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1916年,袁世凯称帝,妄图复辟帝制,举国上下群情激奋,各地爱国人士揭竿而起,枪炮四起,战火纷飞。

重庆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一位年仅24岁的年轻将领,他在与北洋军阀的激战中连中两弹,一颗子弹擦过颅顶。

一颗子弹直接打入他右侧太阳穴,从右眼眶飞出,右眼被打坏,眼球脱出,满脸都是血,伤势严重,情况危急,必须马上动手术。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27年,行进中的北伐军

因为伤在脑部,他担心使用麻药或许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自己的分析判断力和记忆力。

当医生询问他是否使用麻药时,躺在病床上的人坚定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说,他不用。医生几经劝慰,他依然坚持不用。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手术中,他忍受着皮开肉绽的生理疼痛,汗水打湿了整个病床,他数着手术刀在皮肉上划开的到次数——七十余次,那是他重获新生路途上的荆棘,他凭着坚毅的勇气走过来了。

手术结束后,医生都不由得称赞一句:“真是军神!”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抗战时期的刘伯承

这位年轻的将领就是日后饮马长江、开创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

刘伯承元帅一生戎马,24岁成川军名将,被称为当代孙武,破帝制、取遵义、战陇海、下定陶、挺进大别山、解放全中国,为新中国的成立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6年10月14日,秋风萧瑟,吹动开始泛黄的银杏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在给谁送行。

京西万寿路人民解放军后勤部的礼堂前厅,哀乐阵阵,众人肃立,刘伯承元帅静躺在花束中,结束了他94年的传奇一生,覆盖在身上的党旗诉说着他一生的追求与信仰。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26年5月刘伯承的留影

小平同志、聂荣臻元帅等人纷纷到场,怀着沉重的心情哀悼这位鞠躬尽瘁、一起征战沙场的老战友,徐向前元帅更是挥笔写下诗句以示哀悼:

“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垂首山川思梁栋,举目九天觅帅星。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吏记殊荣。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刘伯承元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1892年12月4日,在寒风凛冽中,一声新生儿的啼哭从四川省开县埔里区赵家场的医护人间中传出。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解放战争时期的刘伯承

此时,谁也不知道,这道哭喊日后将响彻中华大地,这个新生儿便是大名鼎鼎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元帅出生在一个乡野家庭,其父刘文柄字虎臣,人如其名,立志成为一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肱股之臣。

刘文柄寒窗苦读数年,终于在科举中获县榜第三,成为预定秀才,却被心怀嫉妒的富家子弟检举揭发为司乐之人。

在清朝,司乐之人被称为“优人”,被剥夺参与科举的机会,如果隐瞒身份参加科举触犯大清王法。

府衙查清事实后问罪刘文柄。从此,刘文柄只能放弃科举入仕,在家务农,成为了“泥脚文人”。

1905年春,父亲刘文柄在郁郁寡欢中去世,年幼的六个弟妹和年迈的母亲都需要年仅15岁的刘伯承来照顾,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青年时期刘伯承元帅

他每天除了读书还要下地务农、上山砍柴、打短工、干零活、挑煤炭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1911年,革命的炮火声在武昌打响,神州大地纷纷响应,推翻清王朝的呼声越来越大,吴玉章、王天杰等革命党人先后在四川起义,革命之火在四川也越演越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形势,刘伯承做何选择?

1905年清朝下令废除科举之后,刘伯承在刘华英的帮助下进入新式学堂念书。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38年,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合影

在学堂里,刘伯承接触了《鹃生》、《四川》等揭露清政府腐朽落后、卖国求存和鼓励人民进行抗争的进步杂志,同时拜读了邹容的《革命军》、赫胥黎的《天演论》。

这些作品对刘伯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之父亲的遭遇,他明白只有推翻腐朽落后的清王朝,才能改变这个国家。

辛亥革命爆发后,刘伯承毅然决然地选择穿上戎装,用武力推翻清王朝,挽救国家危亡。

对于参军的决定,刘伯承的家人和朋友几经劝导:“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你是长子,你走了,家里怎么办?”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元帅

