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王后雅鱼是个才女,嫁给勾践是她的幸运,

但也是她的不幸。

她的不幸开始于勾践灭吴的雄心。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

勾践听说吴王夫差在家励精图治的,

觉得不能坐视,

就决定主动出击,

把夫差为父亲阖闾报仇的小愿景掐死在摇篮里。

范蠡觉得时候不到,他不听。

结果被夫差率兵踩在地上摩擦。

最后剩了区区五千人,

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了会稽山。

勾践很快向范蠡认错,

我错了,咱咋办?

范蠡说不要紧,咱们说点客气话,准备些厚礼去请降,

大不了人家不答应,总不能比现在的局面更坏吧?

这在当时是唯一的生机了。

一心想开疆拓土的勾践肯定还是想求活的。

大夫文种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

很称职,很谦卑。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动作是这样的:

“膝行顿首”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跪着走到吴王跟前嘭嘭地磕头。

给出的请降条件是这样的:

您那逃亡的臣子勾践命令小臣文种斗胆请降,

“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妾,当然在古代也可以是奴婢的意思,并不一定真的是侍奉吴王的枕席。

可是,都为奴婢了,还不是吴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吗?

关键是,勾践有问过雅鱼吗?

雅鱼何其无辜?

被夫君勾践的野心拖累,

命运进入莫测的漩涡。

有个人站出来,打算改变雅鱼的命运,

他叫伍子胥。

他认为这是灭掉越国的好机会,

不能答应越国的请求!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请降失败,

勾践大怒,就要杀妻子,烧宝物,

和吴王的大军拼个你死我活但求同归于尽。

穷横穷横的。

这个“穷”是穷途末路的穷。

雅鱼何其无辜,又一次被动地站在了生死的路口,无从抉择。

绝处逢生,范蠡又站出来献计。

越王勾践在遇到大事时的种种反应,

以及和他的命运早就纠缠在一起的范蠡,文种,雅鱼都是什么样的反应和遭遇。

会慢慢明白,雅鱼的结局,真的是无法逆转。

面对团团乱转的越王勾践,

范蠡依然非常冷静。

看来直接找夫差不行,

还得在吴国的重臣里找个突破口!

于是,贪财的太宰伯嚭进入越国君臣的视线。

不怕你不贪财,就怕你无欲无求,那就真的不好办了。

可以让人利诱之,看看有没有机会。

勾践同意了。

雅鱼暂时又安全了。

可是,如果利诱伯嚭成功,

那就意味着请降成功,

雅鱼仍然要随同夫君勾践以臣和妾的卑微身份入吴。

说句不该说的,一直呆在吴国,也许还能卑微地活着。

那如果能有机会会越国呢?

勾践到时会怎样对待她?

无奈,无辜。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文种再一次承担起了出使(请降)吴国的任务。

带着勾践给的珍宝美女,

悄悄地找到了太宰伯嚭。

这位伯嚭果然善于“剥皮”。

置吴国利益于不顾,

愉快地收下了勾践的礼物。

而且,竟然不避嫌疑,

带着文种去见吴王夫差了。

文种再拜吴王,

把越王勾践准备要做什么的事说了说,

最后结尾当然要站在吴国的利益出发,

不然如何让人家饶命?

伯嚭果然很给力,马上进言,准备把黑的说成白的:

越国已经被咱们打服气了,

您要是赦免了勾践,

对咱们是有利的!

不然让勾践临死蹦跶一下,

咱们也疼不是吗?

吴王竟然就答应了!

可能真的怕疼?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伍子胥当即反驳:

现在要是不灭越国,

以后有您后悔的时候!

越王勾践是个贤君,

范蠡和文种则是良臣,

他们贤君良臣的回越国,

那么,

一定会给咱们造成数不清的麻烦和混乱!

咱们大胆推测一下,

要是伍子胥,

把勾践范蠡他们说成是渣渣,

吴王夫差会不会改主意灭掉勾践?

