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作者:飞天阳光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本 文 约 4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锚地的行动,虽然在大众眼中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但在掌握大量资讯并深谙政治运作规律的各国首脑眼中是“偶然中的必然”。是以在各类纪实文学的描述中,我们常看到各国首脑对“珍珠港事件”的反应,往往有着两幅甚至三幅“面孔”,至于孰真孰假,那便见仁见智了。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珍珠港事件。来源/电影《珍珠港》片段

德国人很开心

关于希特勒的反应,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必定暴跳如雷:“为什么要招惹美国人?”甚至有人为其杜撰了一句名言:“日本就(像)是掉进陷阱的野猪!”

真相的确如此吗?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希特勒的角度去审视德国民众对美国的态度以及纳粹德所处的战略态势。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希特勒与纳粹。来源/纪录片《魔鬼的终结》片段

长期以来,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国人对美国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他们把美国想象成广袤而有魅力的新大陆、众多冒险家实现自身价值的伊甸园,不仅如此,在德意志文化圈的精英眼中,美国与德国同为“后起之秀”,有着对抗英、法等先发国家的共同利益。德国历史学家歌德曾乐观地预言美国的崛起,称其“在从墨西哥湾到太平洋的走廊上施加影响绝对是必须的,我确信他们会这么做”。

然而,随着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击败西班牙、确立其世界新兴强国的地位,德国对美国的态度从“乐见其成”变成了“羡慕嫉妒恨”。德国虽然打赢了普丹(麦)、普奥和普法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但因为地处欧洲腹地,终究无法如美国那般攫取古巴、菲律宾等辽阔海外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与美国的关系急转直下。开战之初,德国还一度指望发挥美国本土的德裔移民的影响力,促使美国加入“同盟国”阵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最终还是站到了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并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和强大的基础工业,成为压垮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历过一战的老兵希特勒,对美国的强大有着直观感受。在夹杂着仇恨和畏惧的复杂情绪下,希特勒自从政以来,始终对美国一边不乏溢美之词,一边又指手画脚,其中批评美国最多的地方便是种族政策。

在希特勒看来,美国早期殖民者的开拓是纯种白人的精神楷模,但大量黑人、犹太人、斯拉夫人以及亚洲人的涌入“玷污”了美国。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南北战争,片段中为黑人军队为争取自由和尊严而战。来源/电影《光荣战役》片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开始恶毒地诅咒美国放任非白种人在美国壮大,迟早会陷入衰败。大萧条之后,美国经济长期处于低谷,而纳粹德国却欣欣向荣,更给了德国错觉。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更令纳粹勇于推广自己的歪理邪说。在纳粹的信徒看来,盟友日本不过是劣等的亚洲黄色人种,如今他们竟也敢于偷袭美国,这正是美国不重视维持自身种族纯洁性的后果。

当然,这些毫无科学根据的“自嗨”,不过是纳粹党人忽悠中下层信徒的话术而已。以希特勒为核心的官僚,对于日美开战一事早已有了详尽的分析和判断,最终做出了他们认为最有利于自身战略利益的应对方针和全面战略部署。

外交辞令

事实上,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政府在美国极限的外交施压之下,已然认识到“对美作战不可避免”,基于轴心国集团此前订立的《三国同盟条约》,德国理应跟随日本启动对美宣战的程序,并按照约定“承诺不实现单独和平”。

但问题是,《三国同盟条约》所描绘的“共同进退”,前提是一国遭到了攻击,而非主动攻击他国,因此,日本对于德国是否会遵守承诺感到心里没底,毕竟在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袭击苏联时,日本没有立即对苏宣战,甚至在德国坦克已经逼近莫斯科了,日本陆军仍只是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关特演”,并无实际的军事行动。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1940年签订德意日三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来源/节目《档案》片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忧,日本方面委婉地将准备对美宣战的消息透露给德国驻日大使欧根奥特,如此一来,信息便很快传到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耳朵里。如此大事,里宾特洛甫在请示了第三帝国最高领导人后,授意欧根奥特向日本方面表示:“戈林元帅认为,如果德国或者日本有一方已经陷入对美战争,另一方一定不会实现单独和平。”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里宾特洛甫,德国外交部长。来源/电影《战场》截图

