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作者:阿斗不傻

冷战的时代如果用颜色来表达,那就是红蓝争霸!

红色的苏联,赤红一片,曾经的他,指望用信仰影响这个世界。

蓝色的美国,蓝灰渐变,曾经的他,指望用制度影响这个世界。

实事求是地说,他们都成功了,因为世界因他们而改变,但他们又都失败了,因为他们的影响力依旧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消散。

灯塔亮了又熄然后又亮,接连而起的都是指望用自己的方式照亮所有,进而满足自己的诉求。可中医告诉我们,“一方不能解百毒”,这个世界是充满了多样性的。

文化冲突,种族隔阂,宗教辐射,贫富有别,让看似全球化的世界依旧有了不同的底色。

这不同的底色中,依旧有相同的东西,那就是阶级的差异和人性的阴暗。

人之初性本善是理想的说法,人之初性本恶是实际的说法。

这才是世界大多数时候是灰色的根源。

灰色不比黑色,能让所有的颜色变成黑色,但他依旧能侵蚀所有颜色。在灰色的影响下,红蓝黑能渐变,红色能变淡,世界也变成了今日的模样。

至于能否有新的颜色出现,那是属于星辰大海的话题,不在今日文章的主题之中。

那么,颜色之别的冷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何说让世界有了亮色?是什么让亮色熄灭?

我们继续看!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红蓝争霸)

人类文明有多久?

按考古学家的说法,人类是3亿多年前,一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演化而来。这种属于棘鱼属的史前鲨鱼是地球上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祖先,这其中也包括人类。

当动物从海洋走上陆地,地球的物种就变得越来越具有多样性。

多样性的物种之间就会出现一条逻辑自洽的循环圈。

圈子的存在,自有其依托。

植物是万物存续的根本,草食动物因它而存,草食动物的出现,又势必会出现肉食动物。

于是,一个话语成了地球的必然:大鱼吃小鱼,小雨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弱肉强食是世界从一开始就定义好了的规律,竞争从生物诞生那一刻就开始了,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不欺人!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从猿到人)

有了竞争就有了强势和弱势,有了兴起和消亡。

当非洲出现最早的人类祖先之后,人类的足迹遍布了世界,随后分成了不少人种,在渐渐发展的过程中,尼安德特人,成了智人辉煌的牺牲品。

这事情发生在数百万年前,只有化石和出土文物为证,我们不好妄言当时发生了什么!

但1803年被发现的澳洲东部土著,“塔斯马尼亚人”被灭绝则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还有在美洲大陆生根发芽的印第安人,也是这道理的诠释。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印第安人)

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世界,一样是内卷的世界,争夺有限的资源,让人类变得不在温柔,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各种时代的进步,掩盖不了的真相是阶级之别。

古罗马帝国,公民是公民,奴隶是奴隶,大航海之后,欧洲人是人,黑奴还是黑奴,进入近现代之后,劳动人民依旧没啥钱,资本家成了人上人。

就连国家都分了三六九等,大殖民时代,广大亚非拉国家和殖民地是资本的市场,是原料的产出地,是能源的供应国,这个趋势在今日依旧延续。

这就是历史的进程,也是曾经和现在的世界。

他们从未因时间的流逝科技的进步而改变。

那么人类的生活,为何还是越来越好了?答案是,当生产力发展了之后,有了更多的可分配物资,当制度进步之后,君王或者说资本有了相对的宽容。

这相对宽容让世界变好了,而最好的时代就源自红蓝争霸中,那两个代表国家输出的精神交锋。

这精神,今日有曲解有变异,但依旧延续至今。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苏联的诞生)

红色的精神是什么?

其实今日依旧在我们这里存续,这精神就是共同富裕,基于此才有了无数信仰者的奋斗。

最早的思想集大成者,将精神做了诠释,然后无数在过往历史中不被关注的人,开始了践行这一理想。

西班牙内战时候,那无私无畏不求任何人的纵队们,就是这精神诠释。

古巴烽烟的时候,那原本富裕家庭出身的两个名人,放弃一切就是这精神诠释。

这样的精神诠释,在世界各处生根发芽,曾经席卷世界,成为一个时代的口号,无数理想中的国度,从巴黎公社一直延续至今,依旧在奋斗之中。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罗马平民的奋斗)

蓝色的精神是什么?

如果要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共和国时期,那无数为了公民权而奋斗的平民身上,保民官的出现,是最早的精神诠释,只不过这精神依旧有局限性,只有公民才有的权利,少了普世价值。

这局限性,在后续不断被西方历史演绎,五月花号上签约的人,都是男人,至于女权没人关注,被侵扰的印第安人,那就是不是人?