亲友的劝谏并非全无道理,但是“大丈夫当仗剑救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

刘伯承最终还是选择参加反对清政府的学生军,选择投身革命之中。这一年,刘伯承年仅19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压迫人民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时任重庆都督的张烈武创办了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刘伯承以优异的成绩入选。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元帅(左三)

1912年底,刘伯承赴四川陆军第五师任排长,在袁世凯妄想复辟帝制的情况下,先后参加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916年在与北洋军阀的战乱中子弹伤了眼。

也就是在这一年,年仅24岁的刘伯承被医生尊称为“军神”。

讨袁战争轰轰烈烈,一个袁世凯倒下了,下一个“袁世凯”又站了起来,为了私人利益,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元帅作战争总结

刘伯承在川军中辗转十余年,身上皆是战争留下的伤痕,但是救亡图存的目的却并未实现,他因此迷茫。

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选择的道路错了,如果自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那么正确的道路又在何方?

1923年夏天,刘伯承在与北洋军在大足交战的时候腿部受伤,刘伯承回到成都养伤,养伤期间,道路和前途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加之伤痛让他不得安眠。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28年,人们庆祝北伐军攻克北平

正在这时,旧友吴玉章带给了他新的希望。

养伤期间,刘伯承时常与吴玉章交谈,从康梁变法到三民主义,吴玉章慷概激昂地给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

刘伯承开始品读马恩著作,开始慢慢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前围绕着他的那些困惑逐渐开始明晰,推翻阶级压迫,才能实现民主自由。

在吴玉章和杨闇公的影响下,刘伯承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他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北伐时期的刘伯承

1924年春,四川讨贼形势严峻,熊克武亲自请刘伯承带伤上阵,挽救四川危机,但是刘伯承却说:

我从军数年,向来不顾个人性命,家中更无积蓄,遇敌时便可奋不顾身,为的是救国救民。看现在的世道,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官压兵扰,民将不民。我冲锋陷阵十多年,为的是拯民于水火,不是为了博取虚名和显示荣耀埃这些当权者总是汲汲于一己之私利,我算是看透他们了。

1924年秋,刘伯承和吴玉章辗转来到上海,在上海他亲眼目睹了生机勃勃的工人运动,感受到了我党的纪律严明、为国为民,他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1926年5月,经吴玉章和杨闇公介绍,刘伯承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此,刘伯承从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刘伯承

刘伯承加入我党之后不久,北伐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北洋政府被推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国民革命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政变中走向了失败。

国民党残杀我党进步人士,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三一”惨案。

刘伯承在日后如此评价这一事件:“重庆‘三·三一’惨案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势力的一场尖锐剧烈的斗争。它是蒋介石反叛革命,勾结英、美帝国主义,拉拢全国各地军阀、地主反动集团,执行屠杀政策整个计划的一部分。”

国民革命失败,国共关系破裂,国民党五次围剿我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党被迫开始长征。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元帅与夫人汪荣华

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刘伯承发挥出了怎样的军事才能,帮助我党一步步走出困境?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长征前期,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惨重,人数锐减。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北渡乌江、向遵义西进。

刘伯承统一指挥中央纵队和红一军团第二师、干部团,在猪场对岸开辟渡口,亲自带领部队在江边架设浮桥,乌江宽约250米,水流湍急,水深不见底,如何平安渡过乌江成为了摆在红军面前的一道难题。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左四)和战友合影

刘伯承鼓励士兵建言献策,最终采用了利用竹子和石头搭建浮桥的办法,利用浮桥,中央红军顺利突破了乌江天险。渡过乌江,下一步就是直取遵义。

这天夜里,大雨滂沱,刘伯承率领红六团在雨夜里奔袭,离遵义30公里的深溪水小镇是遵义的外围据点,刘伯承的目的地就是深溪水,悄无声息全歼深溪水一个营的敌人,斩断遵义向外传递信息的触角。

深溪水的敌人听着轰隆隆的雨声,暴雨天气难以行军。

敌军都认为这种天气肯定不会有什么情况,便开始在屋内打起了麻将、牌九,玩累了便安然入睡,却不知,在黑夜中,刘伯承带领的红军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寂静的午夜突然传来几声枪声,正在睡梦中的敌兵骤然惊醒,还来不及反抗就被俘虏了。

