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全日本广播,宣告无条件投降。我国终于结束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截止到日本投降时,我国死亡累积人数高达2.8亿,而日本伤亡人数仅3500万。

众所周知,当年我国是凭借着“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非常艰难的打跑了侵略者,因为当时我国军备力量的严重不足,致使我军在战场上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也因此导致许多同胞在战场上流血牺牲。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抗日战场旧照

对此,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在我泱泱大国之下,却不能生产出与敌人相抗衡的先进武器?为什么我军一直处于物资短缺的尴尬境地?又为什么在自知军备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却不愿意去捡拾日军的弹药?今天让我为你们一一解答。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战时旧照

军事武器的短暂辉煌时期

由于当初清政府实行愚昧的“闭关锁国”政策,致使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无法与外界得到交流。在这段时间里,各国经济军事等方面不断发展,而我国却因自我封闭远远落后。

日本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日本决定采取武力的方式对外扩张,而选择的侵略对象,即是资源丰富,但军备实力落后的中国。

落后是要挨打的。经过几番谋划后,日军很快便毫无顾忌地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甲午战争。在清政府腐朽的统治下,我国的军事变革仍处在改革的初期,海陆军的管理和训练也是极其的混乱和松弛。这使我国在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时不堪一击,最终也因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甲午战争

眼看着日本帝国主义来势汹汹,我国的爱国积极分子再也不能坐视不理,纷纷行动起来。

当时我国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对日军的侵略行为非常愤怒,身经百战的他,明白要想抵得住日军的侵略,必须在军事武器下大功夫,“以武制武”。于是,张作霖便下了血本,开办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

张作霖为了能制造出先进精良的武器,不仅耗费了巨资从国外大量购入军械设备的原材料,还从国外引进了大批设计人才。与此同时,张作霖还专门成立了炼钢厂,以满足制造的刚需。除此之外,张作霖和其长子张学良还成立了一所军械大学,专门用来培养机械制造人才。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张作霖

在张作霖的努力下,沈阳兵工厂渐成规模,工人已经高达四万人,掌握武器精密程度的专业人才也多大一千多人。在这时期,火炮,大口径的榴弹炮,辽13式步枪等武器的制造均不在话下。只要张作霖一声话下,工厂就能造出4000支辽13。因此,“沈阳兵工厂”的存在,使得中国东北武器装备“一家独大”。而中国的军事武器能力也因此已经不输外国,甚至可以与军事强国日本相媲美。

因此,在当时,我国也有制造出先进仪器的能力,甚至已经具备了与侵略者相抗衡的实力。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沈阳兵工厂

不抵抗政策让努力全都化为乌有

然而,这样的好景却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1929年初,突如其来的经济风暴席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也难逃其难。而日本的国内市场规模本就小,占有土地面积也不大,资源匮乏也是常有的事。可如今金融风暴的突袭,使得日本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日本国内中小型工厂“关门大吉”,400万余人失去工作,500万户务农人员破产,日本国民经济陷入无止境的瘫痪。为了走出这一困境,日本政府奔着中国“天府之国”的旧时美名,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打起中国东北的坏心眼。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如约”亲手炸毁了自己修筑的南满铁路,并杀死了几个中国军人,伪造出中国军人炸毁铁路,日军为阻止他们而不得不将其处死的假象,通过栽赃嫁祸给中国军队,进而挑起中日军事冲突,借机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吞”。由此,九一八事变爆发。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九一八事变

然而,此时东北实际的掌控者早已“易位”。想当初日本人看中了东北的煤矿资源,和当时东北控权者张作霖洽谈此事时,张作霖态度十分坚决,不同意“借矿”,更何况“卖矿”,奉系一派绝不容许日本人的铁蹄踏向东北。日本政府的一番“措辞”被张作霖严词拒绝,日本代表恼羞成怒,随即想出阴招,安排日本军在张作霖途径的路上埋上炸药,意图将张作霖悄悄“除掉”。而毫无防备的张作霖就此坐上了“死亡列车”,再也没有回到东北。

于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顺势继承了东北王的权位,成为中国东北的“掌门人”。而张学良为了加快中国统一的脚步,在继任当天,就致电蒋介石,表示出愿意带着自己东北的军队归顺到国民党麾下,一切听从蒋介石的指挥。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张学良

然而,令张学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举措在日后竟会丢掉了“封地”大东北。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多次请求蒋介石能够立即出兵抵抗日军的侵略,但蒋介石却以“国际舆论之势会压倒日本”为由,次次拒绝张学良,还让张学良务必实施“不抵抗”政策。无奈之下,张学良只好听令。但事情却并没有像他们预测的方向上发展,由于无人抵抗,日军仅仅用了一周,就顺利占领东北三省的大部分地区。

而张作霖努力了十几年的兵工厂也没能幸免,落入日军的魔爪。当日军看到了兵工厂制造出的武器时,不禁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中国竟能制造出威力如此之大的步枪和炮弹。于是,日军不仅将兵工厂中的武器全部占为己有,还花费大力气转移其中的设备,以防兵工厂遭遇美军的袭击,甚至连那工厂中的工人也不放过,或是屠杀或是奴役。更可怕的是,日军后来为了加快侵略的脚步,还在兵工厂中研究生化武器。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沈阳兵工厂制造的武器

至此,张作霖苦心孤诣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日军全部掏空,当时国内唯一一个可以制造出先进武器的工厂化为乌有,这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物资紧缺也不捡拾敌军子弹

