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木雕合和二仙戥秤 文/周小丽

作者:终南文苑
木雕合和二仙戥秤 文/周小丽

木雕合和二仙戥秤

  笔者的家中有一套家传的木雕合和二仙戥秤,非常精致小巧。此套戥秤长约17厘米,由戥匣与戥秤两部分构成。戥匣由黄花梨木制成,其造型形似琵琶,尾部安一穿钉,盖可旋开。前部装有锁舌,以防戥子松脱掉落。盖面镂空雕刻和合二仙纹饰,只见两个憨态可掬的童子,一人手捧礼盒,一人肩扛荷花,二人都扎着丫角髻,露出兴高采烈的神气。整个盖面密布着长长的荷叶茎秆和含苞的荷花,还有盛开的莲蓬。打开戥匣,可见一杆戥秤,用黄铜制作的秤砣与秤盘,象牙杆上面镶嵌黄铜钉,作为标尺。那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荷有“和”意,圆盒象征“合”的意思,而盒中飞出的五只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真是大吉大利的好意头。“和合”二字也有和谐、包容、天下大同的意思,也表现出人们对朋友和合、夫妻和合、生活美满和乐的期盼。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二仙”又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它是“和合文化”的象征,也是“和谐社会”的象征,更是“和平世界”的象征。

  据《宋史·律历志》记载,景德年间,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鉴于当时的木杆秤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钱”,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经过潜心研制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由于戥秤杆细且易折断,故戥秤多配匣装置,匣为木制,多选用花梨、红木、紫檀或乌木等制作,形似如意,寓意“称心如意”,看上去甚是名贵。自此,戥秤便成了计量单位最小的衡器,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直至电子秤的诞生,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据父亲讲,爷爷小时家贫,十六岁的爷爷从北方逃荒来到我们这个江南小镇。又冷又饿的爷爷病倒在一家中药铺前,好心的奶奶清晨开门时发现了他,将他带回了自己家中悉心照料,身体恢复后的爷爷就成了中药铺的一名小伙计。手脚勤快的爷爷以他的诚实淳朴打动了奶奶,最终入赘到中药铺,每天用戥秤称量药材。而那套民国时期的木雕戥秤则一直陪伴着他们六十余载,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如今,爷爷奶奶早已离世,见证了他们爱情的这套木雕合和二仙戥秤却被保留下来,包浆通透润泽,把玩之余,也让我深深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