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它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打出了一段宝贵的和平时光,提起朝鲜战争我们只知道五大战役和上甘岭,可你知道朝鲜战争的转折之战是哪场么?
谈起转折之战,丁字山之战当之无愧,它是抗美援朝战争对峙阶段,联军主动发起的最后一场、也是最失败的进攻,此后联军再也无力向志愿军发起攻击。

丁字山之战堪称志愿军最强防御战,也可称为美军“最打脸”之战,美军将领范弗里特原本想要捡个软柿子捏捏,却不想数百名美军,外加17万发炮弹,竟攻不下丁字山的一个排,甚至还让志愿军取得了1比14的辉煌战绩,事后丁字山战役震撼世界。
早在中国决定抗美援朝时,我国就很清楚志愿军和美军相比,在火力上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因为志愿军部队里也装备了部分美式军械,这些军械大多是解放战争时期,从国民党手中缴获得来的,解放军面对国民党强大的火力,曾吃了不少亏。
所以一开始志愿军战士们便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两军刚一交手,志愿军便发现美军不光枪械先进,他们还能得到极强的空中支援,其地面装甲、炮兵数量也是多的可怕,并且美国佬打炮弹从来不吝啬,我军是一发一发打的,而美军是一吨一吨打的,可见两军之间实力相差太过悬殊。
届时美军的一个军,装备有18门155毫米榴弹炮、54门105毫米榴弹炮、还有上百辆坦克车、装甲车,炮弹供给更是源源不断;而志愿军的炮兵部队仅有缴获的75毫米山炮,其威力。炮弹供给远远不如美军,以至于我军在前两次战役,一共只打了一千多发炮弹。
即使我军后期装备了大量苏式军械,可火力还是不能与美军相提并论,为了减少伤亡,志愿军根据实际情况,在阵地上构筑了以坑道为核心的防御工事,大大减轻了美军炮火造成的威胁,就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美韩两军以两个师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进攻我军两个连级阵地,硬是没打下来,最终狼狈退却。
因此美军的炮火一时间失去了打击效果,虽说美军火力强大,但是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精神,让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吃尽了苦头,到了1952年下半年,联合国军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夺取志愿军的任何阵地了,由此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朝鲜战争胜利无望,使得联合国军士气十分低落,其中美国陆军上将、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可谓是最苦恼的那个人,自他入朝以来,他的战绩简直惨不忍睹。
特别是上甘岭战役的失败,不仅是范弗里特军事上的大败,还是一场政治上的大败,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不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更是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两人、争夺美国总统宝座的博弈。
为何这么说呢?那是因为艾森豪威尔认为,朝鲜战争劳民伤财,是时候该结束了,而杜鲁门则想要将战争进行到底,于是杜鲁门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便命令范弗里特发起了上甘岭战役。
可谁知美军与志愿军在上甘岭激战了四十多天,上甘岭的山头都被美军的炮火炸平了,美军也没能占领上甘岭,反而被志愿军打死打伤两万五千余人,最后大败而归。
上甘岭的失败,让范弗里特把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都得罪了,急需胜利的杜鲁门大骂范弗里特无能,艾森豪威尔大骂范弗里特不珍视士兵的性命,由此范弗里特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范弗里特顿感前途渺茫,无论是谁继任美国总统,他的军事生涯恐怕都要止步于朝鲜战场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是范弗里特的学弟,他很同情范弗里特。
克拉克表示,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坏到不可挽留的地步,只需取得一场小的胜利,然后让记者大加宣传,就可以消除不利影响,范弗里特同意了克拉克的建议。
或许被志愿军打怕了,范弗里特这次学聪明了,他心里盘算着,若想要取得绝对的胜利,那就必须找个软柿子捏一捏,于是范弗里特挑挑拣拣,最终选中了丁字山,丁字山位于铁原以西13公里处,与城山、芝山呈“丁”字分布,所以美军称其为“T字山”,志愿军称其为“丁字山”。
范弗里特之所以选择“丁字山”,是因为丁字山阵地只有三百多平米,几乎是上甘岭的万分之一,再者,驻守此地的志愿军战士只有一个排,并且还是刚刚调防过来的,从未和美军交过手,因此范弗里特认定,拿下丁字山绝对十拿九稳。