刘伯承带领的红六团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切掉了遵义的外围据点,迫近了遵义近郊,完成了直取遵义的关键一步。

为了了解遵义的布防情况,刘伯承命令王集成向被俘虏的敌军长官和士兵讲解红军的俘虏政策,红军的目的是打倒军阀解救贫苦百姓,不会虐待俘虏,只要讲出遵义的布防情况,红军还会给予一定银元。

敌军连长赶忙向红军说出了遵义城内的详细情况,包括守城工事和人员布防,事后红军给每个提供情报的士兵都发了三块银元,拿到银元的士兵十分诧异。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元帅和家人在在安徽合影

在国民党军官的口中,红军无恶不作,抓住俘虏也必然极尽折磨,然而事实却是红军战士不仅没有虐待他们,还优待俘虏,很多士兵都改变了对红军的看法。

遵义的情况了解清楚后,刘伯承带领红军换上敌军的服装,让被俘虏的敌军士兵在前面带路。

守城士兵看到一支部队徐徐前来,开口问话,带路的俘虏士兵一一应答,遵义城门打开后,红军鱼贯而入,冲锋号响起,红军成功拿下了遵义城。

随后我党召开了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遵义会议,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和湘江战役的惨败,刘伯承也逐渐意识到博古李德路线的错误。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38年1月,刘伯承元帅(右二)与参谋长李达(左一)、政委邓小平(左二)、蔡树藩(右一)的合影

遵义会议结束后,刘伯承等主要负责人重新拥护毛主席的正确方针路线。

刘伯承利用遵义诈城的经验,在金沙江边,同样叫红军战士穿上国民党服装,轻而易举拿下渡口,找到渡船,在短时间内巧渡金沙江。

渡河后,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中央决定夺取西昌。

西昌是彝区,因为语言不通,加之彝族人之前受到国民党军阀的驱逐,所以对外来人敌意很深。

在长征必经之路上,刘伯承是如何解决民族冲突的?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在大别山中行军

在部队出发前,刘伯承对士兵进行动员教育,“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没有命令不准开枪。”部队逐渐深入彝区,到了彝族聚居区,先遣队就被一群手持刀枪棍棒的彝民堵住了。

工兵连被彝民扒光了衣服,抢了枪支,根据刘伯承元帅的命令,红军战士谁也没有开枪,矛盾没有升级才有谈判的机会。

肖华和冯文彬代表我党对彝民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说明我党不会伤害彝民同胞,希望彝民和红军联合起来一起打倒军阀,红军路过这里,不会抢掠,也不会住宿,只是借道,希望彝民能够放红军通行。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和老友们在重庆相会

彝民首领小叶丹听了这一番话,主动求见我党领导人,刘伯承听闻,二人约见彝家海子边,小叶丹到的时候,刘伯承已经在海子边等候多时。

二人在海子边进行了亲切地交谈,刘伯承义愤填膺地说:“那些欺负彝民的人,也是红军的敌人,打倒军阀,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一席话让小叶丹大为感动,也明白红军和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阀不同,二人交谈后决定结为兄弟。

按照彝族的规矩,鸡血滴在酒碗里,刘伯承和小叶丹并排跪下,手举酒碗,表情肃穆,大声发誓: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将血酒一饮而尽。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45年,刘伯承(中)与陈毅(左)、聂荣臻(右)在延安窑洞前合影

小叶丹同样如此,“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

彝海结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一段美谈,中央红军也因此安全地通过了彝民区,并为以后民族团结统一战线打下了深刻基础。

红军走后,小叶丹扛起了红军彝民支队的旗帜,后因为“通共”惨遭杀害,在被捕前,还对自己的妻子和弟弟慷概激昂地说道:

“只有共产党、红军讲民族平等,把我们当人看,这样有信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的。刘伯承这样有信有义的大人物是绝不会骗人的,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刘司令员。”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49年10月1日,刘伯承和陈毅在开国大典上

长征路途两万五千里,刘伯承元帅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带领红军多次冲破围堵,最终促成了陕北会师,保留了红军的火种。

长征结束没多久,1937年7月7日,日本人的炮火将卢沟桥的茫茫黑夜衬得如同白昼,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