于是,局限性的权利,带来了分类后的世界,他们的普世价值,更多充斥了算计和私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之下,两个超级大国,在二战之后,秉持两种信念走上了对战的不归路。

一边是秉持普世公平的苏联,它的信仰曾经纯粹而又干净,虽然后续有变味,可从未彻底否定。

一边是秉持局限公平的美国,他的信仰曾经不纯今日依旧,虽然不断在修正,可从未彻底纯粹。

资本的贪婪和人性的欲望,还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国家诉求,让这两个国家,无论胜负如何依旧只是一时之雄。

这一时之雄又经历了什么?我们继续看!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曾经的辉煌)

冷战的最后,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

今日看来,苏联输掉冷战是一个必然的事件,根源无它,虽然旗帜高扬,但苏联这个国家无法承载他的梦想,自身的经济格局,历史局限性和文化基因也让他失去了高举旗帜的动力。

曾经的苏联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要从沙皇俄国说起!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沙皇俄国皇宫)

俄国和苏联的特点就是,地大人多。(相对)

但凡足够大的国家,只要能团结一心就不会是小国,面对热战的时候都能无所畏惧,这点上,惨烈的苏德战争可以作为佐证。

足够团结不可战胜之外,地大人多的国家还有个特点就是资源禀赋高。

沙皇俄国也好,苏联也好,因为领土的广袤都有无尽的自然资源,这资源的存在,让他们在如何衰弱依旧是世界大国。这也是今日俄罗斯即便经济不行,依旧是世界大国的根源,只要西伯利亚还在,只要领土还在,就没人能小看它。

但是这样的国家,也有个特色,那就是日子相对小国过得不够好。

原因无他,不是分配不公,而是要兼顾的事情太多,要均衡的东西也太多!

这点上苏联因为地理环境制约更是如此,寒冷的冻土不利于开发,让广袤的领土,无法产出足够的物资,难以变现为财富,也就少了资源转换率。

沙皇俄国最强大的欧洲宪兵时代,俄国居然还在践行农奴制度,经过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民众日子也不好过,没了农奴的标签,可“灰色牲口”依旧是俄国军人的代名词。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一战俄军)

按照文明的发展史而言,俄国是滞后的。

通过苏联在反观欧洲和美国,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旧欧洲吃着海洋大开拓红利,在那个不算公平的年代,平民日子依旧过得比俄国人好很多。

虽然也有带英小煤窑,也有童工艰辛,也有羊吃人,但真要比,俄国还是差了一头。

同理我们在看美国,同样的地大物博,美国的自然条件比苏联无疑好上许多。

境内平原无数,河流不少,都是可耕耘的肥沃土地,几乎占尽了北美最富饶的区域,这一切让两个争霸的国度,有了最本质的差别:贫富。

看过美苏在看中国,其实也有这样的问题。

曾经的中华文明,一直是傲立于世界的最强文明,数千年前的我们,在东北亚罕有对手,在近现代的落后,从不是国家衰弱了,而是内部组织结构的缺陷引申到国家实力上的投影。

只要稳定发展,就会是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较于中国的地理条件,苏联还要差上不少,这也是人口承载力上,俄罗斯今日人口不断变少,而我们依旧有14亿的因由。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俄国农奴制改革)

难以生存的条件,还有文明的滞后,让俄国一直以来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印象就是来自东方的野蛮人,曾经被蒙古征服的过往也让这印象,变成了刻板印象。

即便沙皇俄国接受了基督教更正后的东正教,可宗教的融合依旧难抵这文化排斥。

有了排斥就有抗争,拿着信仰之力,还有致力于输出的愿望,苏联用超常的发挥,还有强势领导人的加持,在二战前后超神了,成了世界一级。

世界一级的存在,是信仰加持强人赋能后的产物。

但苏联的问题是,他善于热战而不善于冷战。

热战比的是什么?大国动员力,这需要的是短时间的爆发力。

冷战比的是什么?大国生产力,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持续力持久的根源是,你的日子要好过,人民要富足。

由此可见,苏联的能力并不足以让他支撑冷战时代。

但不足以支撑,不代表打不下去,也不代表没有胜利的可能。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影响时代的口号)

苏联虽然在后来走偏了方向,但前文我说过,他一直是一个秉持信仰的国度。

这个国度存续的根基不是民族国家,而是基于理想的联盟国家,这让苏联从始至终都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这使命感就是全人类的事业!