显然,纳粹德国此时不想把话说死,没有明确放出希特勒的命令。但在日本方面迟迟没有动作后,里宾特洛甫还是忍不住,在1941年11月28日会见日本驻德大使,并向对方保证说:“如果日本对美开战,德国将给予帮助,在任何情况下,德国都不会同美国实现单独和平。”

里宾特洛甫自以为话说到这个份上,日本应该会打消所有的顾虑,放手大干一场。但一周之后,日美之间似乎没有发生战争的迹象,反倒是日本方面派出的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两位特使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赫尔继续进行谈判。美国方面表示对日本11月20日的提案已经作了慎重研究,仍然难以同意,随即给出了一份美国方面的新提案,也就是日本俗称“赫尔照会”的《合众国及日本国间协定的基本概略》。

日本会不会在最后一刻选择放弃?基于这样的顾虑,里宾特洛甫在12月4日抵达东线司令部面见希特勒,希望他能同意在《三国同盟条约》的基础上,德、意、日三方再签署一个补充协定,明确约定任何一方如同美国开战,另外两方将立即认为自己也跟美国开战了。

不过,站在希特勒的角度看,里宾特洛甫的做法实属多此一举。

早在1941年春天日本外相访问柏林时,希特勒便说过:“如果日本对美开战,德国将立即承担责任。”虽然希特勒的表态,主要是为了在外交上掩护即将展开的“巴巴罗萨”行动,促使日本放下被美国制裁的顾虑,对苏联展开东西夹击。但希特勒并没有抱太大指望,他一直认为德国可以靠自己解决苏联,反倒是日、美交恶,对德国更为有利。

在希特勒看来,日本进攻美国至少有三个好处:既可以把美国拴在太平洋上,又可以削弱英国,毕竟战争一旦打响,日本也肯定不会放过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当然最为直接的影响还在于,可以帮德国切断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有利于德军迅速消灭苏联的抵抗力量。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希特勒。来源/纪录片《天罚——二战全纪实》片段

确实如此,苏德战争全面打响后,美国不断加大对苏联和英国的援助。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当天,美国就宣布解冻苏联资产, 1941年7月,美国接管冰岛,负担起在大西洋护航的任务,加大了对英国的援助。1941年9月,罗斯福还要求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对德国潜艇展开先发制人的打击。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来源/辽宁卫视节目《绝密往事》片段

此时,正在两线作战的希特勒吸取了一战的教训,选择了忍让。希特勒第一时间限制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在大西洋上的行动,并要求戈培尔暂时不要在德国国内煽动仇美情绪。但是,希特勒的这种态度仅限于苏德战争呈现胶着态势和日本没有明确对美宣战的前提下,一旦上述两个问题之一得以解决,希特勒都会毫不犹豫地对美宣战。

希特勒不愤怒

根据当事人回忆,当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来时,德国陆军的东线司令部一片欢腾,大家仿佛忘记了国防军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败北。当天午餐的交谈内容就围绕着美国人的战斗力进行。哈尔德根据他在一战的经验开玩笑地推论,美国军队无法同普鲁士军官抗衡。他说美国军官是穿军服的商人,只知道逃命,他们的战术不值一提。

希特勒在听取前线最新消息时,还特意要求军事侍从副官在报告里着重讲了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的行动。并表示:“(日本)对美国公开宣战对我们多么有利,这下我们可以放开手脚打了。”希特勒强调,这下美国人就被牵制在太平洋战场上,德国潜艇更有效地破坏美国对英国的供应。随后他指出,美国的汽车在国际比赛中从未赢过。美国的飞机虽然样子好看,但它们的发动机毫无价值。这就证明了,备受称赞的美国工业是被过分高估了。它没有别的本事,只是被过分高估了。

