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捐建的这所幼稚园,被“迷信”夷为平地

作者:源来有爱

很多人都不知道农历七月十五是孟兰节,更不知道孟兰节就是民间俗称的“鬼节”,知道“鬼节”当天有“拜沟渠”(也叫“烧衣”)旧俗的人就更少了。但在解放前,封建迷信是民间一大陋习,“神棍”、“神婆”是高收入人士,他们所说的话,真可谓是“无坚不摧”。

“中国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捐建的这所幼稚园,被“迷信”夷为平地

沙涌村“环城东京皮件厂”旧址

在沙涌村“环城东京皮件厂”旧址二楼一个房间的墙壁上,镶嵌着马应彪先生所写的《沙涌幼稚园碑记》。该碑记刻于民国九年(1920年),长250厘米、宽60厘米,用大理石隶书阴刻而成,虽被石灰水粉刷过,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中国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捐建的这所幼稚园,被“迷信”夷为平地

沙涌幼稚园碑记

文中讲述他为何要带头捐建沙涌公园和沙涌幼稚园,言简意赅、感情真挚。尤其是文末那句:“从此得与邦人君子,迭坐光阴,切磋孝道,是应彪之志也”,令人动容。

“中国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捐建的这所幼稚园,被“迷信”夷为平地

当时的媒体报道

只可惜“邦人君子”并不领情,抗战期间,学校停办,园内物品被歹人偷窃和破坏。到了1949年1月,有人以“风水不利”为由,鼓动村民把“建筑宏大、耗去巨资、乃始告成”的市亭和幼稚园都夷为平地。

“中国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捐建的这所幼稚园,被“迷信”夷为平地

当时的“神棍”、“神婆”,为了骗人钱财,可谓是“费尽心思”。逢年过节乘机“刮龙”就不在话下了,比如1949年的“浴佛节”当天,仅中山县石岐乌将军庙的庙祝,收入就在“港币万元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1948年底,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崩溃以来,港币逐渐取代金圆券,成为了华南地区的主要货币,金圆券则沦为辅币。1949年初,著名作家梁实秋和家人迁到广州住在平山堂,他在《平山堂记》中写到,“……我的孩子眼泪汪汪地默默地拿了十元港纸买五十斤大米送给他们煮粥吃。”

“中国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捐建的这所幼稚园,被“迷信”夷为平地

更有甚者,有神棍到百姓家里“装神弄鬼”,谋取钱财。1949年4月25日的《建中日报》有一则报道,说是当时旗鼓乡上塘联保有一黄姓人家,被两只“摄青鬼”骚扰,一家人被吓得魂飞魄散。两只“鬼”声称要黄家给“金”“银”各八斗、漂亮少女若干名,方肯离开。黄家虽请来道师、喃巫佬“捉鬼”,但也束手无策。当时有些有识之士认为,这是当地神棍“故布疑阵”、“故弄玄虚”,其目的不言而喻。如此荒诞不经之事,当时的治安当局竟不闻不问,反倒是一些好事之徒,过来黄家凑热闹,把门槛都踏穿了。

旧社会的黑暗,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素材来自《中山民国日报》、《建中日报》、《中山市南区志》等书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