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泉城人 黄河情

作者:舜网
泉城人 黄河情

行程近两万公里,拍摄图片十万余张,这是济南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摄影爱好者,在四年时间里给黄河交出的一份答卷。近日,记者走进这群摄影爱好者,并专访了此次“黄河摄影万里行”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程学军。

泉城人 黄河情

程学军从这里萌发了拍摄黄河的想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与黄河在一起是精神的富庶,终身的骄傲。一辈子为黄河做些有益的事情,是报恩的体现,良知的唤醒。”这是“黄河摄影万里行”采风团总顾问张春利的一段感想,程学军同样感同身受。程学军说,摄影接触了几十年,但是专题拍摄黄河,他却是一名新人。与黄河的这次结缘可以说是很偶然。2018年初,程学军和朋友赵保国一起沿着黄河济南段拍摄,在看到当年即将通车的齐河黄河大桥时,程学军被这座大桥的雄伟所震撼,当时他和朋友就想,要是能把济南或者山东省境内的黄河大桥都拍下来,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进而他们就联想到,如果把山东省沿黄流域都走一遍,拍摄一遍,那不是更有意义吗?二人说干就干,确定由朋友赵保国负责制定活动方案、山东黄河河务局退休干部张春利作为总顾问共同发起并召集成员,程学军配合实施,活动的名称最后命名为“黄河摄影万里行”。

泉城人 黄河情

龙羊峡水库。

此次黄河山东段摄影采风得到了山东黄河河务局的大力支持,初步决定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河择山东,水泊梁山”、第二期“大河泉城,龙山文明”、第三期“黄河入海,东营新地”。采风活动开始前他们还专门组织了一次“说明会”,让成员们初步了解了黄河的概况、地理环境,以及什么是险工、控导、标准化堤防,什么是水位、流量、洪峰等。

“黄河摄影万里行”计划2018年完成山东段,中间穿插黄河上中游段拍摄。4月22日,“黄河摄影万里行”启动仪式在黄河泺口段举行。在仪式上,“黄河摄影万里行”成员们面朝黄河,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大声宣誓“伟哉黄河,中华起源,哺育龙族,肇启文明;炎黄子孙,永世不忘,报恩报德,爱我黄河;我辈担当,保护黄河,绿水青山,健康黄河;润泽八方,生机勃勃,神州腾飞,复兴中华。”

泉城人 黄河情

黄河济南段,齐河黄河大桥身姿雄伟。(崔健 摄)

“黄河摄影万里行”山东段的拍摄采风十分顺利。活动结束后,采风团成员们感觉不过瘾,于是决定即刻着手黄河全流域的拍摄采风。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员选择和路线安排,2018年10月初,由7名成员组成的采风小分队向着黄河源头进发了。小分队首先抵达了青海省西宁市,租车后来到了黄河源头附近的玛多县扎陵湖和鄂陵湖。就当大家兴致勃勃地准备去往黄河源头时意外发生了。由于经验不足,所租的车辆难以承受当地地貌环境,导致小分队一名队员在车上被颠簸得腰部压缩性骨折,采风活动也被迫终止。

泉城人 黄河情

扎陵湖畔成群的藏野驴。(张春利 摄)

转眼到了2019年,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心有不甘的采风小分队成员们再次集结,于10月2日第二次奔向黄河源头。此次采风小分队成员还是7人,7位生活在黄河岸边、趵突泉畔的泉城摄影爱好者,年长的71岁,年轻的也已年近六旬,共同怀着对母亲河的敬畏仰慕之心,为实现共同的心愿,去感知孕育中华几千年文明,哺育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的雄伟壮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小分队准备十分充分,首先在物资方面除了必须的食品、药品外,还专门配备了高原所需的防寒物资、睡袋、帐篷等。其次,在车辆上选择了更加适合高原地区的高性能越野车。顺利抵达了玛多县后,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小分队开始了正式的黄河源头采风之旅。一路上虽然也是高速公路,但呈现波浪形的冻土层路面还是让小分队吃尽了苦头。在距离黄河源头附近,40多公里的道路走了三个多小时,一年四季的风景大家都领略了,时而风雪交加,时而晴空万里……

