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帝都基础教育的天花板,双减下的海淀犹如围城

养料公众号:yangliao99

帝都鸡娃千千万,海淀鸡娃占一半。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言,是因为海淀区的教育水平是全北京,乃至全国都享誉闻名的。

海淀六小强: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个顶个都是神级一样的存在。

帝都基础教育的天花板,双减下的海淀犹如围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中学升学率方面观察,海淀2021年参加中考的考生约有16400人,统招录取分数线最低分497分,这个分数及以上的有13625人。以此计算,海淀今年普高率约为83.1%,和往年比差别不大,且平均要比东西两城高上三个点左右。

综合来看,海淀区被称为教育专区是实至名归的。但海淀区能有如今这样的教育水平,是因为教育水平比其它地方要好吗?海淀区这种高强度学习提升成绩的方式,是否又能在未来让孩子依然拔尖?

01

海淀教育为何那么强?

其实海淀教育水平高,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

一、天时——海淀区高质量父母

海淀区高手云集的不仅仅是学霸孩子,更有数不清的学霸家长。能在海淀区留存并工作扎根下来的,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考二代。

这些考二代本身知识素质高,加上自己身为吃到教育红利的人,肯定也不会放过对孩子的教育。且自身周围的资源丰富,给孩子创造出的教育环境一定是比普通家庭要优秀。

如果海淀的父母们聚会,那么你会发现,他们谈论的话题不是家长里短,不是孩子吃喝拉撒,更多的是奥数、杯赛。

有这样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之路来说,直接领先了其它孩子一百米。换句话说,海淀的生源,因为有了这帮高质量家长,也变成了高质量生源。

二、地利——海淀区海量名校

一个地方的教育氛围好不好,最硬核的参考因素就是它周围的名校多不多。

海淀区除了我们熟知的清华,北大之外,还有另外的26所高校,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一众名校。

拥有这么丰富的大学资源,对于下属的附中和师资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其教育影响力也会对当区造成正面的引导。

帝都基础教育的天花板,双减下的海淀犹如围城

三、人和——越强越鸡

有句话说的好,不怕别人比你强大,怕的是比你强大的人还在努力。

海淀鸡娃之所以要鸡,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再清楚不过,要上他们“家门口”的学校,需要达到的标准是极高的。

北京的好学校入学门槛是什么?

清华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要求:

申请学生应在国际或全国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最低申请条件应包含以下之一: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提高组(省级赛区)一等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四等奖

帝都基础教育的天花板,双减下的海淀犹如围城

深知海淀学校竞争残酷的海淀爸妈们,是绝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被淘汰的,于是他们发动自身所有的资源,在鸡娃路上一路领先。

至此,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海淀区,终究是成了北京教育的天花板,甚至是全国教育的天花板。

02

海淀的教育能出“真人才”吗?

上面说到的海淀教育强大的原因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汇总起来就是离不开两个字“拼命”。

不管是高质量的父母,名校还是教学理念,最后落实到孩子身上的就只有拼命的学。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意愿。无论是乐器,奥数,计算机。都很难说是孩子自己感兴趣,这些带着目的得学习,都是为了能上个好大学。

这些从小就被“灌输”知识的孩子,不禁会让人产生疑问,他们真的能在未来依然保持拔尖,保持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生命力吗?

帝都基础教育的天花板,双减下的海淀犹如围城

海淀区占有着北京,乃至全国的顶配教育资源,这意味着这些资源分配是稀缺的,是要争抢的,这些教育资源是很贵的。

培养一个飞行员的时间是5年,培养一个宇航员的时间是4年。而培养一个社会型人才,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大学一共需要16年。

16年的时间,加上顶配的教育资源,这么长的周期,如果到了最后,其中一些人因为长期的高压教育,填鸭式教育而选择放弃,或是拒绝服务社会,将这些资源堆砌的成功付之一炬,那么这些资源的消耗又算什么呢?

所有的这些名校,之所以学科知识以外的知识掌握,就是需要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我想初衷绝不是给孩子增添学习压力。

海淀娃的努力是所有人看在眼里的,他们的成功也是所有人认可的,但是到了大学,走出了海淀,哪些真正有天赋,真正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就出现了。而靠填鸭成功的海淀娃,还能保持拔尖吗?

帝都基础教育的天花板,双减下的海淀犹如围城

双减后的教育模式,对于海淀鸡娃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他们没有办法靠比别人上更多的课,接受更多的教育来变优秀。

他们的成绩又是否会一落千丈呢?其实竞争是无处不在的,海淀娃是最了解的,在海淀,睁眼就开始竞争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海淀娃的适应能力。

无论是否拔尖,从小接受着高精教育的这群海淀娃都一定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可以竞争,可以奋斗,甚至可以服输,但一定不会放弃。

所以相信这帮海淀娃在日后,也一定会大放光彩,为社会,为教育,为各行各业增添能量。

03

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海淀

海淀区对于鸡娃家庭来说一定是不二之选,之前为了能在海淀有受教育的一席之地,其它区的鸡娃家庭为了学区房而散尽家财。

直到教育模式的改变,这一现象才得到缓解。可海淀区也像个围城一样,无数的人想要进去,也同样有人想要出来。

一位年轻妈妈在贴吧上吐槽生活质量低,老公工作加班,孩子学习压力大,在生活崩溃的边缘,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决定,卖了1000万的学区房,逃离海淀,“寻找”幸福生活!

一位来自北京的高知妈妈陈夕,她和老公都是毕业于海外名校,而且还拿下了博士学位。因为她老公获得了国家级荣誉,所以他们的孩子有机会进入北京重点小学。

因为自家孩子没怎么做幼升小的准备,而且之前也是在国外上的幼儿园,所以孩子的培养更倾向于跳舞、游泳一类的培训,因此在学习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是面对双减政策的出台,这位北京妈妈选择当一只鸵鸟,无论外面如何变化,无论内卷多么严重,孩子就是继续进行兴趣培训就好,如果之后实在不行,再转入国际赛道也不迟。

要海淀的教育资源是丰富且优秀的,这也就直接决定了竞争的激烈。

在海淀想要让孩子能突破层层的竞争,不仅仅是送到学校就够了的,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

在海淀求学的学子包括其家长们,都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以及做好死磕的准备。

据上述海淀妈陈夕说,孩子班上有位学霸,不仅每周要上英语辅导班,还有德语、芭蕾舞、艺术体操等项目。每天下午4:30放学后,学霸就被父母接走,路上吃点东西,然后从五点半开始,一直培训到晚上八点半。周末上午还有4小时的芭蕾训练,以及一下午的艺术体操课。“一般小朋友根本吃不消。”

不少家长在体制和国际赛道上的徘徊成了当下的主流,如何选择成了一个问题。一方面,面对的是海淀永无止境的鸡娃大战,一方面面对的是国际赛道的高昂开销和不稳定因素。

在海淀,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它的教育,家长们不如多给孩子和自己一些选择,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也并不代表孩子会被淘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