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比香港大5倍,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比香港大5倍,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之后的中国,陷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亡国灭种危险。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并从中攫取了巨额战争赔款。

日本侵略者的做法也引起了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满,俄国、法国和德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向日本军国主义政权施加压力,“说服”日本侵略者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而代价就是中国在原有战争赔款的基础上另外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

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比香港大5倍,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在此之后,其他列强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染指中国,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瓜分狂潮。德国租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顺、大连,法国租占了广州湾,而英国则要强租九龙与威海卫。

但是此时的威海卫仍处于日本侵略者的控制之下,因此,英国以武力强迫日本交出对威海卫的控制权,并无礼要求清朝政府将中国海军港——威海卫的租借权转让给自己。

1898年7月1日,清朝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了屈辱的《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把威海卫、刘公岛及附近岛屿和陆岸十英里(16公里)范围内的地方租让给英国。

以后,英国慢慢在威海卫形成一整套殖民统治系统,几乎是另一个“九龙”的翻版。

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比香港大5倍,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在历史上为收回威海卫租借地,中英两国曾进行了几次交涉:

第一次是北京政府同英方的谈判。从1922年9月至1923年3月,双方拟就《接收威海卫协商意见书》,意见书中不仅答应英国继续占据战略要地刘公岛10年,并有续租权,还允许外国人参与管理威海卫市政。

这样的谈判结果无疑等同于卖国。此举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国谈判代表梁浩如被迫辞职,谈判失败。

第二次是在1924年9月,北京政府派外交总长顾维钧与英使重开谈判,到10月拟订了《中英交收威海卫公约(草案)》,只同意英国续租刘公岛10年,期满如双方政府不能就继续租借达成协议,即付诸仲裁。由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英国借机将此案搁置。

两次谈判的失利,主要是民国政府的软弱和国力不强的结果。

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比香港大5倍,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从1929年6月21日起,中英再次就威海卫租借地归还问题进行谈判。

英方的代表是蓝普森、福克司、台克满,中方代表是王正廷、徐谟、刁敏谦,双方共举行了四轮会谈。

21日,中国提出要无条件收回设在刘公岛及威海卫全湾的英人建筑及炮台,而英国却不同意。

22日,英方要求刘公岛保留10年,以作为英国远东舰队基地,中方坚决不答应。

25日和28日两次会商,英方坚持要以1924年10月第二次谈判拟就的草案为准则,中方则坚持该草案必须作废,刘公岛也必须无条件归还。最后,英方声称不能做主,要请示伦敦后再议。不久中东路战争爆发,此案被迫搁浅,陷入困境。

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比香港大5倍,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中苏边境战争结束后,中方又向英方提出威案交涉。

双方于1930年2月13日在南京拟就草约,4月18日《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在南京正式签字。

《专约》写道:英国将威海卫及刘公岛与威海卫湾内之群岛,连同一切建筑物、航海设备、海底电线等无偿交还中国,但刘公岛仍由英国续租10年,作为海军避暑之用。

该约于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9周年纪念日对外发表。

10月1日,中国与英国代表在南京互换批准书,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至此威海卫正式被收回,也是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

英国归还我国的第一座城市:比香港大5倍,如今这里富得流油

威海的面积有5435平方千米,几乎是香港面积(1106平方千米)的5倍,威海卫和辽东半岛南端金州卫的旅顺口隔海相望,遥相对峙地遏制着渤海湾,历来被称为“渤海锁钥”,取名“威海”,也是威震海疆、壮固海防的意思。如今的威海发展得相当好,和香港一样富得流油,不过这座城市背后的历史,我们是一定不能忘记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