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平理念 播撒世界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和平理念 播撒世界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营的2019年紫金草国际和平夏令营,邀请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不顾个人安危留在南京救助难民的国际友人的后代: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的后人,克里斯·莱因哈特与女儿;拍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的后人,瑞克·马吉与夫人、子女,克里斯·马吉与养女;当年在南京鼓楼医院救治难民的美国医生理查德·布莱迪的后人,史蒂夫·布莱迪与女儿。他们成为传承历史记忆、践行和平行动的“和平使者”。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和平理念 播撒世界

南京大屠杀期间,不顾个人安危留在南京救助难民的国际友人的后代在寻访家族的足迹,走进南京大屠杀历史,思考和平的意义。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和平理念 播撒世界

《历史·和平·未来——马吉祖孙的南京影像》展,约翰·马吉和孙子克里斯·马吉,祖孙二人一个拍摄毁灭,一个拍摄重生,他们的镜头记录了南京,见证了南京的历史、现在及未来。这是克里斯·马吉向记者介绍图片背后的故事。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施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暴行,在长达六周的屠杀中,30万无辜平民惨死日军屠刀之下。

历史的书卷翻过了84载,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永成历史,强大的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忘记意味着背叛,铭记并非为了仇恨。经历过苦难的南京更懂得和平的珍贵,通过无数人的接力,南京大屠杀史实正跨越种族、肤色、语言的隔阂,在世界更广的范围传播,和平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播撒到世界各地。

今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当凄厉的警报声、和平的钟声再次在城市上空回响,我们缅怀同胞的同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信念也会一遍遍在每个人的心中流淌。

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真相

今年11月2日,来自河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一行40人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第59期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的培训交流活动,并在公祭广场撞响了和平大钟。他们来自18个国家,眼神都很专注,认真地倾听着讲解员的讲解。Jhandre Intriago(中文名罗纳尔多)来自厄瓜多尔,这是他第二次来到纪念馆。他说:“与第一次参观时相比,今天我从老师口中得知了很多以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这段悲痛的历史时刻提醒我和平是多么重要。我们这一代人要尽最大努力去守护和平、传播和平!”

南京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是纪念馆设立的以普及南京大屠杀历史知识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公益学校。从2017年开班至今,通过举办专家讲座、邀请幸存者现场讲述证言、设立专门的训练营、研究性学习班等多种形式,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中、小学生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发掘和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关爱幸存者,向世界传播和平的声音,多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直致力于让全世界更多人知晓南京大屠杀历史。

关爱战争受害者与历史见证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和平的实践。2004年,纪念馆成立了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多年来,协会通过募集援助资金、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援助生活困难的幸存者,抢救性挖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组织幸存者赴日本、美国等10多座城市参加证言集会……

纪念馆还牵头设立了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院在立足于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日本侵华暴行史、抗战史、中日关系史及当代日本研究、和平学等领域的基础上,既注重学术研究,又注重前沿动态信息的采集、整理、研判并做出反应。

2018年,《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正式创刊,该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当年9月,为便于海外传播,《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推出了英文版。

此外,通过在境内外举办主题展览的形式,纪念馆向全世界传达南京珍爱和平的理念。比如,纪念馆曾把《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带到了美国旧金山、日本名古屋、意大利佛罗伦萨、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冈城、白俄罗斯明斯克、捷克布拉格等30多个国际城市,促进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了解,也向国际社会传达南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

在纪念馆,常年活跃着一群志愿者,他们就是1994年成立的紫金草志愿服务队。到今天,注册志愿者已超过两万名,累计服务时间逾百万小时。

每一名志愿者,都是一名播撒和平种子的“紫金草园丁”。这些志愿者中,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后代,有利用课余时间担任讲解、文明引导、宣传推广工作的大学生,还有来自美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多国的志愿者。

向世界传播和平的声音

历史不容篡改。

史料是记忆的载体,也是传播与认知的纽带。近年来,南京在搜集、保护南京大屠杀历史铁证,固化幸存者口述证言的同时,积极推动相关史实的国际传播,使南京大屠杀真相得到揭示、记忆得以固化、史实得以传承。

2016年3月14日,由南京市档案馆筹备举办的《汉堡之子·南京好人》图片展在德国汉堡展出,让德国以及欧洲公众了解拉贝、京特、克勒格尔等开展国际人道救援、保护众多中国人生命的义举。