基于此,才有了苏联官方曾经的做法出现,西班牙革命的时候,他们是兵工厂,古巴革命的时候,他们是力挺者,二战后风起云涌的世界,他们依旧是弄潮儿。

世界所有信仰者的达瓦西里,兵工厂就是苏联的做派。

在苏联官方的宣言中也一直强调这一点,它们从未将苏联人民的幸福作为目标,反而是将全世界人民的幸福作为目标,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同世界。

这个信仰和一直以来的坚持,让苏联的跟随者无数,但这一切也是需要代价的。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苏联人)

这代价就是钱,跟随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过好日子啊!

于是,冷战时代,除了层出不穷的军备竞赛之外,还有两方的经济发展之争,民生福祉之争,经济模式之争。

军备竞赛,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从蜗居地球,迎来了太空冒险。

经济发展,让商品的迭代日新月异,人类从物资匮乏,迎来了产业爆发。

福祉之争,让人类的分配日趋工平,人类从两级分化,迎来了中产壮大。

红蓝争霸给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好日子,让曾经灰色的世界,变的光亮了起来。

在东方,苏联人没有美国的大房子,小轿车,可日子比帝俄时代强了不知多少倍。

同样的,在西方,因为竞争的需要,资本的贪婪被遏制,小利益集团的诉求让位于体系之争,两方人马构筑的经济体系,为了胜利这个目标干劲十足的在比拼。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科技进步的时代)

这一切让沉寂许久的灰色多了幸福的红蓝。

苏联的最后失败,无法否定这曾经的进步时代。

客观的说,以当时苏联的国家实力,如果他足够冷静,是能在军备竞赛不落下风的同时,也兼具民生不至于大败亏输的。

但长久的帝俄时代思维惯性,让苏联践行的是一种穷兵黩武的政策。

无论苏联还是华约国家,在这个政策影响下,武备方面一直跟北约不相上下,甚至进攻能力更强。

那么,如果苏联不搞穷兵黩武,减少对于亚非拉区域的援助,通过保留相对均势,将更多的钱用来发展经济咧?

那样的苏联,应该不至于落败!

虽然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十多万坦克真有必要吗?为了阵营之争不断援助亚非拉国家真的有必要吗?阵营还是在哪里不多不少,不会因为援助的变少而真正少多少,养的白眼狼也不一定是真心实意。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本无必要)

这点上也有数据为证,按照地图帝的回忆录,80年代的苏联,军费占国家开支达四成之高,占国家总产值的二成左右,这放在今日意味着什么:答案是美国用4万亿美元作为军费。

这样巨大的资金,只要合理倒流入经济建设,苏联的繁荣应该是肉眼可见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更上一层楼,不至于因为分配不公失去了信仰,进而在弹衣炮弹之下失去坚定。

争霸尾声时,安德罗波夫的改革,足以证明当时的苏联,如果改玄更张,还是有机会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救世主心态成就了苏联,但滥用的救世主心态最后在穷兵黩武加持下,也拖垮了苏联。

北方邻居,能在苏联援助之下,堂而皇之的在上世纪70年代末说自己进入了新时代,就是这援助的体现。

大家都均贫富了,创造了更多产值的俄罗斯人,当然不满啊。

无数人就会寻思,这是不是制度有问题,于是一个本来先进的制度,被玩坏了。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谁之错?)

持久的冷战,如果归因,胜负有三点,军事要制衡,科技要匹敌,生活要想当!

这三点旗鼓相当,才有争斗的可能,如果有差距,就会有落差感,进而产生思维激荡。

他们的富足日子是不是更先进,我们有这么多导弹,核潜艇,但没有大房子,小车子,精美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是不是体系有问题?

如果自己都过不好,这世界革命有什么意义,世界大同有什么意义?

无数苏联人的反问配合的是为数不少兄弟国家的诞生。

他们互道达瓦西里,互相祝福,然后眼光全盯着苏联,大哥答应的东西该给了。

在这目光之下,海量的援助出炉了,配合着苏联的腐败,渐渐让这个国家日子不好过了。

可即便如此,苏联人的日子依旧还过得去,虽然比不得西方,但进步依旧是明显的,这无疑是苏联曾经强大的证明。

可是长久的心绪积累之后,大国崛起和小民幸福之间有了裂痕。

这裂痕的产生,是西方罕见的资本温柔。

没有苏联的压力,西方也不会那么均贫富啊,看到表面的苏联人顾不得寻思那么多。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漂亮国中产)

他们日子好过,我也要!

一句我也要,让我想起来阿Q正传中的那句名言:和尚摸的我摸不得?

