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明定陵发掘现场的上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影像。公元1620年万历帝驾崩,享年58岁,万历帝在历史上极其神秘,曾半生极其勤政,半生从不上朝,从而在历史上褒贬不一。在驾崩之后,葬于定陵,庙号为“神宗”。照片为1947年定陵挖掘现场,施工队正在工作,现场围满了考古学者,见证这一时刻。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帝王之陵墓在历史上多遭盗墓贼破坏,就如慈禧之墓,就曾遭军阀孙殿英盗窃,毁坏极其严重,然而在之前,帝王之墓并没有发掘的先例。从而在1955年的时候,吴晗先生提议为了保护文物可以开启帝王陵的发掘,在最开始提议为挖掘长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照片为1957年定陵挖掘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打开玄宫。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但由于文物局局长郑泽铎先生和考古院副院长夏鼐认为技术条件不成熟,从而反对发掘长陵,自此吴晗先生、郭沫若先生等人提议先试挖掘其他小陵,此后他们先后探讨献陵、永陵、思陵,但最终将挖掘计划定于定陵。照片为1959年首次对外开放的定陵,此时定陵地宫已经重新复原修建。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吴晗、郭沫若先生等人决定挖掘定陵的主要原因是,定陵为明代十三陵中修建最晚的一个,地面建筑保存完整,后面修复起来会容易一些。其二是万历帝在位48年,是明代皇帝中在位最长的皇帝,史料会丰富一些。照片为1957年定陵挖掘现场,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棺内的文物。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1956年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考古院、文物局组成的专家团正式对定陵展开挖掘,其中以吴晗先生和郭沫若先生为主导,开始对定陵展开试掘。照片为1957年定陵挖掘现场,考古学者团的成员正在讨论发掘出来的文物,作为明代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万历帝陵墓里的随葬文物多大千余件。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在1947年考古团队终于打开了玄宫,整个地宫由前室、中室、后室,左右两个配室组成,总面积高达1195平方米,出土的文物高达3000余件。照片为1957年定陵发掘后,出土的珍贵文物。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照片为1957年定陵发掘现场,由于是第一次挖掘帝王陵墓,并且由于发掘技术的不成熟,从而造成了许多珍贵文物受损。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现场,代价惨痛的记忆,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照片为1957年定陵挖掘现场,正是由于定陵发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从而在此后几十年内,再无对帝王陵进行过发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