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作者:桥头后生

朋友,是我们一辈子都绕不开的话题!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小丽,是我们一个村的女孩子,也是一位我一直很佩服的一位朋友!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小丽是小学三年级时候一个班的同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像小丽那样的家境条件的还是不错的了,她父亲是水泥厂的一个领导,母亲虽然在家务农,但家里家外也是相当能干,还种的有一座苹果园,种的粮食,所以小丽当时在班里打扮的像个小仙女似的,不像别的同学一套衣服穿一周时间,她两三天就会换一套衣服,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上面绑着红绸带,走起路来,红绸带一荡一荡的,加上时常挂在脸上的微笑和开朗活波的性格,几乎是人见人爱,同学们都喜欢和她一起玩耍。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小丽不仅长的漂亮,像她的学习,从来不会让家长担心,作业从来都是认认真真的完成,从不抄袭别的同学的作业,不像我们自己,那个时候也许是自己很笨,有时候数学作业不会了,就会去抄别的同学的作业。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还没有“给学生减负”这一说法,有时候作业太多了,晚上又经常停电,写着写着就烦了,就不想写了,这样的结果就是,第二天早上去了学校就会被老师狠狠的收拾,唉!现在想想,真是有些不像话啊……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那个时候课外读物还很有限,除了老师有学校给订的报纸外,班级里唯一的一个课外读物就是一个月才出一本的《写作园地》,这还是用每个学生交的班费征订的,每当骑自行车的邮递员把《写作园地》送到学校,老师就会拿来,用线绳穿过书本,绑一个活扣,挂在黑板旁边墙上的钉子上,谁都可以拿去看,但看完又要挂回去,因为别人也要看。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本课外读物,要很久才能轮到自己,要么看着看着就不见了,为此,小丽就问家里要钱,让老师给她自己代为征订了一学期的《读写月刊》,虽然是月刊,但是一个月要出两本,一个上册,一个下册,小丽再也不用和别的同学争了,看着小丽手里的《读写月刊》同学们别提有多羡慕了。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话说回来,羡慕归羡慕,但是那个时候的农村,普通农民靠着地里的微薄收入,很难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开支,就是一个学期二三十块钱的学费,有好多同学都交不起,往往都是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马上就要考期末考试了,家里才能勉勉强强的凑齐学费。哪里还有闲钱来定课外读物啊,我也是个爱读书的人,虽然学习成绩很普通,但是还是鼓起勇气向小丽借了书过来看……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和小丽都在一个班,小丽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均衡,而我除了语文稍好,数学很差,终于在自己默默的努力下,到六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能考七八十分了,而班里有个别年龄偏大的学生就抱着辍学的思想,天天玩,上课睡觉,下课捣蛋,还有的悄悄的给小丽传小纸条,不过对于那些事,小丽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依旧是稳稳当当的学习,丝毫没有让家里人为她操心!

到了初一的时候,我和小丽就没有在一个班了,我在一班,她在二班,还好我们的教室是隔壁,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去找她玩过,从来没有……有时候最多就是放学回家的路上,走到一起,边走边聊几句,为啥人年龄越大,脸皮反而比小学时候薄了,特别是面对自己有好感的女生,感觉说话都会结巴,脸红,心跳……也许,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或许就是情感的萌芽,算不算暗恋丫?……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初中三年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又到了上高中的时候,我们一个村里玩的好的几个小伙伴一下子就各奔东西了,军保上完初三就不上学了,跟着家里贩卖药材去了,海洋去安康上了一个中专,刚子他父亲当时是镇卫生院的院长,虽然没考上高中,但是人家有钱,托关系,花了2000块钱上了凤翔中学的高价生,我和小丽考上了西街中学,虽然当年还是普通高中,但是毕竟学费只需要三四百块钱,也算是多少给家里争了一点点光,只是我和小丽再也没有在一个班,高中生的生活很单调,就是宿舍~教室~饭堂三点一线,她学的文科,而我报的理科,一个学期下来,也只有周末骑自行车回家路上遇到了,就一起骑着自行车边走边聊,说上几句话,平时根本见不到的。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后来有一次,海洋从安康放寒假回来,我和海洋一起,去几个小伙伴家里都串了串门,有的在家,有的不在家,冬天的农村,人们吃饭都早,吃完饭,没啥事都就早早的睡了,不像现在的人们,夜猫子居多,很多人都习惯晚睡,有很多时间聊天交友……我和海洋在每个同学家里没待多久就天黑了,小丽当时还不在家,我们就各回各家了。

再后来,小丽考上了西安某大学,而我到了杨凌求学,见面机会就更少了,上大学期间,我们通过一次信,两张充满墨香的信纸,交流着彼此的所见所闻和以后的畅想。她告诉我,她报考了工商管理的研究生,还想继续深造,而我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和她不一样的是,她是工薪家庭,家里收入有保障,而我却需要早早的就业,减轻家里负担,不同的家境,不同的信念,最终造就了我们以后不同的生活轨迹。后来,网络大发展,我们都有了QQ,互相加了好友,偶尔相互留言,再后来,大家都有了手机,虽然都彼此有电话号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彼此之间的联系却是越来越少了。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再后来,她去了南方,就职中兴集团而我去了西北新疆,为生活漂泊。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在我看来,距离更多的是产生隔阂!

不见面,不说话,彼此之间的交情就会越来越淡。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直到有一天,鼓起勇气,拨通了她的电话,得知她已嫁了一个南方人,定居南方某市,曾经感觉自己很能说,有很多话要对她说的时候,在拨通电话的之后,却发现自己很词穷,是知识?还是文凭?还是见识?亦或是我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已经没有了共同的话题,沉默些许,互相问候了几句,就找借口挂了电话!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直到现在,也没联系过,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了,虽然她家和我家只有两三百米,春节回家探亲的时候,依然没有勇气去她家里问一问她的近况,甚至见上一面……哪怕现在有微信了,手指头一点,就可以视频聊天,但是,大家最多是在彼此的朋友圈下面点个赞,评论几个文字,也许她很忙,也许,也许~她已忘记了我是谁……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尽管有几次,做梦都梦到了她,从梦里醒来,却发现,梦终究只是个梦而已!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