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被依赖行为隔离自己的依赖需要,追求成就的女人也对他人有依赖

作者:悠闲文东

·贝斯蒂婚姻中的大部分“三分球”都是她攻进的。“我对异常行为特别能包容。被依赖的时候很多!我现在意识到了。回想我的第二任丈夫,他既被动,又友好,我能容忍所有的事情,因为他对我很和气。我更有领导魅力,更善交际,是养家糊口的人。他利用了我。他很自恋,也受到了自恋的伤害。我忙里忙外,照料一应事物。他多次因为和别人的口角而被解雇。我经常帮他写简历,找工作。回首往事,我发现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为他做过些什么。他对事情一点儿也不上心。他从来不说‘对不起。我容忍了这一切,我把它们轻轻吹走,继续过日子。我对他人的期待好像很低。在恋爱关系中,我付出八成、对方付出两成会让我觉得很舒服,五五开就不行了。我总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

·达里娅说:“在恋爱关系里,我发现我的模式是,身体关系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不是以最性感的方式出现,我就觉得无法得到我男朋友的爱。我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在性方面为他做的事。这是从妈妈那儿学会的,她总是那么漂亮,会为爸爸穿衣打扮。她的气味很好闻,内衣很性感,首饰很性感,为了爸爸,她让自己尽量好看些。爸爸有《花花公子》杂志,她会和我们一起从头看到尾。性在他们的关系中非常重要。她教会我,我能为一个男人做的事,决定了我在他眼里的价值。”

·每次谈恋爱,科罗尔总是比男人更加努力。“出问题时,我会确保一切正常运转。我觉得自己对每件事都有责任。相比之下,他好像不需要为太多事情负责。”

·“我的模式,就是找那些我能完全控制的男人,”夏琳说:“这样我就不会受到伤害了。我找的都是些任由我支配或者才智不如我的人。我结婚时,头脑里有个声音在尖叫:‘不,不,不。我那时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局,但仍然没有停下来。”

·马琳说,“我总是跟那些自己过得一团糟、需要我的人搅在一起。我和上一个男朋友分手时,他企图自杀,被送进了医院。我总是遇到些不走运的男孩。对女陪我也是这样,我是所有人的顾问。”

·64岁的凯特讲述了下面的故事:“我谈恋爱的方式不太好,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男人。我的第一任丈夫在肉体上和情感上都虐待我;第二任丈夫是个酒鬼,还有毒瘾;第三任丈夫也是个瘾君子,还是个重罪犯。我忍辱负重,照顾他们,想把事情都做好。我常常觉得自己受够了,却又坚持下去。我会试着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溺爱他,希望这样能让他爱我。”

·玛姬是位单身的职业妇女:“我的恋爱关系好像缺失了感情这种东西。更像是在做生意,而不是情感关系。没有满足感,总觉得对方身上缺点什么,而我在其他地方也许能找到。有时会有种被困住的感觉。我是被依赖型的人,总是照顾别人,但我一直想有个人依赖。”

·72岁的迪迪回顾了她的婚姻和孩子。“我学会了被人依赖。我在丈夫和孩子那儿都发现了这一点。如果我做了某件事,你就会更爱我。我觉得自己丧失了大部分个性,而我现在又在找回自我。我丈夫只会因为我为他做了什么而重视我,而不会因为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总是那个取悦别人的人,那个和事佬,确保每件事都过得去、没有人不高兴。”

一个女人在发现和认定真实自我以前,如果遇到一个能像她满足他一样、真正满足她需要的男人,是会被吓到的。一个健康的男人不想被人控制,不想被当孩子对待,他也想回报对方的付出,他明白怎样可以相互依赖。

被依赖的人需要明白,她的被依赖行为其实是一种为自己的依赖建立的防御机制。她用这种方法来隔离依赖的需要,表明自己强大、有控制力,而且不需要任何人,但事实上,她也需要依赖他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面对并接受自身的真相,对被依赖者比对依赖者而言更容易,因为当被依赖者在篮球场上跑来跑去得分时,她外表看上去更强大、更有能力。

谁愿意承认自己内心是喜欢依赖别人的?说“我能照顾别人”难道不比说“我希望有个人能来照顾我”更好听吗?依赖者不会公开承认这种倾向,所以要承认自恋遗传的这一部分,对他们来说更难。

但对多数被依赖者而言,当他们意识到被依赖行为是内心未被满足的需要的伪装时,那可真是开了眼界。为了消除痛苦,他们必须以某种方式将自己视为更加强大的人。不过在治疗过程中,被依赖者确实会意识到他们的依赖问题。

(麦克布莱德《母爱的羁绊》读书笔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