这样雅鱼作为勾践的王后,会不会有机会活下来?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吴王夫差竟然真的放过了越王勾践,

带着兵,溜溜达达地回家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接下来就开始讲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了。

勾践和雅鱼等君臣在吴国如何屈辱,

基本来自《吴越春秋》,

另一本据说更有史料价值的《越绝书》,

关于勾践入吴的事,叙述得很简略,

说勾践面见夫差臣服,

伍子胥眼睛冒火,喉咙里霹雳闪电地要杀他,

夫差不许,还可怜勾践,把浙江封给他了。

当然了,这三本史书,都没有说勾践的妻子叫什么名字。

雅鱼这个好听又贴切的名字,是影视剧《卧薪尝胆》的聪明的编剧们想出来的。

为了说着方便,咱们就先用着。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越王勾践五年,勾践带着妻子准备入吴为质。

《越绝书》的说法比较客气,“官吴”,

就是勾践接受吴国管理,到吴国去当官去了。

百姓和朝臣们当然不舍,

把勾践一行送到浙水。

勾践和群臣有一番对话非常有意思。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

勾践的形象,似乎,没那么高大。

这个场景,

来源于更像历史小说的《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说得直白,就说是勾践入吴为臣。

在浙江边,文种敬酒,

让我们以为文种是作为留守人员的,

但是,从后文我们又知道,

文种跟着勾践一起去了吴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次对话产生的后果。

勾践仰天叹息,举杯垂泪,喝不下去啊。

这哪是送行啊,分明是送我走啊。

文种见状,赶紧又祝福勾践平安回来。

勾践终于忍不住了:

孤沾了我父王的光,替大家伙守卫越国。

幸亏诸位大臣帮忙,才算守住了先人的陵墓。

现在呢,我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这到底是我的错呢,还是你们的错呢?

今天借这个机会,大伙儿讨论讨论吧!

勾践,似乎忘了是谁给自己出谋划策,

又是谁冒着生命危险出使吴国请降,

更忘了伐吴的决定是因为他自己的轻敌冒进。

更加忘了范蠡忠心耿耿陪他入吴。

妻子雅鱼,也被迫无辜受连累。

大臣们一听,这还了得。

大王这是对我们有意见了啊。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赶紧用商汤的例子给勾践灌“鸡汤”。

您看商汤曾被关在夏台,有伊尹陪着他。

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关在石头屋里,姜太公兢兢业业替他打理内政。

商汤和文王都曾经媚服于夏桀和商纣。

他俩都没有自怜自哀,挺了过来。

创立了伟大的商朝和周朝,

对吧?

勾践一听,这哪是鸡汤啊,这不是说孤不是贤王吗?

立刻举帝尧任命大舜和大禹的例子,

说明这种事根本和君王无关,倒是和臣子的贤愚有关!

大臣反驳,勾践又反驳。

最后辩论急了,

当然,只有君王有着急的权力:

你们在家好好地,我可是带着老婆去吴国,

我去给吴王当奴仆,我老婆去给吴王当仆婢。

很可能就要客死他乡,尸骨无还,死后也无颜见先王!

我多可怜,怎么你们这些大臣就不能顺着我说说话呢!

文种和范蠡赶忙说了好几百字,

大意就是,王啊,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啊!

这些苦难的经历,都是您要成立霸业的好苗头啊!

另两位大臣也赶紧安慰勾践:放心吧,有文种大夫替您操心国事呢!

嗯,文种之死,源于此时。

勾践这个人,确实疑心病比较重。

他一听这话,

更不放心了。

大臣们也够有耐心的,

又举了商汤被夏桀关起来的时候,

把国事托付给文祀等等的例子。

总之是,您安心,我们会各尽其能的。

越王勾践还是没打算轻易放过群臣:唉,我要死了,但愿你们说的都是真的。

群臣一听,这是大王嫌弃我们没把责任落到实处?