事实证明,希特勒对军队的表态还算克制。而根据一些相关传记显示,“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希特勒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戈培尔表达他的兴奋,或许对希特勒来说,这是一次宣传的机会,可以扫除苏联战场上种种失利带来的阴霾。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戈培尔,纳粹德国宣传部长,后任纳粹德国总理。来源/节目《档案》截图

日本希望德国立即跟进,里宾特洛甫告诉日本人,希特勒正在找一个最好的时机来宣布对美开战。希特勒的演讲推迟到12月11日。希特勒的演讲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希特勒声称“东亚的冲突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礼物”,因为“我们根本不可能输掉这场战争,我们现在的同盟军3000年来都没有被征服过。由于日美开战,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完全变化。美国现在顾不上苏联,也难以向英国运送有价值的物资了”。随后,希特勒又对罗斯福进行了长篇大论的攻击,骂罗斯福是被“魔鬼般狡猾”的犹太人支持的。最后在演讲高潮部分,他正式对美国宣战,并宣读了和日本、意大利签订的三国协议。

然而,希特勒误判了形势,美国没有被拖在太平洋,而是采取了先欧后亚的策略,打算先解决德国,再去对付日本。希特勒的演讲也没能提升德国民众的士气,反而让士气更加低落了,因为德国又多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第二天,他不得不承认东线的形势不太好,并开始宣传让人民做好牺牲的准备。

几家欢喜几家愁

除了德国,其他国家元首是如何看待“珍珠港事件”的呢?英国方面,此事早已在时任首相丘吉尔的算计之中,唯一不同的是,丘吉尔一度认为日军会先行进攻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丘吉尔。来源/节目《经典人文地理》之《多面首相丘吉尔》截图

为了把美国拖进战争,丘吉尔可谓煞费苦心,如今愿望终于实现。8日下午3时,丘吉尔在下院正式宣布英国对日本宣战,比美国的宣战还提前了两小时。丘吉尔在日记中写道:“希特勒的命运已经决定了,墨索里尼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至于日本人,他们注定将被碾成齑粉。大英帝国、苏联,现在又加上了美利坚,我们将戮力同心、生死与共。”

民国政府方面,有人这样描述蒋介石得知“珍珠港事件”后的反应:他“突然从座椅上弹了起来。随后一贯表情严肃的蒋介石用留声机播放了《万福玛利亚》,并在室内手舞足蹈地转了好几圈。他知道中国抗战的命运将从此改变,苦撑苦熬的蒋介石从珍珠港的火海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当天中午,蒋介石破例多吃了一碗饭。”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蒋介石。来源/纪录片《天罚——二战全纪实》片段

事实上,根据蒋介石自己的记载,12月7日凌晨4时,他接到电话得知“珍珠港事件”,起床后一如往常地进行晨祷,随即返回重庆市区。在日记中,蒋介石自称他对珍珠港事变的第一个反应是后悔,觉得自己早先不应该过度敦促美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以致日本丧失谈判耐心而决心展开攻击。

从“珍珠港事件”后中日战局的走向来看,随着日军涌入东南亚,长期支援抗战的爱国华侨饱受迫害,抗战大动脉滇缅公路被彻底切断。许多曾经摇摆不定的军阀势力因为日本在太平洋的高歌猛进而倒向汪伪,中国抗战由此进入了一段最为黑暗的时期。

哦对了,我们差点漏掉了一个国家——意大利。作为轴心国成员之一,墨索里尼的反应最为消极:“我们完了!”

不过按照意大利人的习惯,他可能随后就吃了两碗意大利面压了压惊。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墨索里尼演讲片段截图。来源/好看视频@BRTV档案放映室

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是什么反应?

END

作者丨赵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