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床牡丹被(小小说)

文/李固国 图片/来自网络

五婶,有一床棉被,不舍得用。只是在中秋节前后,拣一个好天气,她才抱出来晒一晒。

这床棉被,装在塑料袋子里,可以隔潮,就锁在木橱里。据说,五婶家的存折,也锁在了这个橱子里,可见,里面肯定有故事。

好闺蜜来玩,别人要求强烈了,她才抱出被子,让大家看一看。这床被子,厚厚的棉絮自然不必说了,看针眼,密密麻麻的,肯定下了一番功夫。最关键的是,绿色的面料上,秀了好几朵硕大的牡丹,红红的,如果不仔细看,就跟印花差不多。

一朵朵牡丹,红花黄蕊,栩栩如生,似乎有一阵微风,就能迎风摆动。女人们抚摸着牡丹花,忍不住啧啧称赞。怪不得五婶当作宝贝看待,确实,这床被子,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那年冬天,太冷了,家穷,没有多余的被子。五叔实在忍不住了,就把那床被子拿出来,盖在最上面,当“压风”(方言,贴身被子外面的被子)。开始的时候,五婶也没有当回事,在灯下做着针线活,忽然,看着牡丹花,也不知动了什么感情,“呜呜”地哭起来。

五叔疼媳妇,害怕了,连哄带劝,好不容易稳住她的情绪。一五一十,五婶打开了话匣子,想也没想到,里面的故事让人动容。

五婶老爸去世早,撇下孤女寡母相依为命。家穷,吃饭都是个问题,为了让女儿将来体面地出嫁,她在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就给她准备嫁妆。这床被子布料,都是省吃俭用,一根线一根线纺出来的,一梭子一梭子织出来的。

老妈年轻的时候,就会绣花,是村里有名的高手,如果放在今天,也称得上非物质文化传人了。可是,家穷,“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么好的手艺,一直没有派上用场。

“祸不单行”,女儿长大了,多年劳累,她的身体却不行了,得了偏瘫,心脏也不好,却没钱看病。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老妈不在乎这些,一直强忍着,想着孤苦伶仃的孩子,太可怜了,应该为她留下什么,即使自己走了,活着也暖心。

从那时起,老妈就开始绣花。白天,光线好使,她绣花。谁知道,心里寄托的越多,“工程越大”,整个被面,都进入了她的规划范围。一年多下来,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可绣花才完成了一多半。

晚上,老妈也戴上花眼镜,接着绣花,一熬就是多半夜。五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制止,甚至想着帮忙。老妈自然拒绝的,笑呵呵地说:“孩子,这是技术活,你动手的话效果就不好了。将来,老妈不能陪你了,看到这床被子,就等于看到我了,你过上好日子,老妈在那边才心安。”

一床牡丹被(小小说)

五婶出嫁不到一年,中秋节那天,老妈就去世了。

五叔听后,二话没说,把被子叠好,装进塑料袋里,又锁进了橱子里。他想着,“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了这床被子,即使豁出命来,也得让五婶过上好日子。于是,他找了一件破大衣,凑合着取暖。

后来,五婶儿子考上了大学,可一时拿不出那么学费,一家人一筹莫展。也就在此时,村里有个老领导,在市博物馆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颇有研究。他听说后,特意来看看五婶收藏的被子,一看,惊得张大了嘴巴,立马出价两万,说是献给国家,上交博物馆。

五婶两口一合计,放在博物馆里,啥时候都能过去看,总比放在自己家里好,还能解决儿子的学费,就答应了。

壹点号李固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