五大夫们赶紧纷纷把各自管的那一摊子事又汇报了一遍,

并表示,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您担心的,就是我们忧心的!

“臣之事也!”

越王这才满意:

孤虽入于北国,为吴穷虏,有诸大夫怀德抱术,各守一份,以保社稷,孤何忧焉!

这话,听着是放心了,

大臣们心里有数,这哪是感慨啊,分明是给我们提要求呢!

“德”在“术”前,又要求我们“各守”一份,

这是让我们本分一点,别“作”啊。

所以,大臣们的表现,就是“垂泣”,“莫不咸哀”。

谁也不敢表现得信心满满,“请大王放心”的样子出来。

果然,勾践一上船,又叹上了。

人人都怕死,我也怕啊!

得,大臣们都白说了。

雅鱼的表现,比勾践强多了,

拍着船舷大哭,

看到乌鹊飞来飞去地逮虾吃。

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字太多,就不复述了。

大意就是羡慕乌鹊自由自在,

我有什么错,要得到这样的惩罚。

比较扎心的两句就是:

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

我离开家嫁给你,指望着安乐一生,死在国都,

可没想着跟你去吴国生死未卜啊!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好歹这时候勾践终于想到妻子雅鱼的感受了。

赶紧哄她:

怕啥,我有翅膀!

孤何忧?吾之六翮(hé)备矣!

六翮者,鸟的翅膀也。

当然,这里指的是勾践手下的贤臣大夫们了。

勾践和雅鱼入吴之后的遭遇,更让雅鱼明白了一旦能够返,自己会面对什么样的下场。

雅鱼在诗中能够幻想到的最差的待遇是“衣褐”。

也就是平民的穿着,褐衣,也就是粗布的衣服。

古代读书人一旦中举,有个礼仪叫“释褐”,

就是脱掉老百姓的衣服,穿上官服的意思。

残酷的现实超出了雅鱼的想像。

勾践穿的是犊鼻裈,就是干活的人穿的短裤。

头上戴的是樵夫才戴的粗布头巾。

雅鱼穿的是没有锁边的衣服,

样式更是胡人的“左关之襦”!

襦,就是短衣。

作为春秋时的贵族,都是穿宽袍大袖的深衣。

短衣,难免暴露皮肤,这是不符合礼仪的事,

对雅鱼这样的贵女来说,是巨大的羞辱。

比穿衣方面更耻辱的是身处险境的谦卑。

勾践见了夫差,纳头便拜。

口称“东海贱臣勾践”,

得大王高恩厚德,苟存性命,深感惭愧。

屈辱啊。

不知跪在勾践身旁的雅鱼,心中作何想,

也许对死亡的恐惧已经大过屈辱了吧。

果然,夫差说了:

我对你,过于好了,你难道忘了我父阖闾是亡于你手?

勾践只能“躺平”:

臣死则死矣,惟求大王能够原谅我!

伍子胥眼睛冒火嗓子带烟地进言 :

来了就别走了,正好炖了吧!千万别给他放跑了!

“此乃厨宰之成事也,岂可失之乎!”

结果夫差来了一句估计后世的李鸿章听了会笑个不停的话:

杀降不祥,祸及三代!

咱们还真不能笑话那个时代的人。

确实有些这样那样咱们根本理解不了的奇葩理由。

拿了好处的伯嚭果断“补刀”:

伍子胥只明白一时之计,

对于安邦定国,狗屁不通!

大王千万别信他的话!

拘束行为于小人之口!

