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63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无论是在古代,亦或者是现在,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都是一个政权,至关重要的立足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封建古代之时,就已经涌现出了服兵役这一制度,而这也是封建国家武力构成以及统兵体制的重要基础。
换而言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统治者不仅要励精图治去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要注重军事实力的全面发展。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实力是首屈一指的。而唐朝统治者也根据自身的发展推出了府兵制度。
宋朝一直会被贴上宋沿唐制的标签,从某种程度就意味着宋朝颁布的一系列制度与唐朝息息相关。
但令人意外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后,并没有延续唐朝之时使用的府兵制度,反倒是开始使用募兵制度。而这一重大兵制变革也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宋朝运用募兵制度的原因
首先在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后,便通过励精图治,创造了唐朝历史上第1个盛世繁华贞观之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唐朝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便日益增长,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就逐渐形成了土地兼并制,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迅速发展,并已经呈现一种压倒性的战略性优势。
古代,农业是支撑一个国家运行的重中之重,而土地便是普通百姓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来源。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唐朝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的不均衡了起来,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大部分土地从老百姓的手中转移到了一方地主的手中,而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自农经济的大量破产,从而导致唐朝府兵制度丧失了基本的兵源。
除此之外,在唐朝之时,主要想要形成一种兵农结合的复合制度,统治者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士兵们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从而减少国家对于军事上的重要投入。
但是在当时的土地问题过于严重,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所以基于种种原因之下,在北宋之时,如果想要继续延续唐朝之时,所使用的府兵制度,显然是不现实的。

与此同时,在唐朝消失在历史之上之后,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都处于多方势力大混战。
而这在某种程度就意味着中国的农业已经陷入了停滞的状态,每一个政权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都肆无忌惮的发展军事实力,从而忽视经济方面的增长。而这样一来,便彻底使得唐朝之时,所运行的府兵制度得以没落。
二、府兵制度的重要特点
唐朝建立之初之时,唐朝的统治者便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府兵制度。首先府兵制度具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也符合国家的发展,能够帮助国家减轻运行的压力。
府兵制度在设立之初之时,是一种兼并了兵农分离以及兵农合一的特点,在战乱之时,士兵们可以奔走在战场之上冲锋陷阵,而在繁华盛世或者是安稳的社会环境之下,将士们便可以通过休养生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耕活动来帮助国家减轻负担。
除此之外,国家也可以利用府兵制度来控制一方地主豪强,在政府的不断干预之下,控制了中原正权的大部分土地,从而确保了土地的私有化。除此之外,府兵制度的存在也成为了唐朝最为坚实的基点之一。
表面上这是一支坚不可摧的军队,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成为唐朝统治者,维护自己中央集权的国家性队伍,而且这支队伍也会完完全全地被唐朝统治者控制在手中。
最为重要的是府兵制度的存在,对于均田制度的贡献也是极为重要的。正是因为府兵制度的存在,才使得均田制得以延续。
三、宋朝推出的募兵制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朝不再使用唐朝之时推出的府兵制度,开始使用募兵制度,这就是一种兵制上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与国家的财政变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会因为双方模式的不断改变,形成一种更为默契的配合。
唐朝与宋朝的经济模式是大不相同的,而宋朝也凭借着一系列的开明性政策,使得国家的经济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度的改变,而这一切也得益于募兵制度。
除此之外,在宋朝之时,宋太祖赵匡胤便颁布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政策,与此同时,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文官在朝廷以及社会上的地位。
出于种种原因之下,宋朝不得不打击将士们的积极性,而这也需要相应的兵制变革,与其配合。毕竟在宋朝统治者看来,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府兵制度是唐朝统治者按照当时的历史性背景,推出的一种由农民自备武器粮食的特殊性兵制制度。
募兵制度则是根据国家的相应历史性环境以及君王的计划,推出的一种全新的制度。两者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别,也同样会给国家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或许这就是唐宋两代之时,在各个方面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