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再相聚!”昨晚9时40分,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内的灯光一排一排渐次暗下,正式宣布闭店。最后一批读者不舍地在门前徘徊,工作人员站成一排挥手向他们告别,相约2023年再见。从小逛到大、对书城有着很深感情的市民耿女士,晚上看新闻时才得知书城马上就要闭店,连忙和丈夫打车过来,准备“把握最后一缕书香”,没想到收获惊喜——上海书城虽暂时“下线”,但这里的书香并不会消散。

图说:最后一批读者离开书店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搬家”浦东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利介绍,闭店期间,上海书城将在浦东新区东方路796号九六广场的下沉式广场里,开辟1500平方米的过渡场地,提供3万余种书籍。“虽然比不上‘书天书地’的上海书城,但可以解决大部分读者阅读、购书的需求。”原本,上海书城的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最多的时候陈列过40万种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由于过渡场所的面积和陈列能力只有原先的约十分之一,书城将优先选择读者购买需求最高的社科、文学以及教材教辅类图书,争取最大限度地服务读者。“我们正在抓紧建设,希望明年春天就能将过渡场地开放给公众。”江利说。
图说:闭店期间,上海书城将在九六广场开辟过渡场地
随着线上购书渠道的快速发展,实体书店早已不再单是售书的场所,更是作家见面会、读书会、讲座论坛等文化活动的举办场地。据上海书城第二任总经理赵建平回忆,1998年,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刚刚开业,就已经有了这样超前的概念。“开业的第一周,我们举办了‘第二届上海书市’,活动一场接着一场。其实书市的盛况,就是后来书城的日常。这20多年来,我们每年要办400多场活动,一天一场都不止。”如今,书城闭店,不少习惯了业余时间来此“与书为伴”的读者担忧,以后还会有如此丰富的阅读活动吗?江利表示:“在过渡场地里,我们也专门辟了一个空间,用于举办文化活动。”即便是书城修缮的短短一年多时间,这里的书香也绝不会缺席上海爱书人的生活。
图说:孔祥东在活动现场演奏
支援河北
修缮期间,书城的书香,不仅会继续萦绕在上海读者身边,更要“飘”至千里之外的河北。此次书城为升级改造而替换下来的旧书架,将有40个被捐赠给河北张家口蔚县FA公社图书馆。此外,书城员工还捐赠了一批图书,加上书城的样书,共计1000册,也一同捐赠给蔚县。蔚县的80个村去年刚刚全部脱贫,村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处于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来自上海的这抹书香,将帮助他们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加快提高文化水平。
远隔千里的上海书城之所以能与蔚县“牵手成功”,也是靠文化活动的“牵线搭桥”。自10月宣布即将闭店重装以来,上海书城举办了一系列“我与上海书城”活动,邀请各界作者、读者,分享那些年他们写过的、出过的、卖过的、看过的书。身为文字爱好者,易居乐农董事长朱旭东是第一期活动的嘉宾。“当时我正参与蔚县的一个改造项目,那里有不少留守的儿童妇女,正缺一座图书馆,恰好我来书城参加活动,就提议利用这些淘汰下来的资源,帮他们建一个图书馆,也是把上海的知识的种子播撒到全国。”
短暂的分别是为来日更好的相见,读者将在书香萦绕的氛围中,期待与上海书城的下次重逢。(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