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大河滔滔,长江滚滚,望古今,数不尽的英雄人物,道不尽的传奇佳话。特别是战火连天的中国近代,无数位革命先辈,用鲜血与生命迎来了灿烂而辉煌的新中国。如果说一九五五年的军功授衔大典给了每位英雄一场荣誉的归属,那么它一定欠李聚奎一个圆满的封赏。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李聚奎将军戎马一生,建立无数战功,如果不是为了祖国石油大业,卸军从工,十大将军一定会有他的一席之位。后来他重新返回军坛,却成就另一段传奇佳话,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一九零四年十二月,李聚奎出生在湖南安化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父母念其聪明好学,便安排他读了几年书。也算是所有将军中最有学识的一位。

二十四岁的李聚奎加入了当地的国民革命军,成为军阀唐生智手下的一员。凭着一手好书法,李聚奎很快在军队中脱颖而出,受到上级的认可与欣赏,提拔为工兵营的班长。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不久蒋介石发动了白色恐怖,在全国大肆抓捕共产党人,一度让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百姓人心惶惶。看透了国民党虚伪面孔的李聚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放弃大好前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跟着当时担任湖南第五师团长的彭德怀开始了艰难的抗战岁月。

当时的工农红军遭遇多次围剿,士气低落。彭德怀元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在白沙召开会议,鼓舞军心,却不料话说到一半,前方突然闪出一人,夺过警卫员的手枪,朝彭元帅射去,李聚奎见状,一个侧击,将这个人卸除武装,扑倒在地。同时,大队长黄云桥立马掏出手枪,结束叛乱。多年之后,彭元帅想起此事,不由感叹道,如果当时没有李聚奎的那英勇一扑,我就不会站在这里了。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一九二九年,李聚奎因作战英勇,经验丰富被提拔为红军师长,在平江起义中,李聚奎带领手下将士消灭敌军九千多人,还活捉了敌军将领张辉瓒,赢得军里一片赞赏。上任不久,正逢国民党的第五次反围剿之战。

李聚奎受上级指令,带领第一团全体将士,冒着倾盆大雨,连夜赶向福建西北的三甲嶂,阻击前来的国民王牌军,该军队由国民党一级大将陈诚带领,装备优良,阵容豪华,自开战以来,毫无败绩。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话说陈诚将军刚一上场,就指挥着飞机大炮对着李聚奎所在的阵地进行数轮的强力攻击,却不料我军像颗钉子一样,牢牢占据制高点,这下把陈大将军气得大叫,差点儿把自己师长给枪毙了。此役,让李聚奎一战成名,还赢得聂荣臻元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号召全军战士都向红一团学习。

后来僵持一年之久的第五次反围剿最终还是失败了,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之路,作力先锋官的李聚奎临危受命,一路征战,过关斩将,英勇无敌。为中央红军主力排除危难,为红军北上保驾护航,屡建奇功。要说最精彩的一战,非强渡大渡河莫属。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当时红军被大渡河拦住去路,蒋介石调集百万雄兵,布下天罗地网,势要将红军主力一团打尽,统一中国,在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生死关头。李聚奎挺身而出。带领着红一团的勇士驾船突破敌人防线,强渡大渡河,让红军郭队转危为安,打破了国民党一统中国的美梦。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勋大典格外隆重。按理说李聚奎资历深厚,战功累累,足以让他在十大将军之评中赢得一席之地,但为何公布名单上没有李聚奎任何名份呢?其实并不是国家疏忽了,而是当时的李聚奎已经离开军队了。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一九五五年,大国初建,百废待兴。而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之命脉,受到了党中央的深度重视。特别是石油等化工行业,成为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物资保障。党中央经过多方考虑,决定让李聚奎担此重任,面对国家的招唤,李聚奎毅然放弃军中高位,转入到石油工业部担任部长,指挥石油开发等事项。

不久之后,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大典召开在即,而李聚奎因不再军中任职无法接受授衔,错过了这次评定军功的良好时机,但他并没有丝毫怨言,再说现在正是建国紧要关头,如果为了一己功名,弃国家于不顾,非君子可为。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于是李聚奎将此事抛之脑后,积极投身石油事业,学习各种石油知识和勘采技术,虽然他从没有涉足石油这一行,但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强大,李聚奎坚守这大西北深处,早出晚归,呕心沥血,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带领整个石油勘采工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短短数年,我国石油勘采愈发先进,石油产量越来越高,成功解决了我国石油产业严重落后的问题。三年后,因部队基础建设落后李聚奎又被调回军中,担任军事学院院长,为部队建设的未来发展再添光芒。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或许是命运安排,错过了第一次封勋大典的李聚奎迎来了新中国第二次授衔评选。当由于李聚奎这次回归来得突然,让原本确认好十个将军名额出现了争议,评选人无奈之下,只好前去拜访李聚奎,询求意见。

谁料李聚奎一听,哈哈大笑,对评选人说了一句:“上将就行!”

此言一出,众人大受感动,纷纷被其淡泊名利的胸怀所折服,最后,李聚奎被授予上将军衔。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漫漫历史长河,埋过多少功与名。李聚奎将军一生都是为国家而战!为人民而战!无数次枪林弹雨,无数次生死攸关,都没有让这位中国大将退却分毫,反而益战益勇。功成名就之时,却又扎根西北,为国发展石油工业,是我国文武之才,国之栋梁,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与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