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杨成武怎样强渡乌江?第三次还差点失败,全靠这武器

乌江又名黔江,江面宽约200多米,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十分险峻,由西南向东北把贵州划分为南北两部,也是遵义、桐梓南面的天然屏障,被称为“乌江天险”。

1934年,杨成武任红一军团二师4团政委,年仅20岁,但此时他已经是饱经枪林弹雨有5年军龄的“老人”了。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杨成武和耿飚(时任红4团政委)率部抵达了乌江南岸。

揭秘:杨成武怎样强渡乌江?第三次还差点失败,全靠这武器

此时的中央红军,前有贵州军阀王家烈的拦截,身后有国民党薛岳第2兵团紧紧咬住不放。上级指示:“先抵黔北,夺取遵(义)、桐(梓)……”欲达黔北,必渡乌江,可是乌江两岸敌军驻守严密,以红军当时的装备,渡江谈何容易。

强渡乌江能否成功,将直接决定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揭秘:杨成武怎样强渡乌江?第三次还差点失败,全靠这武器

1935年的第一天,杨成武和耿飚亲自化装到江边侦察,机智地进行了火力侦查,他们和师首长一道定下了初步作战计划:声东击西,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的小径。

1月2日,红4团组织了18名善于游泳的勇士,准备强渡。首批8名勇士虽然泅渡过去了,可是用于架浮桥的缆绳无法拉过江去。于是只能用竹筏强渡,竹筏在江中遭遇敌人密集的火力被打翻。首次强渡无功而返。

揭秘:杨成武怎样强渡乌江?第三次还差点失败,全靠这武器

杨成武和耿飚等商量决定改为夜晚偷渡,夜色的掩护,可以减少枪击导致的伤亡。当天晚上,以竹筏为工具,红军分三批偷渡。但是第一批、第三批竹筏都被激流冲走,没能过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领的第二批竹筏则失去了联络。第二次渡江也没有成功。

揭秘:杨成武怎样强渡乌江?第三次还差点失败,全靠这武器

此时军委闻听渡江不利,派遣工兵营来到江边,归红4团统领。得到增援后,1月3日,杨成武和耿飚立刻组织60多个竹筏,从敌军守备薄弱的上游同时渡江。意料之外的是,此次渡江得到了江对岸的一支火力支援,原来是第二次渡江时失去联络的毛振华他们的先遣队。

揭秘:杨成武怎样强渡乌江?第三次还差点失败,全靠这武器

然而,渡江主力刚刚抵达对岸,即遭敌军预备队强烈的攻击。渡过江的红军且战且退,渐渐退至江边,形势万分危急!

正当此时,敌军背后忽然响起几声爆炸声,敌军大乱,渡江主力立即抓住战机,反攻上去,一举击溃敌预备队。随同跟上来的部队也随即发起凌厉的攻势,如一只铁拳将敌占据的乌江天险击得粉碎。

揭秘:杨成武怎样强渡乌江?第三次还差点失败,全靠这武器

事后得知,敌军背后的爆破声,是红军仅剩的炮兵连的二门迫击炮,且是最后的五发炮弹。

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后,占领了遵义。接下来,遵义会议顺利召开,扭转了党和红军的命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