同样是强大的国家,你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

于是,在一场耗费无数的阿富汗战争之后,在美国通过石油美元掌控世界经济之后,在各种忽悠和糖衣炮弹之后,坚定的民心被瓦解了,曾经的信仰动摇了。

1991年3月的一场全民公投之后,苏联变了味道,曾经的苏维埃变成了主权共和国联盟。

信仰成了其他,主权共和国成了主体,失去了精神纽带的联盟,依旧有七成百姓呼唤保留。

这保留的背后,是对于往日荣光的记忆,除了这还有什么咧?

红色的火焰,照亮了一个时代,却烧尽了俄罗斯人的心。

心灰意冷之后,就是等待,等待那最终的结局。

冷战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消耗战,最后比的从不是军队的数量,反而是经济的持久力。

苏联几乎用一己之力撑起了苏东集团,构筑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经济循环,但他要面对的是整合了其他区域的庞大经济体,还有那基于这个经济体系构筑的规则和制度。

更可怕的是,这制度因为苏联的存在,克制了野心,没有了资本侵蚀,看似无懈可击!

那一刻的美欧,确实是先进的,因为克制。

面对这样的对手,能撑过半个世纪,苏联已经值得颂扬了。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他们都怀念)

苏联倒下了,在1991年的寒冬,用一种圣诞礼物的方式,歌颂了西方的胜利。

志得意满的西方开始弹冠相庆,他们欢欣鼓舞与时代的胜利,高兴的说,最大的敌人没了。

短暂的错愕之后,是一场旷世洗劫,还有后续轮回往复的洗劫和战争。

500天计划,休克疗法,让强悍的北极熊变的骨瘦如柴,一场大规模的私有化转移,让辉煌的苏联近乎失去了一切。

意犹未尽的他们,志得意满的他们,开始鼓吹自己的胜利,于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出现了。

最好的制度,在我们这里,只要你们拿着去用,就能收获美好。

美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序的自由和横生的资本,还有门阀化的漂亮国吗?

冷战中的美国,不战而胜的关键就是向对手展示自己的生活。

我有可乐你有吗?我有迈克尔杰克逊你有吗?我有好房好车你有吗?

三个你有吗的背后,是降维打击!

他们用这获取了胜利,等苏东所有人在接受了一轮洗礼后,指望能拥有这一切时,曾经的美好已经变了。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里根)

里根变革,就给这变化埋下了伏笔,苏联的解体更是让这变化越演越烈。

1991年的美国拖垮了苏联,红色没了。

可是在那一年,失去了红色的苏联,美国的蓝色也没了。

世界又一次回到了灰色。

因为魔怔一般都大漂亮,自以为自己的胜利是格局的胜利,随后到他们开始全世界践行自己的实践,不断输出自己的方式,口号飞响的背后,是一个狂人的妄臆。

拿起曾经苏联的旗帜,指望做救世主的大漂亮,开始承担这份负担。

负担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一方不能解百毒”,多样化的世界会教你做人。

911的铁拳,无尽的移民,国内的分化,都是因为贫富差距而来。

可时代的洪流一直在变,从未停止,漂亮国的内部反而问题多多。

鸡毛蒜皮问题堂而皇之处理,真切的问题,一个都不办,为了选票而做的一切,都别有用心,党同伐异烽烟迭起,这一切藏在暗处的问题,都在等爆发时刻。

什么时候爆发,等真还不上债到时候就是了。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乱不乱自己知道)

去年的黑天鹅事件,让我们经受了一轮洗礼,原来曾经光鲜的蓝色,其实如此拉胯不堪。

无数人的感染和死亡汇聚成了一句话:最好的,就这?

人类在经历了美苏争霸时代的美好之后,又滑向了历史的惯性。

这惯性就是强势国家对于弱势国家的剥削,遏制和打压。

这惯性就是,西方人占据了产业上游,用剥削的方式维系自己的优渥生活,然后还颐指气使的说,你如何如何?你该怎么做怎么做?

这场景难道不搞笑吗?

这一切的红利,都是曾经的苏联给你们的,那可是我们的前辈啊!

冷战回不去,热战不会有,竞争的时代,还是发展说话。

看他们做派,笑笑就好!

虽然我是个年轻人,可是我依旧怀念那段红蓝争霸的时代,因为灰色的世界,太过寡淡,至于新的亮色,不远了。

至于原因,美国正在走苏联的老路,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苏联时代亲历者普大神说的!

信马由缰,胡言乱语,若有不妥,见谅!

换个角度看冷战?美国苏联让时代多了亮色,失去后世界多了寡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