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作者:适说新史

1994年的一天,石家庄一位退休女工因突发性脑梗塞正昏睡在石家庄第二医院的病床上,由于医药费拮据,治疗陷入了困境。就在医院“不得不”下达停药通知单时,曾在电影《英雄儿女》里扮演王芳的八一厂演员刘尚贤找到了她。

原来,这位退休女工就是王芳的原型,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解秀梅。《解放军生活》杂志社编辑尚方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准备追访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主人公原型。因此,她才邀请刘尚贤去寻找王芳的原型解秀梅。不成想,这位一等功女英雄,在隐姓埋名四十年之后,陷入如此困境,仍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电影《英雄儿女》海报

此事传开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赶到石家庄,就此事进行了采访。节目在1994年12月10日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委领导和许多群众相继到医院去看望这位英雄,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件和捐款纷至沓来。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的医护人员,更是尽职尽责,精心治疗和护理,同时还邀请省第一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前来会诊。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百万赴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中,像解秀梅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前后总共产生了154名一等功臣,解秀梅则是其中唯一的女战士,可谓是一名顶呱呱的巾帼英雄。她的人生必定有着她的特殊之处。本文就为您回顾一下这位女英雄的不凡人生。

1932年,日本侵略者继前一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又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一步步扩大,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正开始实施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愚蠢政策。这一年,解秀梅出生在河北高阳县于提村一个贫苦农家。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解秀梅

日本全面侵华后,解秀梅的家乡便首当其冲。目睹日寇肆意践踏中国土地,解秀梅从小就心怀报国热情。9岁那年,她成为了当地抗日游击队的一名小通讯员。站岗、放哨、送信,次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她还曾经机智地把一个汉奸引入游击队设好的口袋,让这个汉奸乖乖做了俘虏。抗战胜利后,解秀梅又组织妇女支前拥军,是当地有名的积极分子。

在支前拥军的过程中,解秀梅积极参加了村剧团,为前线战士表演慰问。在演出之余,她还学会了认字读报,也因此知道了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并为此深受感染,决心也要像刘胡兰一样报效祖国。

1950年2月,不满18岁的解秀梅正式被批准参加人民解放军,成了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一名队员,终于实现了她的夙愿。

就在解秀梅入伍不久后,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战。

1951年6月,解秀梅所在的第68军奉命入朝作战。在连续18天的行军中,解秀梅和男战士一样,负荷30多公斤的东西跋山涉水,不仅没有掉队,还始终把身体孱弱的战友王喜斌的挎包和三四公斤重的米袋子扛在自己肩上。一路上,还要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断,风餐露宿,解秀梅展现出超强的意志品质,每天乐乐呵呵,从不叫苦喊累。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文工队员除了行军外,还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期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有时候还要陪首长到前沿阵地慰问演出,危险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有一次,解秀梅她们刚要开始演出,就遭到了敌机轰炸,幸好没有出现伤亡,乐器却都被炸飞了。飞机刚一飞过,她们就拿碗筷、脸盆当乐器,边敲边唱。战友们看着她们充满活力的宣传鼓动、激情演出,忘记了疲劳,精神更加振奋,加快了行军的脚步。

解秀梅还和文工队的战友把英雄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忠于祖国的事迹编成故事、快板和唱词,为大家表演、歌唱,鼓舞了大家的战斗意志。歼敌500余名的特功班、一级英雄李凤林、反坦克手李瑞山和军政双全指导员魏宗全的事迹,都成为了她们的素材。在爬山和行进到非常困难的时候,解秀梅等送上的如此演出,像久旱突逢甘雨一样,所传递出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一刹那间就感染了每一位战士,在最关键的时候鼓舞了他们的斗志。

解秀梅自编自演的节目备受战士们的喜爱,一首生动朴实却脍炙人口的《小快板》这样唱道:

路程70里,小伙咱们比一比。背的东西不算重,50斤重称得起,走起路来快如风。叫同志,你来听,号角响起炮声隆。叫同志,你莫停,到战场上要立功,消灭鬼子援朝鲜,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汗青!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解秀梅为前线战士们演出

行军途中,解秀梅还经常跑前跑后打着竹板、说着快板为大家加油鼓劲。休息时,她又忙前忙后帮着炊事班捡柴烧水做饭,帮战士们打水洗脚挑血泡。由于表现突出,她被师政治部评为行军模范。

7月,解秀梅被调到师卫生所帮忙。那时候,后勤补给十分困难,为了节约粮食,解秀梅利用轮休时间上山大柴、挖野菜。4天时间,她就挖了140多公斤野菜。为此还荣立三等功。

1951年11月,朝鲜冰天雪地,奇寒无比。解秀梅和文工队几位同志被派到前线慰问和护理伤员,她发现伤员包扎还要排队,得知医护人员太少忙不过来,就向政治部提出申请,要求暂留在手术室里帮助工作,获得了批准。

为了救护前线退下来的伤员,迅速处理伤口,她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精心照料、护理,好让他们尽快伤愈之后能重新扛起枪炮上战场、多打敌人。朝鲜的冬天极其寒冷,风雪交加,凛冽刺骨。每当有伤员抬来的时候,她看见伤员的脚冻了,就急忙把伤员的鞋脱下去,用手握住伤员冻得冰冷的脚;手凉了,她就想法子再把伤员的脚放在自己的袖筒里。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英雄儿女》剧照

有一天,解秀梅正忙上忙下、体贴入微地做着伤员的工作。突然,一位二十五六岁的重伤员被抬了进来,两条腿冻得僵直,脚冻得像冰溜子,与鞋冻在了一起,人已经昏了过去。解秀梅的袖筒里暖不过来,她毫不犹豫地解开了自己的棉衣,将伤员冰冷的双脚放在了自己的怀里。

屋子里的战友看到这一幕,都被解秀梅的精神所感动,有的暗自流泪,有的甚至哭出了声来。一段时间过后,伤员在温暖的体温中醒过来了。当他睁开眼睛一看,“啊”的一声,马上本能地缩回自己的双脚,挣扎着坐起来。这一瞬间,他全都明白了,钢铁般的英雄不禁感动到热泪盈眶。解秀梅立刻上前阻止说:“别动,躺下!”

