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草莽只因误解,李自成西取宁夏、甘肃、西宁卫之役

现在对于李自成的认识多为草莽英雄,攻取大明京师实属侥幸。他只不过是汉只黄巾、唐之黄巢的明代版而已,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然幸得顾诚先生的考证,基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李自成和他建立的大顺政权。

草莽只因误解,李自成西取宁夏、甘肃、西宁卫之役

在一败孙传庭、朱仙镇大胜、二败孙传庭彻底将其歼灭后,李自成顺势攻占西安。这时的崇祯再也无力与李自成一战,天下易手只在旦夕。为解后顾之忧做好东征攻取明朝京师的准备,李自成在攻占西安后立即开始派兵清除全陕以及西边还在明朝手中的宁夏、甘肃、西宁卫诸地之明朝残余势力。对于代明的战略,李自成及其麾下文武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清晰、可行的全盘规划。首先就是以李自成亲统大军沿明朝九边攻向明京师;为防止崇祯南逃李自成还安排刘芳亮统大军为偏师沿黄河北岸进攻最终回师于明京师。在攻取明京师后分兵收服畿辅、山东、河南各地同时尽快完成对山海关防务的控制以挡住关外的威胁。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就发大军从汉中、荆襄、山东三路南征统一天下。只可惜李自成的天下最终卡在了山海关。下面就具体说李自成是如何西边三省的:

宁夏

李自成对宁夏的收服还是比较顺利的,崇祯十六年十一月,李自成派遣刘宗敏、贺锦、袁宗弟统领大军西进。兵行之前,檄文已先传至各地。军至固原,明总兵白广恩降。

面临严峻的形势,明朝宁夏的宗室、文臣武将聚集于分封于此的庆王府中商讨对策。一番唇枪舌剑,明宁夏巡抚、庆藩宗室、文臣武将束手无策。又经过一番紧张的讨论,最终众人决定投降。于是李自成命令明降臣陈之龙为宁夏节度使,命明降将总兵牛成虎镇守此地。接着大军继续前进。

甘肃

在平定了固原、宁夏后,李自成命令刘宗敏、袁宗弟返回西安准备东征事宜。西征的重任就落到贺锦身上。贺锦曾经是义军首领之一,荥阳大会时贺锦名列十三家之一。后与贺一龙、马守应等结成革左五营,在李自成吞并罗汝才与革左五营的阴谋中,贺锦归附李自成,从此成为李自成的重要部将。

贺锦大军进入甘肃后先是攻克安定,而后金县开城迎降,贺锦大军直指兰州。明甘肃总兵马火广与副将欧阳衮深感形势不妙便希望保着明肃王逃亡甘州,征兵固守,可肃王没能采纳。于是两人就擅自领兵西逃,崇祯十六年贺锦大军到达兰州,兰州所剩军民投降。明宗室肃王被擒杀。

稳定兰州后,贺锦继续进军,明边镇凉州卫、庄浪卫先后投降。贺锦大军随后逼近甘州,明甘肃巡抚林日瑞、总兵马火广组织坚守。应该说这样的形势下,二人还能决心守卫,其忠心可鉴。明末并不缺乏忠臣良将,只可惜、只叹息!

由于当时甘州天寒,再加上人心、士气尽丧,尽管在巡抚、总兵的努力下,甘州坚守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被贺锦大军攻陷。两人被俘处死,甘州既失,甘肃剩下的其它地区全都不战而降。

草莽只因误解,李自成西取宁夏、甘肃、西宁卫之役

西宁卫

顺利夺取固原、宁夏、甘肃之后,贺锦的西征大军就有些骄傲自满了,俗话说骄兵必败正是如此。在攻取甘肃之时,贺锦分出一部由明朝降将鲁文彬率领前去攻取西宁卫。但西宁周边土司祁廷谏、鲁胤昌仍然忠于明朝,他们合力击败了贺锦派出的鲁文彬并将之斩杀。闻败贺锦大怒,急忙前去希望能尽快平定西宁卫,完成西征。这就犯了兵法大忌‘将不可愠而致战’,贺锦的西征之路就此前路未卜。

得知贺锦大军前来,祁、鲁二人毫不慌乱,反而认真分析了形势,认为贺锦势大不可力敌只能智取。因而两人商议令少数人伪降,然后将贺锦诱入伏击圈,在起而歼灭之。贺锦认为己方军力强盛,所过无不望风而降,因而不辨真伪便跟着前去受降。结果中伏,虽然阵斩了鲁胤昌但还是被击败,贺锦自己也战死。贺锦战死后,剩下的李自成西征军在辛思忠的带领下最终击败祁廷谏,收服西宁卫。

在基本平定了宁夏、甘肃、西宁卫之后,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正月发动大军开始了攻取明朝京师的战斗。

战歌认为李自成对于攻取明朝京师的战略规划上还是可以的。他们唯一的失策便是忽视了洪承畴,对于清想逐鹿中原的认识不足。本来若无洪承畴,当时的多尔衮惧怕李自成势大,就想先避其锋芒,随后在试试李自成部的战斗力再说。可洪承畴一再向多尔衮指出,李自成能攻取京师并非由于其自身多强,而是因为明朝的精兵强将大多于松锦之败中损失,李自成实属趁虚而入,胜之不武。本来洪承畴给出的策略是跟之前入塞一样,直接绕过山海关绕道草原破边而入包围在明京师中的李自成部将其一网打尽,随后再内外合击山海关或者迫降山海关守军。战歌不知道如果这样做了历史会怎样,只知道现在我们熟知历史就是对于他们最好的选择。

草莽只因误解,李自成西取宁夏、甘肃、西宁卫之役

李自成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应看到胜负皆有因由,并不能单单以成王败寇去看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随后面对强敌李自成比南明那些尸位素餐之人更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敌人,李自成余部竟然成为南明坚持最久的守卫力量。此后的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直到伟人出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