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观察一个时代的兴衰过往,往往需要观察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情况,背后折射地是经济结构特征和社会公平正义,体现时代精神。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尤其在经济发展领域开创了数个第一,它一举解决了自唐朝以来藩镇割据,地方挑战中央权威的局面,同时对于商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尤其是王安石变法,为后世提供了改革经验,但是这个朝代又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时代,经济虽然繁荣,但是却还是积贫积弱,最终落得个灭国的下场。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宋朝的税收收入远胜唐朝,而且也没有出现地方割据的情形,加之宋朝官僚体系复杂,根本无法出现重臣专权的情况,那么宋朝为什么还是不堪重负,经济压力过大,以至于最终走向灭亡呢?

一、五代十国时代

1、商品经济繁荣

五代十国是我国少有的几个大分裂时期,但是分裂仅限于政治上的割裂,而经济商品交易的交流不但没有割裂,反而变得更加紧密,商品经济开始出现萌芽,民众商品交易诉求旺盛。

那个时期,均田制被破坏,科举制兴起,给予了庶民上升的渠道,最明显地不同就是庶族人士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主流。

且大多主流帝王都出身微寒,所以向来崇尚实力至上,不受儒家思想束缚。所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商品经济出现了较大发展。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2、世宗改革

后周是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朝代,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首先聚焦的是土地改革,世宗借鉴北魏的均田制。

把无主荒地分给游民耕种,不断积蓄人口,世宗在位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然后是税收政策调整,规定只要有耕地就需要向朝廷缴税。

无论阶级地位,只要占有土地就要交税;最后就是进行宗教改革,世宗效仿唐武宗进行灭佛,废除寺院,新增农田,收购佛像铸钱。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二、北宋时期财政

1、军费庞杂,不堪重负

北宋为了彻底解决唐朝时期藩镇割据的问题,所以特意收缴了兵权,由中央养兵,采用募兵制,这一做法确实遏制住了地方兵权,中央权力得到进一步集中。

但是庞大的军费支出和公务员队伍官饷使得北宋朝廷财政负担加剧,这还没算皇室用度,光军费开支就一度达到近80%财政收入。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2、财税制度之殇

北宋立国之后采取“两税制”,承认土地私有制。朝廷养兵,农民虽然没有兵役,但是各种苛捐杂税使得百姓的负担并不轻,所以朝廷收到的农业税比前朝要高,但是却颇有涸泽而渔的意味。

宋朝鼓励商业发展,且税率较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朝廷向地方开放的产业都是中下游薄利行业。

宋朝国营产业涉及面很广,囊括了盐政、铁、酒、醋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所以宋朝的经济繁荣,其实与政府关系不大。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3、范仲淹改革

巨大的财政压力导致宋朝皇帝不得不压缩开支,宋仁宗时期,范仲淹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恢复府兵制,屯田;

改革官员考核体系,淘汰部分官员压缩财政支出;重视农业,轻徭薄赋。这些政策确实可以压缩开支,但是却施行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纵观他的改革措施,几乎是完全背离了宋朝的发展根基,就单单一个恢复府兵制就是宋仁宗断然不会同意的。

至于考核官员,当然会遭到整个官僚体系的反对,重农抑商这种典型的儒家思想更是无法得到当时社会主流阶层的肯定,所以这次改革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4、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时期,开启了王安石变法运动,变法涉及朝廷各个方面的政策,在王安石看来,新政策不应该畏首畏尾,缩减开支,而是要搞活经济,扩大收入。

之后包括青苗法、方田税法、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措施陆续出台,将基建、商品经济全部纳入国家的管控范围。

变法确实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却没有为百姓带来什么益处,本来这次决策非常决绝,但是很快便又被下令废止,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

但是其失败的本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日益加深,国营政策已经严重透支民间财富。

当既得利益者把损失转嫁给贫民的时候,在两个阶层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也就注定了变法的失败。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本来这个时期的北宋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整体的改革才能挽救颓败的财政,王安石变法既不保守,也不前卫,只能是又一次国强民弱的过程。

中国封建社会又一次步入死局,宋之后的明清直接倒退回小农经济,与世界潮流渐行渐远。北宋末年财政赤字严重,政府不得不吞下通货膨胀的恶果,最终的结局就是迎来灭亡。

三、南宋先天不足

1、财政困难依旧

南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段里程碑时期,虽然损失了半壁江山,人口严重下降,但是还是通过各类商品支撑起经济大局,巅峰时期可以达到1亿贯。

可是南宋身边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财政黑洞,那就是北伐战争所需军费开支,南宋时期组织过多次北伐战争,其中包括岳飞北伐。

每次北伐都伴随着巨大的财政支出,这个重担时刻压在南宋皇帝的肩头,稍不留神就有覆灭的危险。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2、通货膨胀依旧

南宋发行的纸币会子,在隆兴北伐之后,发行量翻了两倍,宋宁宗时期干脆又发行1.4亿贯,比即位之初增发14倍之多。

后续的几位南宋皇帝也没能挡住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危机,伴随着货币的不断贬值,国强民弱的戏码又一次上演,民间经济被彻底掏空,以至于最终导致蒙古人入侵,南宋无力抵抗,落得灭亡下场。

纵观整个宋朝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巨大的军费、公费开支,单纯依靠财政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发展所需,而这时出现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是实现国家富强,百姓乐业的好时机。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国力还是脆弱,后来还被元人所取代

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错过了改革的关键时期,而且为后来的明、清两朝做了错误的借鉴。

两宋时期的高度通货膨胀,掏空民间经济的做法,显然也为后世提供了错误示范,中央集权与经济自由化,二者的不兼容葬送了宋朝的国运。

参考文献《宋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