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位上将 被主席称为“真老乡” 曾三度出任副总参谋长 绝无仅有

这位上将,被主席称为“真老乡”,曾三度出任副总参谋长,绝无仅有

1969年国庆节,主席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模范。

这时,一位身着戎装的独臂军人走到主席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

主席笑容满面,亲切地握着来人的手说:“你是我的真老乡啊,是瓦子坪的,是个看牛娃。”

这位被主席称为“真老乡”的人叫彭绍辉,190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韶山市,离主席故居韶山冲仅4公里的杨林乡瓦子坪村。

因在战斗中失去一只手臂,被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位上将 被主席称为“真老乡” 曾三度出任副总参谋长 绝无仅有

在新中国授予的10位“独臂将军”中,每一位背后都有着一场惨烈的战斗,彭绍辉也是如此。

1933年,时任第三军团第一师师长的彭绍辉,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他率部在北线助攻,连续攻克了宜黄、乐安两县,并配合主力围困南丰之敌。

此后,又转战东线,参加了黄狮渡、邵武、浒湾和丰山铺战斗,出色地完成了反“围剿”前期作战任务。

后来,在宜黄南部的黄陂战斗中,彭绍辉率部绕到敌后,攻打敌第五十九师侧翼,歼敌一个旅。

在草台岗地区的霹雳山战斗中,彭绍辉挥师主攻,经过20多分钟的浴血奋战,红一师占领了敌第十一师的主阵地,重伤敌师长,赢得了整个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关键之仗。

遗憾的是,彭绍辉在率部追歼溃敌时,被敌人的机枪子弹连续两次打中左臂,击碎了骨头,他咬紧牙关,用绷带扎住伤口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昏倒才被抢救下来,送进了红军医院。

当时,他的伤势很重,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做了三次手术都没有成功,最后决定截去他的左臂。

这位上将 被主席称为“真老乡” 曾三度出任副总参谋长 绝无仅有

这次战役,是彭绍辉在红军时期的巅峰之战,中央革委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虽然失去了一条手臂,但他在之后的战斗中依然勇往无前。

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担任第120师358旅旅长、晋西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数次反扫荡战役。

1943年,他调任抗大总校副校长,年底改任抗大七分校校长,他的军事生涯似乎总与军事院校有着不解之缘,因此也被人称为“校长将军”。

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晋绥吕梁军区代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和军长等职,参加过太原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等,一路打到大西北。

这位上将 被主席称为“真老乡” 曾三度出任副总参谋长 绝无仅有

新中国成立后,彭绍辉再次书写传奇,曾三次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一职,绝无仅有。

1954年10月,彭绍辉第一次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当时,新中国成立刚刚5年,持续了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作战任务逐步减少,具备了全面转入和平建设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彭绍辉到任后不久,1955年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借鉴苏联军队的领导机制,以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军事学校管理部、军事岀版局为基础,成立了解放军训练总监部,负责全军训练工作。同年10月,彭绍辉率国防部参观团赴苏联观摩苏军军事演习。

他注意到,苏军指挥员不仅对条令很熟,而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条令,体现出较高的战术和技术素质,以后,他主持制定了我军以战斗条例为中心的各种条例条令。

1960年1月,彭绍辉再次出任副总长一职,主抓部队的编制、体制等工作,参与筹备全军大比武活动,推动了全军军事素质的较大提高,在人民解放军训练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1969年8月,他第三次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合编工作,这段时期的工作非常困难,而且他还是带病工作。

这位上将 被主席称为“真老乡” 曾三度出任副总参谋长 绝无仅有

早在1970年,解放军总医院检查发现彭绍辉患有心脏主动脉瘤,由于瘤子已经很大,随时都有破裂危险。

保健医生给他规定了“六不准”,连弯腰、起立、咳嗽也不准用力。

而他却泰然处之,精神上同以往一样乐观,照常坚持大量繁重的工作。

秘书和警卫员劝他早点休息,他却说:“你们年轻人觉多,早点去睡吧!”

秘书向他说明有些文件不急,可以明天再处理,他说:“当天的工作要当天做完,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嘛!”

他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常说:“我身上有定时炸弹,不知什么时候爆炸,趁没爆炸多干点。”

1978年4月,彭绍辉精神恍惚,脸色苍白,他对夫人说:“这两天我胸背部痛得厉害,和过去伤口痛不一样,贴止痛膏,吃止痛药都不管用。

夫人劝他去医院检查,他摇摇头说:“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做。”

4月25日,彭绍辉上将因病情恶化不幸去世,享年72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