勾践和雅鱼他们才得以活下来。

但是,是屈辱地活着。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住在吴王的宫廷里,负责给吴王驾车和养马。

吴王上马时,勾践还得充当上马石。

倒是没像影视剧里所说给吴王阖闾看坟头去。

就这么过了三个月,又发生了一件事,

让我们对勾践心性之复杂,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夫差把勾践叫来,看看勾践改造得怎么样了。

勾践还是跪伏,范蠡站在他身后。

夫差有意招揽范蠡。

范蠡婉拒。

勾践竟然听不懂范蠡的婉拒,竟然以为自己要失去范蠡这个臣子了。

反而是夫差,一听就明白了,

范蠡不可能背叛勾践。

这事,导致君臣的待遇更差了。

就发生了刚才咱们说过的换上了奴婢衣服的事。

并且住到了简陋的石头房子里。

勾践剁草料养马,雅鱼打水,除粪,打扫卫生。

劈柴放马,但是没有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就这么过了三年。

这三年,不简单,

勾践君臣从来没露出过哪怕一丝丝的愤恨不平的神色来。

而且,即使是身处马粪堆旁边这么恶劣的环境,

君臣之礼,夫妇之仪都没丢。

要说勾践范蠡他们,胸怀复国之志,还说得过去。

难得的是雅鱼一个弱女子,竟然也能做到这种程度。

夫差站在高台上看到这种情形,不由又怜又敬。

和伯嚭商量着放了他们回去算了。

说起来,夫差还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大王。

又过了三个月,夫差和伯嚭的话就传到勾践耳朵里了。

勾践甚至不敢明着高兴,偷偷问范蠡,这么好的事,能成吗?

咱们前面说了,那个时代的人,确实相信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范蠡就看看月亮数数星星:现在是十二月,这事,成不了。

果然,伍子胥进谏,又拿商汤和周文王的举例子。

商汤和周文王表示很忙。

伍子胥说了,把勾践放回去,咱们就麻烦了。

夫差就把勾践又叫了过去,结果,一入侯门深似海了。

文种和范蠡急了,一合计,勾践估计是被夫差抓起来了。

赶紧问老熟人伯嚭,得到了证实。

伍子胥一看大王真的又把勾践给抓了,

赶紧进言,杀了了事,别给咱们的子孙留麻烦!

伯嚭又以奇葩宋襄公不肯半渡而击楚军的美德劝夫差不要杀勾践。

夫差又被伯嚭劝住了,决定等自己病好了就看在伯嚭的面子上放了勾践。

过了一个月,勾践终于被放出来了。

这次他说话更小心了,对范蠡说:

大王都病了三个月了还没好,所谓主疾臣忧,更何况大王对我这么好,

老范,你看事这么准,你说大王啥时候能好?

范蠡闻弦歌而知雅意:

大王不会死!到己巳日就会痊愈,您留意一下。

勾践傻了,这可怎么办啊。

只好直来直去地问该怎么办。

范蠡认为夫差这个人,心软,可以在他病快好的时候,

用尝他粪便的方式,来表示真心臣服。

庶几可以脱困。

勾践,真的按范蠡说的做了。

还煞有其事,说得跟真的似的。

说大王之粪,尝起来有点酸味,正和春夏之气,

所谓顺时气者生,大王您的病快好了!

把夫差高兴坏了。

觉得勾践真是忠心耿耿。

改善了勾践的住宿条件,令其搬回到宫室里去住,换大房子!

但是,工作没换,还是养马。

勾践虽然隐忍,但是自从尝了夫差的“夜香”之后,

多了口臭的毛病。

范蠡贴心地命令随从的人都吃气味比较大的岑草,

好遮盖大王的口臭。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这边夫差痊愈,摆了酒宴庆贺。

非常高兴地邀请勾践参加,

拿他当客人对待。

气的伍子胥跑到一边去了。

伯嚭还讽刺他了好几百字,大意就是“一人向隅,举座不欢”。

你这是不仁!

吴王认为伯嚭说得对!

勾践和范蠡这两位“仁人”赶紧举杯说了好几百字为大王痊愈庆贺的话。

吴王表示很高兴。

第二天伍子胥就又来了。

说勾践纯粹是心怀虎狼,外执美词!

奈何勾践尝“夜香”的举动太让吴王感动。

吴王主动替他辩护:

我病了三个月,子胥你不问一句,是为不慈,

也没给我弄点我喜欢吃的,是为不仁!