因此,中国军队一再拿不出令日军为之一振的先进武器对抗日军,只能用非常落后的步枪来打击敌人。虽然我军在军备物资中处于劣势地位,但我军时常用出其不意的战斗策略,使我军化被动为主动,打破逆局,转危为安。

每当这时,敌军留下的军事物资总是会让我军蠢蠢欲动。但我军有明确规定,绝不可以随便捡拾敌军留下来的任何武器。

至于为何不能,直到多年后,老兵才道出其中缘由,而这一切都还要归咎于日军的阴险狡诈。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东北军旧照

众所周知,中国东北不仅仅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富矿”,还是制造中国兵器弹药的“主力股”。尤其是“沈阳兵工厂”出产的武器装备,可谓是中国“一流”。可日本军的强势掠夺、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的“不作为”,使得“沈阳兵工厂”付诸一炬,东北军队的武器补给也就此停滞,甚至大多军队只能配备土炮和自制土枪。

相比之下,日本军队经过在东北的“大扫荡”后,日本部队的战略物资持续上升,武器装备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日本军队自主设立的“化工厂”也给日军的枪支弹药涂抹了毒性很强的物质,杀伤力极大。原本,这种生化武器只用于正面交锋时,直接杀敌所用,可日本军却另用阴招,将细菌或者病毒涂抹在弹药上,投掷到战场上,只要中国部队战士身上有伤口,一经触碰必将染上病毒,最后不治身亡。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中日战场

然而,日军的阴招不止于此。由于资源匮乏是中国东北军的一大“弱点”,为了及时弥补这一“缺口”,东北军便以战胜时,敌人遗失或丢弃在战场中的枪械弹药,便成为东北军武器弹药的补给途径之一。因此,每到一大战役结束后,中国东北军民便会自助去往战场,搜寻遗落的可用的武器资源。

可未出几时,东北军“拾弹”的怪异行为便被日本军方察觉,为此,他们想出了一条毒计。在未开战时,悄悄在预测的战场上,划出一个“地雷区”,并在上面布撒未使用过的枪支弹药。一旦开战后,毫无警觉的东北军先是误入“地雷区”被轰炸,死伤无数。等到战后“拾弹”时,又再次进入“地雷区”,又一次被地雷炸死或重伤。这无疑是一箭双雕的毒计,而毫不知情的东北军也就此踏进敌人埋下的“雷坑”中。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被地雷埋伏中伤的战士

可经过多次试探后,鲜血淋漓的教训、战士的哀嚎声给后来者留下警醒,中国东北军领导者察觉日军的恶计后,恨得牙痒痒,破口而出一句,“日本人,算你狠,不报此仇,难消心头之恨!”

因此,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东北军内部宣布一条“铁令”:战后,坚决不能去战区“拾弹”,违此令者,军法处置!由此,战士们不再去战场上“拾弹”,日本的计策落了空白,日本军心中多有不甘。为此,他们又想出另一套计策。

同中国东北军打了多次交道,日本军早就摸透了中国东北军的习性。日本军深知中国东北军的“仁慈”之心,但凡遇到伤者、病者,不论是中方还是日方,他们都会“扶一扶”,收缴其兵械后,带回部队。因此,日本军便利用中国东北军的“仁慈”,同日本伤病患一起给东北军唱了一出“苦肉计”。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日本方先是从日军敢死队中选出个别愿意“赴死”的人打伤,做出真的伤痛,让人不易识破。后又在由敢死队员假扮的“伤者”身上绑上小型炸药包,并在腰部暗藏手榴弹,然后将其丢到战场上,等候中国东北军的到来。

完全不知情的东北军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进入敌军“精心筹划”的圈套中,等他们一靠近那么伤兵,假装受伤的日军便拉开手榴弹的拉环,以环抱东北军的自毁方式,将东北军一同拉入深渊,同归于尽。

就这样,中国士兵因“仁慈”、“拾弹”行为而吃了不少血亏,同时也因这血淋淋的案例而警醒许多,更加明白“战场上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的道理。到了战争后期,不论装备多么匮乏,敌兵怎样装扮伤军,中国东北军再也没有犯过一次“傻”,几乎多次识破敌军计谋,打破日军“灭中”的“荒唐大梦”。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

1945年5月8日,随着德国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就此宣布结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将枪口对准东亚的日本法西斯,就此日本军队成为众矢之的。面对世界多个国家的强势宣战,日本政府仍然不肯死心,坚决以一己之力,攻占全世界。

可没等日军明言“一统天下,称霸世界”的痴心妄想时,美国政府便将两枚威力极大的原子弹,定点投放到日本区的两大主要城市——长崎和广岛。一时间,日本长崎、广岛瞬间化为废墟,城市居民死伤过半。与此同时,苏联等大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并随即发动“八月风暴”行动。

此时此刻,尝试过原子弹的威力后,日本政府不敢再造次。日本首相深知,如果世界国家联合围攻日本,日本只有灭国的危险。因此,日本政府主动要求同中、苏、美、英四国签署《波茨坦公约》,并发表《终战诏书》,正式公示无条件投降。至此,日本法西斯一招落败。

抗战时我军物资短缺,为何不去捡日军弹药?老兵亲口道出真相

图丨《终战诏书》

1945年9月9日,时任日本驻中国侵略军的总司令员冈村宁次向中方递交贴身佩刀,并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台湾回归祖国,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全胜利。虽然这场战争可谓是“愚公移山”般困难,可中国军民仍然以不怕死、敢于斗争的精神抗了过来。这场战争不仅是扬我国威,更是立下了我中华民族的威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