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坚持自律十年,对自律我有了全新的理解

作者:非常甜美芬芳

文/怀左

昨天在网上买书时,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第一本书还在卖。许久不看,我以为之前的两本书都应该下架了。

客观来说,我觉得写得一般,但是每次这样想的时候,我也会安慰自己:当时二十来岁,也就这个水平。

不过除了写作水平之外,里面的内容我并不是为了励志而励志,也不是为了显得自律而那么写。书里所写的事情和心情,当时我确实是那么想也是那么做的,直到现在,我还是每天坚持读书写作,在喜欢的事情上,保持自律。

从2011年我上大学时算起,到现在的2021年,我生活的大节奏,基本没变。

变化的,是心态、经验、想法和经历。

这十年,有七年时间我在上学,一年在商场卖书,两年自由创作。上学的事情我的读者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其实我中途还在商场卖了一年书,每天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多收摊,加路上奔波,一天需要花费十四个小时。

当时确实很累,但我也算一个标准的摸鱼党,坐那里一直捧着书看,来人了自己选好然后把书放我面前就行。

不然坐商场里一直发呆,谁能受得了。卖书没赚下什么钱,但让我练就了一身“坐如钟”的本领。

坚持自律十年,对自律我有了全新的理解

(画质感人,凑合看)

如今,回头看“自律”这个关键词,我有了全新的思考。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律,但大家追求自律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赚更多钱,或者想去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绝大多数本着这样的想法去强行自律的人,最后都失败了,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逻辑链,把自律等同于成功,所以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果,很快就会泄气。

为什么呢?

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并不理解自律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自律,更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另外,他们认为自律就是把自己搞得很苦,明明不想早起,非得强忍着起床,明明不想出门跑步,非得强迫自己出门跑。这种强迫,一般也持续不了多久。

在我看来,这全是错误认知,正确的是什么?

1、自律不等于成功。

2、自律不等于痛苦。

坚持自律十年,对自律我有了全新的理解

一、自律到底是什么?

自,是自己;律,是纪律。结合起来,自律其实就是用一定的纪律,约束、管理自己。

从小到大,家长管我们,学校老师管我们,公司老板管我们,这些管理和约束都来源于外部,而自律,说白了就是自己管自己。

理清楚这个,我刚才说的“自律不等于成功”就好理解了,家长、老师、老板管了那么多年,我们都没怎么样,现在自己管一下,就瞬间不一样了?

还有更错误的理解,认为以前不跑步,现在跑个步他就能迈向人生巅峰;以前不读书,现在读几本书就可以飞黄腾达。这都是把做法等同于目标和愿景,如果都这么简单的话,我好好学习怎么没上清华北大,我持续跑步怎么奥运会的大门不向我敞开呢?

首先成功的定义有千千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功观:有的人觉得有钱是成功,有的人觉得有名气是成功,有的人觉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辈子是成功,有的人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成功。

成功是个大词,即内在愿景和外在现实的统一。

自律也是个大词,律在心头,方式方法因人而异。

大词,有约束,但不具体界定。

琦玉老师持续锻炼,这是自律;涵玉老师每天写毛笔字,这是自律;我每天读会书,这也是一种自律。

我们做的事情不一样,但我们的内心都很满足,内外合一,也算一种成功。

那么,真正的自律是什么?我认为有三个点:

1、有清晰的认知,能认清基本面;

2、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发自内心认同并喜欢某件事,想把事情做成;

3、连续性的动作。

展开说一下。

1、有清晰的认知,能认清基本面。

你清晰地知道你的优势和特长,知道你在做什么事情时是开心的,并且知道你所处的环境,持续做什么事情是比较好的。

比如我这些年为什么坚持读书写作,不是说一做这个事情就能给我带来利益,而是当我第一次分别做这两件事情时,我是开心且满足的,持续做,持续满足。

我从小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也不敢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以前我家在村里开个小卖部,来人时我说话声音和蚊子一样:“你想买点什么?”