不仁不慈,你的忠心在哪里?在哪里?

反观人家勾践,

带着臣子来归顺,是义;

关心我的病情,尝“溲”,是慈;

把财宝都献给我,这就是忠信!

这样的人,我要是听了你的话杀了,

那我就是糊涂!

伍子胥一听也急了进入讲寓言模式:

老虎趴着,是为了蓄力出击。

狐狸缩着,是为了求活命。

勾践的所谓仁慈忠这三样,

都是装出来糊弄您的。

现在尝你的“溲”,就是为了未来吃你的心肝!

我看未来吴国一定亡于越国之手!

希望大王留意观察,一定要小心越国啊!

忠言逆耳,

“你别说了,我不爱听!”

这就是夫差的回答。

并且把勾践赦免回国了。

灭吴之后,范蠡辞官的理由,可以解释雅鱼自杀的理由。

勾践回到越国之后,开始了卧薪尝胆的日子。

有意思的是,

他的这些隐忍图强的做法,

传回吴国之后,

反而被吴王夫差认为是勾践忠心耿耿的表现。

竟然还增加了给勾践的封地!

确实,勾践和雅鱼,作为越国的王和后,穿旧衣服,

吃饭也不讲究,吃饱就行。

非常的简朴。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但是却给夫差进献大木,让喜欢建宫室的夫差靡费民力,兴建姑苏台。

三年准备材料,五年才建成。

又选了西施和郑旦送给夫差,让夫差疏于国事。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通过种种办法来迷惑夫差,虚弱吴国的实力。

而雅鱼则陪着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国力。

终于,公元前475年,越灭吴。

吴王夫差像勾践当年一样求饶。

范蠡不许,理由和当年伍子胥劝夫差杀掉勾践的一样。

夫差以勾践的腰带蒙住自己的眼睛,

以示无颜见祖先于地下,自尽而亡。

范蠡却知道,到了自己该走的时候了。

因为,他早就看穿勾践是一个只关心开疆拓土,

从不把臣子放在心上的人。

所以,他向勾践请辞,

勾践当然不愿意,

他总不能让人觉得自己鸟尽弓藏吧?

范蠡请辞的理由是这样的:

他说他早在跟着去吴国的时候就该死了。

之所以不死,是怕像伍子胥一样死于太宰伯嚭那样人的谗言。

这样不就等于说是您糊涂吗。

幸好,现在大王您大业已成,

我在这个位置上呆得太久了,是该走了。

雅鱼其实和范蠡也是一样的。

见证了勾践在吴国所受的所有屈辱。

吴国没灭还好说。

大敌当前,一切都往后放。

可是吴国一旦灭亡,

勾践站到了人生的巅峰,成就霸业,

那么吴国的那些屈辱的经历,勾践一定是如鲠在喉了。

范蠡可以选择逃跑。

文种没走,就被勾践赐死了。

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雅鱼是何时死的。

但是,影视剧中说雅鱼在勾践复国之后自杀,确实合情合理。

这是勾践的性格所决定的。

能共贫贱,不能共富贵。

至于影视剧中展示的把后宫用土埋了作为雅鱼的陵墓,

没有在史籍中查到。

估计是想象力丰富的编剧们,

根据《吴越春秋》以下的记载改编出来的:

王后雅鱼,陪勾践入吴穿短衣扫马粪,灭吴前却因勾践的一个举动,选择了自尽

吴王出征前,

在后宫门前立了个屏风,

勾践背朝屏风,雅鱼面向屏风。

然后,勾践用土把宫门封死。

“夫人去笄,侧席而坐,安心无容,三月不扫”。

下令他出征之后:

内政无出,外政无入!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勾践入吴前在浙江边说的那些话。

雅鱼陪他入吴吃尽苦头,回越国后又陪他卧薪尝胆,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竟然还是得不到勾践的哪怕一点点的信任!

就这种情况下,雅鱼不死何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