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为何能吞并琉球?大清外交政策软弱,李鸿章竟请格兰特调停

01、琉球群岛简史

公元6世纪中后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今钓鱼岛西南170公里)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唐朝编纂《隋书》的时候,因''虬''意为小龙,为避帝王龙讳,将该地更名为流求(虬的同音字)。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将该地更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

日本为何能吞并琉球?大清外交政策软弱,李鸿章竟请格兰特调停

琉球王国曾存在于琉球群岛,是中国的藩属国,使用部分中国文字,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1429年(明宣宗朱瞻基时期),三国统一为琉球王国。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1372年(明洪武5年),琉球诸国正式成为中国明王朝的藩属国,也就是国王经过中国皇帝的册封才有效。

1429年,统一后的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政府朝贡。1663年(康熙2年),琉球仍然被清王朝册封,而且,从此琉球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并改用日本年号,此时的大清朝,光绪登基,国力衰微,已经无力顾及藩属国的事了。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设''冲绳''县,琉球王国覆亡。

日本为何能吞并琉球?大清外交政策软弱,李鸿章竟请格兰特调停

02、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始末

日本吞并琉球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先从朝鲜半岛局势说起。在光绪初年,高丽的国王李熙年幼,他的父亲大院君李昰应摄政。大院君是个十分守旧的人,他屡次杀传教士,坚决不与外人通商。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韩关系在日本方面,由幕府主持,由对马岛之诸侯执行。维新以后,大权归日皇,所以日、韩的交涉也改由日本中央政府主持。大院君厌恶日本的维新,因而拒绝与新的日本往来。日本国内的旧诸侯武士们提出''征韩''。这种征韩运动,除了高丽不与日本往来外,还有三个蠢蠢欲动的扩张动机:一、日本不向海外发展不能图强。二、日本不先下手,西洋各国,尤其是俄国,恐怕要下手。三、征韩能为一般不得志的武士谋出路。光绪元年(1875,日本明治八年)发生高丽炮击日本船的案子,所谓江华岛事件,主张征韩者更有所借口。

日本为何能吞并琉球?大清外交政策软弱,李鸿章竟请格兰特调停

当时日本的政治领袖如岩仓、大久保、伊藤、井上诸人原反对征韩,他们以为维新事业未发展到相当程度以前,不应轻举妄动地贪图向外发展。但是在江华岛事件发生以后,他们觉得无法压制舆论,不能不有所主动。于是他们一面派黑田清隆及井上率舰队到高丽去交涉通商友好条约,一面派森有礼来北京试探宗主国中国的态度并避免中国的阻抗。

森有礼与我们的外交当局大起辩论。我们始终坚持高丽是我们的属国,如日本侵略高丽,那就是对中国不友谊,中国不能坐视。森有礼则说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是有名无实的,因为中国在高丽不负任何责任,就没有权利。

黑田与井上在高丽的交涉成功。他们所订的条约承认高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这就是否认中国的宗主权,中国应该抗议,而且设法纠正。但是日本和高丽虽都把条文送给中国,北京没有向日本提出抗议,也没有责备高丽不守本分。照中国传统观念,只要高丽承认中国为宗主,那就够了,第三国的承认与否是无关宏旨的。在光绪初年,中国在高丽的威信甚高,所以政府很放心,就不注意日韩条约了。日本对高丽的干预,实际上是试探清朝对藩属国的重视程度,既然摸准了清朝的脉搏,于是就对琉球动手了。

日本为何能吞并琉球?大清外交政策软弱,李鸿章竟请格兰特调停

高丽与日本订约的问题过了以后,中、日就发生琉球的冲突。琉球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起隶属于中国。历五百余年,琉球按期进贡,从未中断,但在明万历三十年(1602),琉球又向日本萨末诸侯称藩,成了两属,好像一个女子许嫁两个男人。幸而这两个男人从未遇面,所以这种奇怪现象竟安静无事地存在了二百七十多年。自日本维新,力行废藩以后,琉球在日本看来,既然是萨末的藩属,也在应废之列。日本初则阻止琉球入贡中国,终则改琉球为日本一县。中国当然反对,也有人主张强硬对付日本,但日本实在是时候选得好,因为这正是中、俄争伊犁的时候。中国无法,只好把琉球作为一个悬案。或者叫做鞭长莫及,或者叫无力顾及了。

后琉球时期的情况:

自1879年琉球灭亡至1885年间,大量琉球人流亡中国,开展''复国运动''。他们以福州、北京、天津为据点,向清朝总理衙门、礼部和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等递呈请愿书28份,要求清朝就琉球问题向日本交涉。

日本为何能吞并琉球?大清外交政策软弱,李鸿章竟请格兰特调停

1879年6月12日,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在天津会晤中国政府代表李鸿章,李鸿章请他就琉球问题进行调停,格兰特慷慨答应。格兰特于7月22日与日本政要伊藤博文、西乡从道举行会谈。在听取了日本方面的意见后,格兰特认为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了大清国的海上贸易利益,为''清国互市之障碍'',表示唯有和平谈判才是解决琉球问题的方法。8月10日,格兰特会见明治天皇,认为若是日本吞并琉球将''断绝清国与太平洋之通道'',建议日本''予彼以太平洋之广阔通路,如至此议,彼将应承之''。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亦发电报给总理衙门,称格兰特提出''琉球三分方案'',即包括琉球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国,将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将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总理衙门表示赞同,但美国方面不承认这是格兰特提议的。

日本为何能吞并琉球?大清外交政策软弱,李鸿章竟请格兰特调停

1880年3月,日本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分岛、改约''案,即琉球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岛屿属日本管理;琉球群岛的南部诸岛如宫古岛、八重山,则归清政府管辖。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应修改日清通商条约,允日享有最惠国待遇。据此,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等人与日方代表进行商谈,1880年10月28日草签了《琉球条约》及《酌加条款》。琉球王国官员再三诉愿表示二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万不可接受。琉球义士林世功在北京总理衙门前自杀表示抗议。林世功自杀后,清政府拒绝在谈判条约上签字,协商破裂。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向日本割让了台湾及澎湖列岛,琉球就更没法顾及了。琉球群岛就这样被日本收入囊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