每次我妈都批评我:“你说话大声点不行?声带被你吃了?你是男子汉知道不。”

说归说,骂归骂,但咱内向照样内向。如果你也这样,那你肯定知道,内向的孩子虽然不擅长交际,但心理活动异常丰富,感受力也很发达。所以当我捧起书时,我容易就能沉进去,游荡于故事世界中,无法自拔。这种感受我是知道的,而且我明白我的开心和充实。

这是我自己,属于内。

外是什么呢?高中时我选了文科,大学我学的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需要多读书的专业。我发现很多师兄师姐毕业后大部分都考了公务员和事业编,所以在我当时看来,未来的职业规划,基本线路也是清晰的。

那就好好读书,顺便再学学写作,把基本能力练好,未来肯定不亏。

这是我当时的分析,所以我才会去做这两件事。

2、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发自内心认同并喜欢某件事,想把事情做成。

2011年的11月,我报了一个文学社,当时的社长老徐,非常擅长写作。老徐表示,社员可以一周写一篇文章,他和其他擅长写作的学长学姐,可以帮着大家批改。

我没报其他组织,就报了这一个社团,本着认真做事的原则,我认真写了一篇小散文,然后把文档发给了老徐。他认真帮我做了批改,并且给我写了评语:文字踏实,且有一种厚重感,很有潜力。

这句评语我现在都记得,同时我在写东西时,明显能体会到那种全神贯注,想集中全部力量把事情做成并且做好的创造感。再往后,来自于学长的激励和我个人的喜欢,推动着我一直写到了现在。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而不是因为别人在做,我也跟着做。我是一个不愿意跟风的人,很珍惜自己的时间,哪怕一件事别人吹得再好,只要我不喜欢,我就不去做。

发自内心认同了写作之后,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周写一篇,不能断。大一结束时,老徐和我说:我是唯一一个在一年的时间里坚持写东西的人。后来他让我当了我们文学社的社长。

到今天我还在写作,并且我会一直写下去,我想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想持续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想让文字一步步见证我的成长。

认清楚,开始做,并且想把事情做成之后,还得紧跟一系列连贯性的动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事都做不成也做不好。

什么是连续性动作?单纯重复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长时间做一件事,同时应该想方设法,从不同方位把事情做好。

比如我哥们小曹今年一直在健身,上半年刚过完年时他140斤,小肚子挺得杠杠滴,前天给我发照片,说瘦了三十多斤。真的,瘦得和猴子一样。

据他说是这样做的:某天发现自己胖的没法看了,然后就开始跑步,跟着朋友跑,自己定目标跑,跑着跑着就上了瘾,一口气跑了六七个月,控制饮食,体重一点点降了下来。最近他已经开始做力量训练了,因为体重轻,所以先从基本动作开始练起,稳扎稳打,一步步积累。

你看,他先跑步,又进健身房,并且持续做,这就是一套连续性动作。包括我这么多年一直读书写作经历不同的事情,也是一套连续性动作。

你开始做某件事之后,不能断,而且认真从不同方面,努力把事情做好。

做到以上三点之后,基本的自律状态,你已经达到了。

二、持续自律有什么好处?

再次强调,自律不一定能帮你实现目标。假如我的愿望是进NBA,在詹姆斯头上暴扣,我再怎么自律,都是不行的。

虽然我们同为三旬老汉,且詹老汉比我更老,但我只能在2k里过把NBA的瘾。

那么,先让我们抛开一系列乱七八糟的目标和愿景,但看看自律状态,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普遍意义上的好处。

持续自律,人的精神状态会变好,零碎时间也能抓得住,胡思乱想的时间变少,情绪控制能力增强,执行力一点点增加,开心比不开心的时间变长……

自律不仅仅只是做了某些事,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内外合一的状态。

外在约束自己,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内在督促自己,像心里举起了火把,

持续给自己提供能量。

比如现在的我,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爱好,都是非常规律的。

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一天两顿饭(个人习惯,不需借鉴),晚上十一点睡觉,坚持读书写作运动,按时做晚餐,周内工作八至十小时,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好处多多:

1、每天起床时的时间和状态是一样的,洗漱、运动,卡点进行,时间一久就形成了小仪式。做完这些事情后,我会以一个很好的状态,开启全新的一天。

2、一天两顿饭,中间还会吃点水果,并不是完全不吃东西。以前我一到中午就犯困,现在因为不吃饭,中午的精神也很好,一口气就能工作到下午,状态良好,还挤出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当然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千万不要久坐,久坐对身体不好。我个人习惯是工作一小时,起身活动十分钟,然后再继续工作。同时我每天会保持运动,运动完自己拉伸,放松身体。

3、坚持读书写作。

从2011年我做到现在,今年我能明显感觉到很多知识在逐步打通,一点点串了起来,同时也知道了我的新方向。写作方面,我的文字掌控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增强了很多。

说实话,以前我也着急,急着想读更多好书,写出让我满意的好文章。现在我也想通了,年龄和积累还是有限,再积累十年,肯定会大不一样。

4、情绪控制能力。

因为生活规律且充实,我的情绪控制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我从一个容易生气上火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心态平和,且遇事学会了先冷静分析的人。

直观的好处就是我和我媳妇关系越来越好,吵嘴减少,理解增多。

5、动力十足。

也是因为长期自律,我做事的动力很足,热情饱满,每天可以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下,积极高效地把事情做成。同时也给自己留个余地,不设置不切实地的目标,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

以上所讲,都是持续自律给我带来的好处,相信和我一样自律的人,也能体会到这些好处。

我见过很多迷茫焦虑的人,做事没方向没规划,整日心情不好,从源头上看,他肯定也不是一个自律的人。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自律并不是一种苦哈哈的状态,自律的人也不是苦行僧。

真正达到自律状态的人,是在一种稳定且快乐的状态下,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想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想把事情做好。

所以说,自律不是目的,从本质上来看,它是一种结果。

我是为了做好某件事或达成某种状态,所以才选择约束自己,对外形成了自律的状态。并不是我选择自律,就能把事情做成。

这个逻辑,大家一定要捋清楚。

不然会陷入到更大的焦虑和迷茫当中。

人一焦虑就想做点事情,大多数人都是在不动脑筋的情况下,急匆匆就采取行动。因为动脑子累,做分析累,他们希望用相对简单的办法,直接规避痛苦和风险。

所以你看,双减之前的许多父母,孩子成绩一波动,立马就给孩子安排更多课程。成绩不行,安排课;娃回家不听话,安排课;别人家孩子很优秀,继续给自己娃安排课。

他们从来没认真去分析下,孩子成绩不行,到底是基础不好,是家里学习环境不好,是学习习惯不好,还是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分析太累,给娃报课容易,而且别人好像也都是这么做的。

一冲动就随大流,光随大流就算了,还抱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与预期大概率不相符,最后带来了,那就是无边的焦虑。

说回自律,也是一样的。

自律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结果,并不是你的目标和愿景。

假如你的目标就是自律,那你已经达成了。

但人往往给自律附加更多意义,这只能说声抱歉,状态并不等于愿景。

三、如何运用自律的状态?

这一点,我想讲讲在达到自律的状态后,我们如何实现自己切合实际的目标。类似我想去老詹头上暴扣的目标,咱就不考虑了哈。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共认真读了三本书,分别是《毛选》第一本,《孙子兵法》以及《好战略,坏战略》,顺便也推荐一下。

这三本书都涉及到了战略,设定战略是为了什么,为了成事。

战略问题,直接从字面去看,我们就能感觉出来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一看到“战略”二字,就容易把其想象成大而空的东西。

其实,好战略,都是相对具体的。

教员说,(战争的)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我们类比一下可知,我做某件大事的战略问题,即研究这件事情的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我想把家里的小店经营好,我也要研究经营的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那么,我想把某一件事情做成做好,我首先得有时间,有精神,状态得好,然后再去研究全局规律,规划如何具体操作,之后再一步步去做。

发现了吗?自律状态,它只是一个辅助条件,帮我们调整好身体状态,帮我们挤时间,帮我们控制情绪,但是具体如何操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或者说,自律,只是我们设定好具体方案,一步步去做事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斗志昂扬的结果。

自律,不等于成事。

成事,有其独特的方法论。

拿《毛选》第一本来看,里面有一篇文章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研究了战争规律、中国革命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战略防御的具体做法。认真看书,你会发现教员讲的,全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并不是说我们自律,我们的部队嗷嗷叫,就一定能打赢敌人。

你几万人跟人几十万硬拼,再自律,你能拼得过吗?

