天天看点

太平天国推翻清朝四大良策,谁人更高明?不是石达开

太平天国图谋江山之策略,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提到一水手向东王杨秀清献策:“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尚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后来,杨秀清采纳,定都天京,与大清对峙,并试图北上中原作战干翻满清。太平军从武昌顺江而下时,李秀成只是小兵一枚,他怎会知道如此之机密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太平天国高层对往何处发展,对如何推翻满清之策略存在分歧,且激烈争吵,连普通将士都有所察觉。其实,太平军攻入武昌与南京之后,对如何发展势力,推翻满清存在意见分歧。具体来说,有四种推翻满清之方案:洪、杨、石、罗,各有“良策”。那么,谁的策略最高明呢?

太平天国推翻清朝四大良策,谁人更高明?不是石达开

01.洪秀全之策略——进兵关中,经略陕甘,东出中原拿下北京

定都天京之前,洪秀全还是有自己想法,不像后来那么“信鬼神”,靠“天父天兄天兵”打天下。杀入武昌之后,洪秀全便打算图谋关中(在广西活动期间他就一直这么想),拿下西安、咸阳,经略陕甘地区,待实力强大再东出中原,一举拿下燕京。洪秀全之方案,一看就是明末“闯王”李自成之翻版,他估计是想成为“闯王”第二,让咸丰皇帝自缢煤山之节奏。那么,关中是王者之地吗?答案是肯定,秦、汉、隋、唐等强大王朝,无不是坐镇关中控制天下;明朝太子朱标就曾想迁都西安,经略关中。所以,理论上看洪秀全很高明,实则不然,这算是大昏招。为何呢?道理很简单,国家经济重心完全南移,关中此时已经没啥经济实力,去哪里混只能是饿死。要知道,即使是盛唐时,皇帝都经常呆在洛阳而不是长安(西安),因为洛阳是南方粮食、物资、赋税漕运之枢纽。后来,慈禧跑去西安“狩猎”,关中地区连几千号人的伙食供应都有压力,经济差点崩溃。

太平天国推翻清朝四大良策,谁人更高明?不是石达开

02.杨秀清之策略——定都金陵,纷扰南北,再北伐中原

大伙都说东王杨秀清是优秀的战略家,能带领太平天国推翻满清,走向胜利。那么,九千岁杨秀清“定都金陵,纷扰南北,再北伐中原”之作战策略,可否算是高明呢?对此,许多人都会说,定都南京本身就是个错,南方政权只有被北方消灭的份,没啥逆袭可能。其实,话可不能这么说。定都南京确实弊端多,东西南北四面受敌不说,此处太繁华,也容易自我堕落,丧失进取心。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定都南京就是不行,明朝不是逆袭了元朝;国民政府北伐大获全胜,张学良不得乖乖“东北易帜”吗?在经济中心完全南移,南方经济实力碾压北方之历史大背景下,暂时定都南京,占据东南,而后北伐中原是良策,是一条具有操作性之策略。就此而言,杨秀清没错,算是有眼光。可惜,定都天京后,杨秀清过于轻视对手,多处同时用兵,犯了兵家大忌。

太平天国推翻清朝四大良策,谁人更高明?不是石达开

03.石达开之策略——西进四川,效仿刘备,再问鼎中原

说起翼王石达开,16岁受访出山,19岁封王,24岁统帅千军万马杀得曾文正公人仰马翻,26岁外出创业,32月英勇殉难,这是大伙对其之评价。石达开算是条汉子,也是个人才。杀进武昌后,石达开建议进兵四川,效仿刘邦、刘备两位前辈创业之故事,待实力强大后,再问鼎中原。那么,该策略如何呢?可否行得通呢?答案是,乱世之中,可以割据一方,自立为王;天下大一统时,只能是死路一条,没啥希望。为何呢?诸葛亮曾言:“益州疲弊”,说的是四川经济实力有限,不足以支撑大业,难以自立,北伐势在必然。太平天国若是进入四川,只能是被清军封锁在盆地里,毫无出路。在大清依然控制全国资源之情况下,地方相对比较稳定,石达开想玩“暗度陈仓”之计不现实;抄袭子午谷,采用“魏延计”,只能是下一个高迎祥,被孙传庭玩死。所以,进入四川不现实。

太平天国推翻清朝四大良策,谁人更高明?不是石达开

04.罗大纲之策略——移师河南,定都开封,直接攻入北京

如何消灭满清,天地会出身的悍将罗大纲提出两条建议:“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席卷山左,再出山右,会猎燕都。”相对而言,罗大纲更倾向于第一条,即是“移师河南,定都开封,直接攻入北京,闪击中枢”。那么,此计划可否行得通呢?从后来林凤祥、李开芳2万精锐横扫中原腹地,直逼北京之战绩看,若是太平军出动全部兵马北上,10余万精锐一鼓作气杀入燕京,赶跑咸丰之可能性很大。只要咸丰一跑,关内督抚必然不会再听从命令,而是纷纷起来自立为王,与太平天国对抗。接下来,太平天国要对付的可不是满清王朝,而是曾国藩、胡林翼、江忠源、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集团,全国进行大混战。如此,满清灭亡是必然,但太平天国能否搞定这些地主武装,多久才搞定,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太平天国推翻清朝四大良策,谁人更高明?不是石达开

综上所述,若是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就消灭满清这一条看,罗大纲的作战策略最高明,短期内就可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太平天国得不到士大夫拥戴,全国不可能“传檄而定”,天下会陷入混战局面。如此,近代中国之历史走向也许就会改变,毕竟列强虎视眈眈,这点不容忽视。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

参考文献:《太平天国史》、《发逆初记》、《李秀成自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