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耄耋教授起诉的知网:图书馆高校广泛采购,曾被指涨价离谱

南都此前报道,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百余篇论文获胜诉,获赔70多万元,引发公众关注。12月10日深夜,中国知网主办单位发文向赵德馨致歉,并承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耄耋学者的坚持维权,将这个知名网络全文数据库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南都记者注意到,这个诞生时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为名、至今仍将其写在官网首页的公司,近年来不仅多次因涉嫌侵害著作权被文章作者起诉,还因大幅提高数据库服务价格、削减可查全文的电子期刊种类等,上过多家高校及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布告栏。社会期待知网革新经营理念,在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重新找到平衡。

被耄耋教授起诉的知网:图书馆高校广泛采购,曾被指涨价离谱

众多文化机构的“刚需”数据库

中国知网的建立,与1999年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建设项目有关,该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2004年,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之一。而中国知网门户网站(www.cnki.net)背后的主办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则注册于1997年;2014年,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南都记者查阅《同方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得知,2020年,同方知网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16758.07万元,毛利率53.93%。

高营收背后,则是极高的市占率。事实上,中国知网运行多年来,形成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等电子数据库产品,以及提供的知识资源互联网搜索、共享和网络出版服务等,早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学术读者的某种“刚需”。

被耄耋教授起诉的知网:图书馆高校广泛采购,曾被指涨价离谱

上市公司同方股份2020年年报中披露的同方知网营收。报告截图

南都记者登录中国政府采购网查询发现,截至12月11日,已有多个地区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完成了下一年度中国知网数据服务的采购。

如山东省潍坊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22.995万元的价格,订购了中国知网的“期刊”及“博硕士论文”两个数据库;辽宁省营口市图书馆投入了9.9万元,完成了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采购。此外,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2022年订购中国知网(CNKI)给出了25万元采购预算;江西省九江市图书馆拟用4万元采购“CNKI公众文化服务平台”,目前该采购项目已正式发出了采购征求意见公示。

与地方性公共机构相比,高等学府对中国知网的需求更大。其中,复旦大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单一来源采购成交公告》显示,该校以82.5万元的中标(成交)金额,向供应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购得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 ,要求知网除定期的系统维护外,需7×24小时在线提供该校已订购的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经济数据等内容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服务,服务范围是复旦大学师生。

从一些高校的采购结果中,也可一窥校内师生对知网数据库的倚重。如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2022年采购了26个中文数据库,中标(成交)金额合计306.708万,其中仅对“CNKI中国知网”1个包组,就向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支付了69万元,占了总采购金额的22.5%。

曾被控诉“涨价离谱、削减内容”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学术成果查新、学位论文查重等领域可堪大用的中国知网数据库,虽然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但因享有若干独家出版协议,实际成了很多学术用户的首选。

一所高校能为师生提供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权限,实现即时性的学术文献传阅,也往往被视为一种“福利”。然而,近十年间,多所高校和机构都曾发出声明,直指其“涨价过快”、“服务内容缩减”,令知网陷入了“店大欺客”的争议。

12月11日,南都记者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目前可查的较早一则“停用抗议”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该校图书馆于2012年12月31日发公告称:“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至今无法达成使用协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该库平台(包括期刊、报纸、会议和学位论文)将暂停使用。”

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通知各院(部)、部门,表示图书馆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合同到期,新一轮购买协议已商谈了3个月,“均因该公司涨价幅度过高和服务内容缩减而未达成一致”,但图书馆仍在努力与服务商主动沟通协商。

也有的机构毫不客气,如2016年1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一纸声明直言知网“涨价离谱”,并提供了一系列数据: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的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18.98%。

该声明写道,高校图书馆与知网公司的谈判是一场博弈:“虽然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暂时暂停了,给读者带来不便,但是维护学校权益的谈判同样重要……广大师生的支持是图书馆的坚强后盾,请学校师生理解。”

被耄耋教授起诉的知网:图书馆高校广泛采购,曾被指涨价离谱

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曾因知网数据库“涨价过高”,通知读者可能停用。

同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公开发布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社会影响更为巨大。该通知也点明,该校可能无法及时续订知网的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校方不愿轻易妥协,如果届时读者不能访问中国知网的系列数据库,建议选择其他同类型数据库、开放获取的数据库以及纸质资源。

广州图书馆多年来向公众提供知网数据库,但在2019年3月25日,该馆也公示过知网缩减服务内容的变动。据广州图书馆的解释,2018年知网与部分期刊出版社实施了新的出版及合作模式——纸刊、网刊统一发行,期间知网将212种期刊的网络及纸质发行合并,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剥离,至2019年增加到355种,预计2020年达到1000种。因此,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的读者,将不再能下载这些期刊的全文。这些被剥离出全文下载范围的期刊中,不乏《地理科学》《中国公共卫生》《国际新闻界》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也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报。

南都记者注意到,上述的“停用知网”事件,大都以不久后恢复订阅结束,但新的个案仍在涌现。在一些学术机构续订知网数据库的同时,也有高校减轻了对知网数据库的倚赖。

2021年1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发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近期图书馆在对资源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及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2021年度,该校将续订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年鉴数据库和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新增期刊个刊、基础教育期刊、学术辑刊和精品文艺期刊,不再续订博硕士学位论文、专利和引文数据库,建议读者善用其他平台作为补充。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