经过一路的颠簸,小分队终于抵达了采风活动的目的地黄河源头。“约古宗列盆地藏语意为‘炒青稞的浅锅’,在西南隅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有声是为玛曲曲果,黄河正源(海拔4640米,东经95°59′25″,北纬35°01′35″),只有一个泉眼,水量甚小,这就是黄河正源第一泉。碗口大小的泉眼旁,圆圆的大理石标志牌把你定位——‘国家地理标志 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2008年9月’。”这是程学军在后来的文章《黄河的眷恋》中对黄河源头的描述,在这里,采风小分队全体成员高举五星红旗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泉城人 黄河情

黄河源头。(张清 摄)

从黄河源头返程的经历更加惊心动魄,300公里、8小时无人区的驾行,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崎岖险峻的山路,拐不尽的弯,两侧看不见的悬崖,令人生畏。巴颜喀拉山在不知不觉中翻过。在忽雪忽雨的夜空下车辆轮胎突然扎胎,换备胎的过程中千斤顶意外被卡在车下,种种经历让程学军此生难忘。

经历了黄河源头动人心魄的返程之旅后,小分队一行沿着共玉高速二进“玛多”(藏语黄河源头)。一路的左转右转向上,翻越海拔4829米的巴颜喀拉山垭口,是此行最高点。顺河而下,老天又送给队员们一个惊喜,让大家感受到了雪域高原之名副其实。在一望无垠的白皑皑的雪原上沿着一条“黑色丝带”行驶,有在云间开车的感觉,远处的皑皑雪山若隐若现,近处的牛羊黑白相间,五彩的经幡在白雪的衬托下格外艳丽,“咔、咔、咔”声响起,快门按得真过瘾。历时12天行程4000公里,采风小分队一行顺利结束了黄河上游及源头的采风,拍摄了上万张照片,学习了黄河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队员们感觉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泉城人 黄河情

小队成员沿途记录风土民情。(侯庆明 摄)

两次黄河溯源之旅让大家意犹未尽,2020年9月一支8人采风小分队再度出发了。第三次黄河之旅让小分队成员们对黄河沿途有了更新的认知:路况好了,柏油路更加利于行驶;生态环境更优美了,藏羚羊、野驴、野牛等珍贵野生物种经常能看到。成员们一路上拍摄了兰州以上沿黄所有的水利工程、峡谷。一路之上,大家都在讨论,拍黄河到底要拍什么,起初大家都建议拍摄沿黄代表性景点,黄河河道、桥梁、引黄兴利、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等不一而足,然而随着活动的进展,大家突然觉得黄河文化太博大精深,任何一个方面在黄河面前都是“沧海一粟”,渺小得难以起眼。

泉城人 黄河情

黄河奔流入海。

2021年6月27日,“黄河摄影万里行”采风团一行10人又一次从济南出发,踏上了西去的路程,飞过黄土高原来到了行程的起点兰州。大家从兰州出发沿着黄河“几字湾”一路行摄,经甘、宁、蒙、陕、晋五省(区),7月13日到达本次行程的终点陕西潼关,完成了此次黄河上中游(兰州-潼关)段的拍摄行程。此次行程翻山越岭,钻山沟,上山塬,黄河行船摆渡,蹒跚沙漠,经过了数百个村镇,总行程5126公里,35渡黄河,拍摄景点200余处。

四次黄河之旅,让程学军感受颇深,“黄河越拍越感觉拍不完,越拍越感觉对黄河的热爱与日俱增,她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你无法自拔。从起初的感性认知,到现在黄河每个景色背后的故事都让人陷入思考,让你感觉自己的渺小,这一切都会让你去探究去寻访,我想一定还会再把黄河走一遍的,因为我对她的眷恋不会停歇……”

(文/本报记者 崔健 图/除署名外均为程学军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