同年10月22日,法国冈城,一场名为《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展在位于这里的和平纪念馆揭幕。展览用270余幅历史照片、50多件展品和视频资料向法国和欧洲观众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场历史浩劫。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4日上午,一场名为《人类的浩劫1937》的展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展览以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向美国民众讲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侵略者的屠刀砍向无辜民众、死难者成群躺倒在血泊中……一幅幅记载侵华日军屠杀、强奸、抢劫、纵火等暴行的史料照片,让参观展览的美国民众深感震惊。

推动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的,还有来自民间的力量。2017年7月15日至23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在日本广岛举行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包括当年侵华日军士兵家书在内的众多史料,让日本普通民众近距离了解了大屠杀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女儿陆玲也随同赴日,以母亲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的感受,唤起日本公众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

多年来一直从事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曾多次赴日本举办相关展览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说:“选择在原子弹爆炸的广岛举办展览,就是希望提醒广岛和日本民众,在铭记自身受到伤害的同时,不要忘了南京和中国人民受到的伤害,反对战争、正视历史、珍惜和平。”

84年前的屠城惨案中,曾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通过日记等方式保存了南京大屠杀重要史料。2017年国家公祭日前夕,由拉贝家人捐赠出版的《拉贝日记》影印本首度公开,再度还原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

2017年11月12日,曾在南京鼓楼医院亲手救治了数千名受伤难民的美国医生威尔逊医师纪念碑在其家乡亚凯迪亚市落成,该市副市长戴守真在落成仪式上说,设立纪念碑就是要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防止人类悲剧重演,珍爱和平、维护和平需要人类共同努力。

“家国之殇”成为“人类记忆”

随着南京大屠杀史实在海外的传播,越来越多海外人士加入传播大屠杀史实、捍卫人类记忆行列。

日本学者田中信幸的著作《一道背负:日本父子的侵华战争责任对话》2015年8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书中是作为儿子的田中信幸与曾参加侵华战争的父亲的对话,包含300多封信件以及战时日记,从侧面还原了日本侵华战争。“我想让更多的日本人睁开眼睛,面对事实。”他说。

日本退休女教师松冈环持续30多年奔波于中日两国之间,寻访真相、传播史实。她走访了300余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250位侵华日军老兵,出版证言、摄制纪实电影、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证言集会,她还来到纪念馆录音棚,用日语录下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讲解词,给到访纪念馆的日本参观者听……已经年过七旬的她说:“为了让日本年轻一代了解历史真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2017年10月,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来到南京,沿着当年祖父在南京拍摄的地点和路线,一路追寻,重新拍摄。克里斯·马吉说,自己很多年前就看过祖父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影像,那些画面多年来一直刻印在脑海中。这次追寻祖父足迹,就是要以拍摄影片的方式更多地了解历史真相。为此,他还专门采访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希望把真实的历史讲述给更多人。”

2017年至2019年,克里斯·马吉6次来到南京,寻访二十多地,用影像穿越南京今昔。他通过摄影作品、祖父的故事向别人介绍这段历史。

梅根·布莱迪来自加拿大,她的曾祖父是当年鼓楼医院的美国外科医生理查德·布莱迪。梅根·布莱迪在江东门纪念馆参观时,被美国人明妮·魏特琳救助妇女儿童的故事打动,写下歌曲《感同身受》,希望以歌曲唤起世界青年对这段历史的共鸣。

2017年10月,加拿大安大略省通过华裔议员黄素梅提出的关于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动议,安大略省成为首个在中国以外,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地区。

2017年,南京成为全球第169座、中国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

南京大屠杀给幸存者们造成了无法愈合的创伤,许多年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一遍遍重述伤痛,为的就是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铭记。84年过去了,有的幸存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世的幸存者们也已老去,他们的后代接过父辈、祖辈的接力棒,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传承者,让这段历史从家族记忆升华为人类共同的记忆。

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葛凤瑾就是其中一位传承者,他连续多年参加纪念馆组织的活动,致力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传播,“我会做一名和平使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面向未来。”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来,国家公祭让南京大屠杀史实引起世人更加广泛的认知、认同。

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广泛传播让“家国之殇”固化为“人类记忆”。

今年10月24日,2021南京和平论坛在紫金山音乐台开幕,这是和平论坛第二次在南京举办。202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确定连续三年和南京共同主办“南京和平论坛”及有关活动,和平之城南京,实至名归。

历史在不断地向前续写,历经磨难的南京,对和平的珍惜和守护已经融进了这座城市的血液,也将伴随她前行的脚步。

来源:南京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