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叔同:近代难得的天才,除了绘画、戏剧,写起诗词来也毫不含糊

你也许不知道李叔同,但你一定唱过《送别》。1915年,李叔同写下《送别》,赠给好友许幻园,没想到这首歌马上火爆非常,并流传至今,传为经典。

李叔同堪称近代难得的天才、全才,他是我国话剧的开拓者、奠基人,是我国油画的先驱,是把西方乐理带入中国的第一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丰子恺是他的得意门生,夏丏尊是其至交好友。出家前,无论绘画、书法、音乐,还是戏剧,他样样会,且样样精。出家后,他精研佛法,成为一代大师,后人尊称其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近代难得的天才,除了绘画、戏剧,写起诗词来也毫不含糊

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李叔同在诗词文学方面也造诣颇深。1905年,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山河,李叔同决意去日本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告别诸亲好友之际,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爱国之作——《金缕曲》。

李叔同:近代难得的天才,除了绘画、戏剧,写起诗词来也毫不含糊

词的开端写诗人自己决定出国留学的原因。“披发佯狂走”写的是他当时的情景,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整个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欺辱之下,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眼里能够看到的,不再是当初的繁花似锦,而是“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的衰败之景。

看到这大好河山尽是破碎,诗人不禁感慨:“破碎山河谁收拾。”是的,面对此情此景,大凡有点血气的男儿,那一腔热血,都愿为祖国燃烧。

李叔同:近代难得的天才,除了绘画、戏剧,写起诗词来也毫不含糊

“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西风者,秋之风也,肃杀之气浓重。此处,西风代表着笼罩在祖国上空浓烈的肃杀之气,即西方列强的压迫从未松懈过一刻。也正因如此,诗人才决定前去日本留学,希望寻找到救国之道。

“太息”者,叹息也,《离骚》有句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处的太息,是为朋友之间即将离别而叹息,是为祖国沦落至此而叹息。双红豆,极言相思之深。在离别之际,朋友之间说的相思之话,自然是特别多的。这份离愁别恨,比酒更浓、更烈。

李叔同:近代难得的天才,除了绘画、戏剧,写起诗词来也毫不含糊

全词上阕抒出国留学惜别之情,下阕发济世救国之志。

下阕先写自己的离情如同吴淞口的波涛一般汹涌,荡漾不已。即便如此,他还是决意离去,一者国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二者因为他的母亲刚刚过世,自己已经没有更多牵挂。

回想自己这些年的日子,他觉得自己就如同飘絮浮萍,到处漂泊,难以回首。

李叔同的父亲曾是天津有名的银行家,其母为其父的五姨太。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72岁高龄,不久就过世了,家道随之衰落。他的母亲只好带他到上海谋生。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因为他才华横溢,成了上海有名的才子。

李叔同:近代难得的天才,除了绘画、戏剧,写起诗词来也毫不含糊

此时此刻,面对自己过去的这段日子,他觉得书生文字的游戏,不过是空谈罢了。“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李贺在《南园》里说:“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正是同样的道理。

既然空谈无用,那么什么才有用呢?“听匣底苍龙狂吼”,那匣底的利剑,正在召唤他上阵杀敌报国。为此,虽然西风依旧,他长夜不眠,但想到能够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想到能救国于危难之际,便兴奋不已,即使剖肝沥胆,也在所不惜。

李叔同:近代难得的天才,除了绘画、戏剧,写起诗词来也毫不含糊

“是祖国,忍孤负?”国家虽然如此,亦要全力救治,不可辜负。

李叔同虽然是一介书生,当国家遭受灾难之时,也是一腔热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每个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之时的心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