再比如,我有一个遗憾就是未能和巅峰期的泰森交手。但说实话,我现在确实很自律,没事还在我家打两拳,可即便现在的泰森,即便人家就用单手,我也打不过啊。

有时候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评论朝鲜战场我志愿军的作战方法,说就是人多,每次都人海战术,往上冲就完事。看到这样的评论,我表示很无语,人家对面机枪坦克大炮飞机,你只冲锋那不就是找死吗?

《亮剑》里有一场小仗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山崎大队打进了八路军内部,上面让不惜一切代价把山崎大队干掉。前面上去的团,一波波冲锋全被人打退,死伤无数。

轮到李云龙时,他先采用土工作业的方式,和敌人拉近距离,同时迷惑敌人。等到距离差不多之后,一大波手榴弹雨,直接喂到了敌人阵地上,接着才是全体冲锋。

老李打仗,不是瞎冲,更不是瞎打。

我们再结合战争来看,以前我觉得游击战真神,以少胜多;官渡之战曹操打得真好,以少胜多,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真正的厉害将领,都是以少胜多。

现在我发现这个结论是错的,你再牛,也不能天天以少胜多呀,总有失足的时候。刘备孙权,以少胜多,打赢了赤壁之战。后来呢,一直胜下去了吗?

核心是什么,是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游击战的核心不是只游也不是瞎游,而是通过不断的运动,要么消耗敌人,要么在人数上胜过敌人,从而发起歼灭战。其他以少胜多的案例也一样。

最后,咱放在自己身上想一想,想成事,有四个重要的点:

第一,要看清形势,看得够清,行动才能精准;

第二,确立核心的指导方针;

第三,连贯持续的活动,不断放大或者创造我方优势;

第四,最后形成绝对优势。

这几个点大家一看就能懂,我前面也解释过了,这里我不再做过多解释,直接上案例。

就拿我写作读书来看,如何分析如何选择的,我前文也讲了。核心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具体到我身上,就是踏踏实实做,认真积累知识,一步步提升思考能力,认真写文。

所以我从来不找什么诀窍,即便教人写作时,也不会教什么写文三十六计,就坚持“打基础、培养思维、读写结合、对标好作品、建立素材库、持续写作和修改,日拱一卒”。结果很明显,来找咱学习的人不多,因为不能速成。

不过也无所谓了,我就信稳扎稳打,毕竟前面的路还长,就像《孙子兵法》里讲的,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最好的状态时,未来能达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接着,有了选择有了指导方针后,就沿着我选好的路一直往下走。这里我写得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因为资源有限,取舍不易,你做选择,就必须有取舍,不能什么都抓。

比如我选择考研,就放弃了我的卖书大业,但幸运的是,我有朝一日出了书,哈哈哈哈。

具体开始做之后,动作一定要连贯,刚开始不行,没啥优势,这个无所谓。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可能三年,可能五年十年也可能二十年)逐步创造并放大优势,最后达到绝对的优势。

那样,事就成了。

如今我写作坚持十年了,从2011年的完全不会写,到现在提笔成文,整整走了十年。当然,我做的还远远不够,现在也只是刚刚开始,再等我十年,绝对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咱心态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是自律的。

「小结」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

1、自律不等于成功,它只是一种状态、条件,或结果。

2、自律并不是苦哈哈的,真正的自律,其实是持续的快乐。

3、想成事,你得有具体的规划和方法论,这和自律是两码事。你持续做事,展现的昂扬状态,在别人看来就是自律的。

4、大多数人的焦虑,就是瞎想太多,正事做太少,或者急于求成,不切实际。

所以还是要发扬老一辈精神,艰苦奋斗,稳扎稳打,理论联系实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