接下来,解秀梅将伤员的鞋和袜子脱下来,用温水给他洗脚后,又在冻伤处扎上药棉布。这位战士得救了。他握着解秀梅的手激动地说:“是您保住了我的双脚,伤愈后,我还要回到前方英勇杀敌!”在场的所有伤员纷纷和她握手,表达杀敌的决心。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手术所距离前线不到五公里,因此,敌机经常前来轰炸,伤员需要不断地转移。11月30日下午1时许,解秀梅刚从山上打柴回来,忽然来了6架敌机,疯狂地向手术所所在的村庄轰炸和扫射。敌机在志愿军病房附近投下炸弹,手术所的房子被炸得燃烧起来,被大火包围了,敌机仍在接二连三地低空俯冲。数不清的房屋被炸毁,空气中是飞扬的尘土和硝烟,死亡又一次逼近这些战士。她扔下柴火,急忙冲进屋呼喊同志们隐蔽。

当大家全部都撤走后,她才转身向外跑去。刚跑到门口,解秀梅想起来605团排长李永华伤势严重,很可能来不及转移。她不顾生命危险,毫不犹豫再次冲进手术所找到李永华,不由分说背起李永华冲了出去。

刚刚走出门,颗汽油弹就落在房顶上,冲天大火瞬间将包扎所吞没。火星子溅到他们身上引燃了衣服,瞬间,她和李永华都成了一团火。解秀梅放下李永华就地一滚,脱下棉衣捂住李永华身上的火,继续背起李永华奔跑。

机枪不断追着他俩扫射,李永华对她说:“快放下我,赶紧隐藏,别为了我让你也负伤。”解秀梅说:“我是共青团员,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决不能让你再负伤。”

忽然,解秀梅摔倒了,正好一颗炸弹落在身边不远处,解秀梅本能地转身扑到李永华身上。霎时,弹片、石块、泥土横飞,解秀梅身上多处被划伤。在撤离的最后时刻,突然,一颗炸弹直向解秀梅的头顶上落下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解秀梅马上放下伤员,转身迅速把李永华压在了自己身下,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以免他遭受伤害。看到李永华没事,她放心了,背起他继续跑,终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李永华得救了,解秀梅却浑身无力地瘫软在了地上。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解秀梅这个动人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前线的每一个角落,战士们无不为她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战后,解秀梅荣立一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也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者154名一等功中唯一的女战士。

1952年1月,解秀梅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成员,回国汇报。彭德怀走到她身边,握着她的手笑着说:“小鬼,不简单啊,有点花木兰的味道。”

5月23日,在中南海怀仁堂,解秀梅荣幸地受到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解秀梅被安排了一项光荣幸福的任务——负责向毛主席献花。她手捧鲜花,眼里含泪,心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看着毛主席那高大伟岸的身躯,解秀梅感到在战争中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十分值得。

谁也没有想到,解秀梅在给毛主席献花并握了手后,竟又突然情不自禁地扑倒毛主席的怀里,紧紧拥抱着毛主席,并且激动得泪流满面。中南海摄影记者吕厚民亲眼目睹过无数次毛主席接见客人的热情情景,却从没见过毛主席被一个年轻女孩拥抱的动人场面。他很惊奇,也很受感动,于是立即按下快门,拍下了一张极富人情味的稀世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拥抱毛主席》。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拥抱毛主席

解秀梅的父亲解铁曾参加祖国派出的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在68军的阵地上意外见到了女儿。父女俩在朝鲜战场相逢这一幕,也被志愿军战士传为佳话。著名作家巴金根据解秀梅及其他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经历,创作了小说《团圆》。不久后,小说改编成优秀影片《英雄儿女》,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影响了几代人。

朝鲜停战后,解秀梅来到张家口,被组织选派到解放军某兵团所设的一所速成中学学习文化。年仅21岁的解秀梅,穿着一身旧军装,梳着两条小辫子,尽管学习任务繁重,她还是要挤出时间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1955年,解秀梅从速成中学毕业后回到部队,第二年就转业到地方工作了。转业后,解秀梅随丈夫去了徐州,任徐州市鼓楼区团委书记。1970年,解秀梅调到山东省临沂任国棉八厂副厂长、副书记。1976年,解秀梅随丈夫调到石家庄,任兴华印刷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后因病离职休养。

多年来,这位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从未主动向人讲起过昔日的辉煌,只是过着默默无闻的日子。周围的许多同事和街坊邻居都不知道,英雄就生活在自己身边。即便是生病住院,面临付不起医药费而要放弃治疗的情况下,解秀梅也从未想过要公开自己的身份,从而获得政府或社会的帮助。直到央视记者介入后,她的事迹才广为人知。

遗憾的是,解秀梅病情严重,医治无效,于1996年1月30日与世长辞,结束了她英雄而平凡的一生,享年64岁,被安葬在了双凤山革命公墓。

1994年,石家庄一位老人没钱付医药费,央视记者介入:这是女英雄

解秀梅向毛主席献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