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屋藏娇”的背后,全部都是算计,没有一处温情

“金屋藏娇”的背后,全部都是算计,没有一处温情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金屋藏娇”来描述对于妻子或者恋人的宠爱。这个成语最开始的意思也的确如此,但逐渐却变了味道,最后演变成为了一个悲剧。在此之中的几方人物,都是勾心斗角,满足自己的利益,最终也如愿以偿,唯有女主角,是最大的牺牲者。

在汉景帝时期,馆陶公主刘嫖十分活跃。她是汉景帝刘启的姐姐,本来身份就很高贵,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为了获得更多的信任,她无所不用其极,物色了很多美女给刘启。这样一来,最初得宠的栗姬,就因为年老而渐渐失宠。

“金屋藏娇”的背后,全部都是算计,没有一处温情

偏偏栗姬的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而馆陶公主想让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作太子妃。这样一来,馆陶公主也就为自己的女儿提前预定了下一任皇后的人选。只不过,这个愿望背栗姬无情地拒绝了,她本来就因为公主进献了太多美女而嫉妒,说什么也不愿意与刘嫖有什么瓜葛。

意气用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刘嫖转而寻找了其它皇子。当时胶东王刘彻和他的母亲王夫人也很受宠,刘嫖就经常与他们亲近。刘彻还只有四岁,馆陶公主将其抱在怀里,问他:“孩子长大了要讨媳妇啊,这些宫女怎么样?”说完,馆陶公主指了指周边服侍得众多宫女。

“金屋藏娇”的背后,全部都是算计,没有一处温情

刘彻摇头说不好,馆陶公主又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道:“阿娇好吗?”才四岁的刘彻,不经意间看了旁边母亲王夫人一眼,得到了母亲轻轻的点头。随后,他说出了掷地有声地一句话:

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其实,很多读者看到小珏这段描述,都会觉得有些不耐烦了。因为“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实在是太有名了。但是,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记载在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正史没有。不管是在《史记》、《汉书》还是别的史料中都没有,在整个汉朝都没有出现过只言片语的记载。

“金屋藏娇”的背后,全部都是算计,没有一处温情

不光如此,连阿娇这个名字,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牵强附会所臆造的。但是,它是基于史实的,而且比较合情合理,说不定在当年的一次聚会中,馆陶公主和王夫人以类似的情节,敲定了刘彻和陈氏的婚姻。

同时,馆陶公主还将次子陈蟜与王夫人的小女儿隆虑公主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她们之间形成了双重儿女亲家的关系,更是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此后,两人想法设法诋毁太子刘荣和栗姬,而栗姬也昏招频出,致使自己被打入冷宫,刘荣则被废黜。

“金屋藏娇”的背后,全部都是算计,没有一处温情

更为重要的是,在馆陶公主的再三说服下,汉景帝抛开另外许多儿子,立皇十子刘彻为太子。转来转去,馆陶夫人还是让自己的女儿当上了太子妃。刘彻继位之后,即汉武帝,而陈氏也由太子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陈皇后。

只不过,汉武帝一生拥有过许多女子,却极少有幸福的,陈皇后就开了这个先例。她出身尊贵,母家还为汉武帝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汉武帝年纪增长,见识的美女越来越多,陈皇后也越来越失宠。尤其是在卫子夫进宫之后,获得了专宠,陈皇后更是连皇帝的面都很难见到。

“金屋藏娇”的背后,全部都是算计,没有一处温情

在这种情况下,陈皇后犯了和栗姬一样的错误。她嫉妒到了使用巫蛊之术来诅咒卫子夫,用媚道之术来博取汉武帝的欢心。这在秦汉时期,哪怕是整个封建时期,都是最犯忌讳的。因此,汉武帝一纸诏书,废黜陈皇后,并让她迁往长门宫居住。

长门宫是冷宫,显然不是金屋。此时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在做什么呢?原来,她喜欢了自己的一个下人,忙着向汉武帝请求他们能够名正言顺在一起,都没有心思为自己的女儿求情。陈皇后的悲剧,固然有咎由自取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当年草率联姻种下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