克拉克为了帮助范弗里特制造影响,可谓是操碎了心,克拉克从美国的九家媒体公司邀请了12位记者前来观摩,只等范弗里特拿下丁字山后,对范弗里特的“辉煌战绩”进行宣传。
1953年1月15日,美军第一军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该计划拟定以美军第7师第31团第2营为主攻部队,调派第73坦克旅为第2营提供掩护,同时调配第58轰炸机联队,第57野战炮兵营以及7个队属炮兵营提供炮火支援。于1953年1月25日发起进攻。
可见范弗里特这此次是非要拿下丁字山不可,1953年1月20日,美军第57野战炮兵营开始了对丁字山的炮击,并逐步加大了炮火打击密度。1月24日美国空军开始对志愿军阵地进行轰炸,地面进攻部队也按预定计划,实施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1月24日晚,美军攻击部队已准备就绪,只等25日范弗里特下达进攻命令。
我们可能会想,敌人对志愿军的阵地进行了长达四天的狂轰滥炸,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处境如何呢?驻守丁字山的是志愿军第67师201团1连1排的战士,早在美军开始对定时山进行第一轮轰炸时,一排的战士们便已经钻进了坑道,听着坑道外隆隆的炮火声,战士们虽然有些吃惊,却没有一丝危险。所以美军只是在浪费炮弹罢了。
1月25日中午十二点,美军步兵终于在坦克的掩护下,上了战场,美军第31团2营营长菲利普命令美军兵分三路:一个连外加七辆坦克佯攻芝山,一个连外加六辆坦克负责切断丁字山与其他高地的联系,剩余的所有美军,外加二十辆坦克负责进攻丁字山高地。
美军先是派出一个排当突击队,为了顺利拿下丁字山,美军曾在战役开始前,进行了9次演练,据当时参加战斗的美军称,他们闭着眼睛也能完成突击任务,可见范弗里特对于丁字山战役的重视程度。
为了配合突击队完成任务,美军还调派了两个喷火组配合突击队行动,并且十几辆坦克负责对志愿军的火力点进行定点拔除,志愿军一排的战士们早有准备,他们一见美军炮火延伸,就纷纷跳出坑道,进入了阵地。
1排3班副班长陈志率先带领自己的战斗小组进入了阵地,等他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进攻的美军已经推进到了山脊地带,如果陈志等人晚点进入阵地,那么阵地很有可能就会丢失。
美军一开始发现志愿军阵地并没有什么动静,以为志愿军战士已经被炮火消灭了,因为没有人能够在那样密集的炮火打击下生存,可当他们放松之时,志愿军战士突然用机枪进行扫射,仅仅一瞬间,大片应声倒下。
美军慌不择路,纷纷向山地的低洼处躲藏,这可把志愿军战士开心坏了,志愿军战士看到美军呆头呆脑的扎堆在一起,拿起手榴弹就向敌人扔去,又是一批美军成为了志愿军手下的亡魂。
美军的两个喷火组还算勇敢,他们对着志愿军阵地喷火,企图用火焰阻止志愿军投掷手榴弹,但一个喷火兵刚露头,就被我军一枪打死,而另一个喷火兵由于喷火器发生故障,逃过一劫。
在志愿军的打击下,美军的突击队死伤掺重,丧失了战斗力,菲利普急忙调派援军前去支援,可是前去支援的美军突然发现,高地上的志愿军枪法很准,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向突击队靠拢。
敌人的坦克也是状况频出,他们明明对着敌援军的火力进行了打击,可他们发现无论炮火多猛烈,志愿军战士就是平安无事,这是因为我军战士打一枪便换一个地方,绝不会在同一个火力点多带一秒。所以美军的坦克炮也失去了作用。
被压制的美军只能等待空军的炮火支援,可很快美国空军也成了美军咒骂的对象,被压制的步兵认为,空军的轰炸对战局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有时甚至把炸弹投到了自己人附近。
菲利普无奈,只能动用手下仅剩兵力,随着又一个排的进攻,美军的攻势才稍微有了点起色,志愿军战士多人中弹身亡,可是志愿军战士越打越勇,连续击退了美军五次大规模冲锋。
眼看数百名美军还是没有攻下丁字山高地,美军第31团团长科恩上校命令取消战斗,全部撤出,范弗里特面对着在场十几名记者,面如死灰,他原本以为,丁字山只有志愿军的一个排,可以当个软柿子捏一捏,可没想到这一排的战士竟是铁板一块,美军丢人丢大了。
丁字山之战,我军伤亡了11名勇士,击毙了美军150多人,创下了1比14的辉煌战绩,除了人员伤亡外,美军还消耗了17万发炮弹,总耗费达两亿美元。
17万发炮弹发射到近三百平米的高地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一幕呀,据说当时丁字山被美军的炮火炸低了十几米,想来也是有可能的,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志愿军仅一个排的战士创造了防御战的巅峰,美欧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人们只知道,丁字山一战后,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范弗里特原本还想让记者宣传自己的战绩,可万万没想到,结局竟是如此尴尬,美国记者一五一十的将美军在丁字山战败的结果记录下来,回国后看印在了报纸上,美国民众一片哗然,为此美国国会特意展开了调查,美国陆军参谋长被迫来到国会进行陈述,最后一代“战争狂人”范弗里特也被撤职,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