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此可以看出蛇给人类带来的印象并不是很好。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对蛇的恐惧是刻在基因中的,正是因为人类对蛇这种动物充满害怕,所以许多人对蛇很是厌恶。那么,如果地球上的蛇全部灭绝,那将会是什么样子?会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根据目前发现的蛇类化石推测,地球上最早的蛇出现在1.5亿,大概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它们是由蜥蜴演化而来,在之后的岁月中,慢慢退化掉四肢,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毒蛇要比无毒蛇出现的时间晚得多,据生物学家推测,毒蛇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2700万年前。
蛇是一种进化极为成功的爬行动物,在捕捉猎物时,它们既可以不断吐出信子来收集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来侦测猎物和敌害,又可以通过强大的红外感受器去猎取食物,可以说,在爬行类肉食动物中,蛇始终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霸主。
由于蛇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加上恐龙灭绝之后,自然界中蛇的天敌屈指可数,它们繁衍起来很快,数量不断增多,到今天,除了南极洲以外,蛇已经遍布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根据统计,如今地球上的蛇类有3000多种,其中毒蛇有650种,在这个大家族中,既有8厘米的盲蛇,又有体长超过9米的森蚺,颜色上更是“五彩缤纷”,很是鲜艳,不过,民间有一种说法是:颜色越鲜艳的蛇,往往毒性越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身体的颜色并不是判定蛇是否有毒的唯一标准。
上面说了,蛇是一种肉食动物,它们的猎食对象很广,从老鼠到青蛙,从鸟类到同类,都是它们的食物,甚至还曾经出现过蟒蛇吞人的事件,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一般情况下,蟒蛇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蛇在地球上的分布过于广泛,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被蛇咬伤的人达到500万之多,而被毒蛇咬死的人超过了10万。
蛇类对人类有一定的威胁性,所以,经常会有人幻想,如果蛇可以从地球上灭绝就好了,其实,蛇类如果灭绝,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可否认,蛇如果从地球上消失,我们每年至少会有10万人可以逃脱毒蛇的毒液带来的致命威胁,也不必再担心家里某一个角落突然出现一条蛇咬伤自己。不过,用更长远的目光来看,是弊大于利的。
首先,蛇类一旦灭绝,那么位于蛇类食物链下层的动物就会失去天敌,这样一来它们就可能会泛滥成灾,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比如说老鼠,田鼠等,我们都知道,啮齿类动物会大量的破坏农作物,偷吃粮食,它们善于打洞,会让许多建筑,房屋坚固性变差,还会啃食家具,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最好的例子就是澳大利亚的野兔,它们在18世纪被英国殖民者带到澳洲,由于澳洲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野兔生存,有大片的草原,而且大洋洲长时间孤悬海外,大陆上几乎没有野兔的天敌,这样一来,野兔不断繁殖,不但给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还给当地的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食物短缺,水源污染,草地退化等一系列生存问题。
其次,在啮齿类动物泛滥成灾的同时,蛇类的天敌会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而慢慢灭绝,这些动物的代表就是蜜獾、蛇鹫、犀鸟、鹰等,而且这些动物中,好多目前都已经处于濒危状态,蛇一旦灭绝,它们当中以蛇为主要食物成员将会很快面临灭绝。物种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举个例子,东北虎目前就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而当下我国东北虎数量不足20只,造成其数量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一些食草动物数量减少,而作为肉食动物的东北虎,在无法获取足够食物的情况下,怎么能保证正常的生育和繁衍呢?
最后,蛇这个物种的消失,还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蛇是一种可以入药的动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蛇具有平肝明目、养心安神、去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它们如果灭绝,对医疗卫生事业也是一个巨大损失,更别说那些民间用蛇泡酒治病的偏方了,以后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医药,还有饮食,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常年盛行吃野味,而蛇就是他们餐桌上的“常客”,蛇消失的话,他们就会少了一道美味的菜肴,不过,无论蛇灭绝与否,都不建议食用,毕竟蛇的身体上有太多的细菌和寄生虫,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由此可见,蛇的灭绝不但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好处,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确是这样,大自然中,某一物种的盛行以及某一个物种的消失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就像生物进化论中所描述那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们既然存在,那就有它们的合理性。
如果仅仅是出于蛇在某一环节上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希望它们灭绝,势必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同时,我们也呼吁,保护好生态环境,给所有的动物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其实,这也是在帮助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