民族危亡,刘伯承元帅请缨杀敌,愿为国效命,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193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大肆残杀中国人民。10月11日,刘伯承元帅听从中央指挥,率兵抵达太原,太原城内硝烟四起。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56年1月,刘伯承(前左三)在军事学院留影

日军想要拿下太原,占领山西,从而进攻陕北,再南下直抵四川。

因此,太原成为了华北战场上的重要阵地,守住太原就能有效扼制日军的侵略步伐。日军进攻太原,国共联军在忻口阻击,此次战役至关重要。

刘伯承元帅率领一个团观察到日军在阳明堡修建了临时机场,借助飞机运输,日军后备军火源源不断,极其不利于我方抗战,刘伯承元帅当即决定,炸毁机场。

1937年10月19日,陈锡联根据刘伯承的指示,率领一个团向机场开进。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东娘子关失守后,日寇大规模进犯太原的战车

夜幕将至,战士们悄无声息向机场靠近,就在快要接近的时候,被日军哨兵发现。

战士们毫不犹豫冲上去和日军近身肉搏,同时将手榴弹扔进机舱,枪声、爆炸声同时响起,机场被火海吞噬,二十几架飞机被炸毁,摧毁了日军重要的空中支援力量。

首战告胜,刘伯承继续坚守原地,采用“重叠设伏”的战术伏击数十日军,而后又获得了渗透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等战役的胜利,使我党逐步在晋冀豫站稳了脚跟,并建立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在刘、邓的率领下,八路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进犯太原的日寇小林部队

日军开始集结大量部队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刘、邓根据中央的指令开始加强根据地武装建设,进行反“扫荡”斗争。

在抗日根据地“扫荡”与反“扫荡”斗争异常激烈之时,1942年12月,刘伯承元帅迎来了他的五十大寿,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表彰功绩,中共中央决定在根据地为刘伯承元帅举行诞辰庆祝活动。

在许多干部群众表达了祝贺后,刘伯承将军对着台下的战友们真挚地说道:

“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1966年,刘伯承(左)与陈毅在一起交谈

掌声响彻了整个根据地,掌灯时分,根据地的军民短暂地忘记了外面的战火纷飞,大家借着歌声唱出对胜利的希冀,对和平的渴望。

1945年8月,两颗原子弹由美军轰炸机投放至广岛和长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迎来最后的决战,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人民渴求的和平似乎快要来到。

然而,1946年,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集结部队向解放区进攻,国民的和平梦骤然破裂,解放战争一触即发。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县城百余座,建立了中原解放区。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解放军战士

而后刘伯承元帅又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的城楼上随风飘扬,百年战乱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中华民族至此迎来了和平和独立。

和平年代,刘伯承元帅也并没有忘记自己得信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刘伯承元帅一直牢记党纪党规,廉洁奉公,坚定地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者。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他的行事作风也深刻地影响着子女,他常常对子女们说:“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廉洁的品行要靠平时俭朴的生活养成。只有工作上廉洁奉公,政治上才能无私无畏。”

刘伯承元帅的子女也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都成了国之栋梁,共有四个成了少将!

长子刘太行出生在太行山的小县城,当时正逢日寇进攻,刘伯承元帅无暇顾及妻儿,不过知道母子平安后还是十分高兴,在家书中特意嘱咐孩子就叫太行。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夫人汪荣华

刘太行受父亲影响参军,获少将军衔,曾任空军研究所副所长,后任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退休后依然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次子刘蒙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总参参谋,少将军衔,同时爱好文学,为刘伯承元帅撰写了多篇传记文学,为后人了解刘伯承元帅提供了生动且真实的文字材料。

三子刘太迟,曾任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空军少将军衔。

十大开国元帅中他最长寿,活到94岁,子女中有四位是少将

图|刘伯承元帅长子刘太行

长女刘解先任北京总后勤医院第一门诊部医生。次女刘弥群早年参军,后加入空军部队,获少将军衔,成为人民空军行列的第一位女将军。幼女刘雁翎同样从医,在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工作。

刘伯承元帅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在建国过程中的汗马功劳被评为十大元帅,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享年94岁。

而刘氏后人受到父亲的影响,或参军或从医,在自己的行业颇有建树,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