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大庆:扩大优质服务供给面 高质量促进妇幼健康

作者:健康中国观察
王大庆:扩大优质服务供给面 高质量促进妇幼健康

王大庆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院长

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面

高质量促进妇幼健康

——专访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院长王大庆

本刊记者|陈强 通讯员|刘鑫

2021年3月19日上午,在辽宁省大连市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由原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大连市儿童医院、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三家医院融合而成的“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大连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迈出了重要步伐,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又一重大进展,也是新时期公立医院顺应健康中国战略高质量聚合发展的重要表现。近期,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等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院长王大庆。

《健康中国观察》:您是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的首任院长,亲身经历了系列组建工作。请您谈谈集团组建后的发展原则与目标。

王大庆:原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市妇产医院)、大连市儿童医院、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这三家医院曾是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领域的龙头单位,既有公共卫生职能,又兼顾医疗救治职能,也有各自的学科优势和特点。集团的组建是将三所医院、四个法人主体以及五个分部的深度融合,突破了区域资源和专科医院发展的瓶颈,整合学科发展优势、医疗技术优势以及人才队伍优势,实现发展模式和运行方式的创新。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集团的组建也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面的重要表现。

集团坚持“健康至上、质量为先;以人为本、医患双赢;人才强院、提升内涵;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党建引领、文化赋能”的基本原则,以“立足辽南、辐射东北、服务全国”为目标,全面落实《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原则,依托妇儿医疗联盟广泛开展义诊、巡讲、远程会诊、查房等活动,提升基层专科医生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医疗机构间合作,发挥辐射作用,助力妇女儿童健康。二是坚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及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重点实验室、市儿童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连市重点专科“登峰计划”等高水平的平台建设,提升学科高度,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三是坚持履行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共卫生职能,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融合的工作方针,发挥集团网头作用,依法依规为辖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

在上级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集团为全市的健康水平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集团将全面打造优质高效的妇儿医疗中心,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为核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抓好资源整合,提供连续、整合、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实现对妇女儿童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让百姓能够更好的享受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红利。

王大庆:扩大优质服务供给面 高质量促进妇幼健康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揭牌仪式

《健康中国观察》:集团正式成立后,医院推出了哪些适应性举措,以顺应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王大庆:组建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是大连市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和大连市重点民生工程。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服务大局、锐意改革、砥砺前行,顺应集团化发展的新方向,全面推进院区融合、学科发展、运营管理、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工作,制定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提升医院现代化治理能力,以优势学科聚集为载体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以精细化运营管理为模式提升医患满意度,以信息化为支撑创新智慧医院与数字健康,以文化引领塑造妇儿医疗高质量发展品牌”的五大发展战略,破立并举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构建新体系。通过院区整合,实行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平急”结合的一院多区新模式,实现了区域内优质资源扩容。二是打造学科高度。通过临床学科整合,运用科研平台,助力学科提升高度,实现学科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效能。从临床科室整合、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设备整合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人员、设备设施等资源的三院区共享。统筹三院区试剂、耗材招标采购,有序开展调价或重新招标工作,节省了大量资金。以精细化运营为手段,与临床科主任签订目标责任状,从制度建设、目标设定、激励引导等方面将“国考”指标纳入科室管理。四是加强医防融合。开展妇幼保健与临床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提升临床专科技术能力,提高全市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由治病向防病转变。五是落实社会责任。助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实现集团运营步入良性轨道,与集团发展同步提升。

集团正式组建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学科建设、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危重患者救治水平作为集团发展的第一要务,集团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获批国家妇产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辽宁省儿童及妇女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大连市儿童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开展儿童脑室镜等6项领先新技术,获批国内首批双胎妊娠规范化门诊等8项国家级示范及准入,借助科研发展平台大幅提升学科能力。

集团以患者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大连市卫生健康委抓质量、抓服务、抓作风、抓感受的“四抓”活动精神,积极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暑期关爱妇女儿童健康”等系列活动,通过增加专家诊号源、推行周末专科门诊全覆盖,开设延时门诊,午间门诊、周末专家诊、放宽择期手术预约时段等举措,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下,筹建钻石湾妇产新院区,由政府全额投资13亿元,设600张编制床位,彻底改善春柳老院区设施陈旧、环境拥挤的问题,全面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在系列工作的推动下,集团环境优美,设备一流,拥有高水平的专家团队,聚焦为大连甚至全国的群众提供更优的卫生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尽一份大连力量。

《健康中国观察》: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您对集团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展望?

王大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集团将持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集团上下将牢记使命、奋力向上,推进妇幼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续写妇女儿童健康新篇章。

第一,要激活新发展动力。以薪酬分配为主线,重构集团激励机制,大力争取政府投入、行业支持、社会关注、医保政策,同时进行横向院企联合,满足患者和员工的多元化需求。深入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提升妇儿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引育并进,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区域内有影响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建立“医、教、研”一体院士工作平台,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第二,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集团院区、人员、学科、资源、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服务差异化、服务水准同质化、运营一体化、管理扁平化的“一院多区”新格局。发挥公立医院牵头作用,深化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向上主动承接国家医学中心、区域诊疗中心等高水平医院的技术、科研的下沉,横向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医疗机构间合作,推进东北儿童医院发展联盟、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等建设,纵向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最大程度发挥妇产科、儿科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级相关智库的指导和帮助,倾力打造全国妇儿集团分级诊疗的新模式。

第三,要引领新发展趋势。以实施“登峰计划”为契机,以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为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和布局,争创妇儿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儿童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推动妇科肿瘤诊疗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生殖与遗传医学中心、母胎医学中心、围产医学中心、儿童创伤急救中心、儿童心脏中心、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等核心学科发展,集团22个科室与国内相关领域顶尖医院建立科室共建,实行“双主任”制等,全面提升集团学科实力,打造罕见病中心临床重点学科群。聚焦从顶尖智慧医疗到一体化连续性的“大流程”管理,推动医疗服务智能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与国内优质医药生物、医疗设备等企业对接,大力提升科研水平,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助力大连健康产业的发展。

第四,要提升新发展效能。以精细化运营为手段,全力推进落实“国考”指标,按“国考”思路展开工作,将“国考”指标纳入科室管理,从制度建设、目标设定、激励引导等方面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健全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开展全成本核算下精细化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实行药品与耗材集中采购,统筹后勤管理,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下一步,集团将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的理念,以“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目标,竭诚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温馨、周到、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满足社会的医疗保健需求,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懈努力。集团将“十四五”规划落实到一批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等具体抓手上,对标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区域医疗中心,为优化大连市营商环境和提升竞争软实力贡献卫生健康力量,服务好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妇女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集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妇幼健康服务需求,以集团整合为新起点,在促进健康中国妇幼健康行动相关工作上下功夫,开启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王大庆:扩大优质服务供给面 高质量促进妇幼健康

文章来源|《健康中国观察》2021年第十二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