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作者:知音王木木

明熹宗时期,皇帝朱由校酷爱木工,引得民间老百姓对木工也尤为喜爱。熹宗在位期间,明朝各地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工艺精巧的能工巧匠,其中一小部分人,则是专门作微雕的雕刻大师。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陈大志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朝代。陈大志是个孤儿,确切地说,是变成了一个孤儿。陈大志家原本是个一家四口的殷实之家,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个年迈的爷爷。可惜,明朝朝纲混乱,东西厂之间的纷争让百姓的日子过的战战兢兢。陈大志的父母就是如此,他们只是出于好心救助了一个逃亡之人,最终竟被扣上逆党的帽子处死了。

好在当时陈大志还不到四岁,侥幸逃过一命,被爷爷抚养长大。爷孙俩相依为命,可爷爷毕竟年事已高,没等到大志14岁就撒手人寰了。此后,家宅被恶人霸占了去,小小的陈大志只能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

一年后,荣福道上出现了一个惯偷,这个小偷身形瘦小、动作迅速,这一带很多往来的行商都被他偷过。好在小偷只是偷一些银子,既不会全数偷光,也不会入室盗窃,而且一天只偷一次,当地官府对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任哪个当官的都不会放着江洋大盗不管来抓一个还算守本分的小贼。

这天,陈大志在街上瞎逛,他四处寻找,挑挑这个拣拣那个,好确定今天下手的目标。陈大志虽然年少缺乏教导,但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时候也懂了一些做人做世的道理,对自己偷窃的行为也自顾自地定了一些规矩,好比不偷妇女老幼、不入室行窃、不全数偷光等等。

但最近他也不好做,商人行脚是有规律的,最近刚好是来往商客的淡季,加上他每天只偷取当天果腹需要的银钱,导致商客一少,他就会面临挨饿的风险。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都快到中午了,陈大志也没找到合适的目标,就随便找了个阴凉地坐下休息。此时,耳边传来一声吆喝:“卖青枣咯,又大又硬的青枣咯!”陈大志觉得好笑,哪有人卖青枣的,卖就卖吧还说又大又硬,这下是人都知道你的青枣是生的了。突然灵机一动,陈大志顶着一张人畜无害的笑脸凑到了卖枣人跟前与其攀谈起来。

“大叔,我说你这枣这么卖,哪里还有人买啊,你得说又脆又甜才行啊!”卖枣的是个中年大汉,带着大大的斗笠,看不清面容,只能看到下巴上续着浓密的胡子。“那可不行,若是为了卖出去就谎称自己的枣甜,慢慢的人都知道我做生意不厚道了,以后我就别想再做生意了。”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陈大志听着有理,跟眼前的大叔聊得更起劲了,小嘴吧嗒吧嗒不停,这小手也没闲着,他动作细微,两根手指悄悄地游向卖枣人的钱袋子。眼看这三个铜板就要到手了,手腕却突然一把被人扼住。

“小娃娃,卖假枣不好,偷人钱就更不对了!”说罢,大叔手上稍一用力就把陈大志的手腕扭到了身前。自打偷东西以来,陈大志这是第一次被人抓了个现行。他没有什么肉的小脸涨得通红,一边使劲抽出自己的手,一边支支吾吾地说着“你放开我……”卖枣的大叔告诉他日子再难过也不要偷东西,现在他还是小偷小窃,将来就有可能变成江洋大盗。陈大志把头埋进膝盖里,有些呜咽着说他能有什么办法,他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也不会。卖枣人哪能不知道这样的人哪个不是孤苦伶仃。

不一会,陈大志眼前出现了一个大青枣,只听卖枣人说:“你要是能吃下这个大青枣,我就带你回家,教你一身能够在这乱世安身立命的本事。”大志抬头看着大叔,又看了看青枣,将信将疑地拿起来吃了下去。“嘶!我牙都要酸掉了!大叔,要我说你卖这种枣的行为就不应该!”“哈哈哈哈!”大叔爽朗地笑了,挑起担子,领着大志,趁着余晖渐行渐远了。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三年后,东坪镇上一个木匠铺里,两鬓有些微霜的大叔对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说道:“大志,以你现在的水平也就可以出师了。”小伙一听高兴坏了,“所以我也可以有自己的作品了是吗,师父!”“不,我是说,你可以走了。”“走?!”小伙有些错愕,“您让我走去哪?”“去外面、去京城,你难道不想四处去看看吗?”大叔问道。“我不想,我只想在这儿,只想在师父身边,只想一辈子都跟师父在一起!”陈大志大声地说着。

自从三年前跟卖枣大叔一起来到东坪镇后,大志就拜他为师,跟他学艺。大叔姓韩,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大家伙都叫他韩师傅,因为他开了一家木匠铺,做个家具、柜子啊什么的,东西又好价格又公道。但陈大志知道,师父不仅是个木匠,还是微雕大师,当年让他吃的大青枣,那坚硬的枣核就是用来做微雕的。三年学艺,陈大志勤奋钻营,日日刻苦练习,终于得到了师父的认可,却不承想出师就意味着离开。

早知如此便偷点懒好了,陈大志心想,在他心里,师父真是如师如父般的存在,他自小失去双亲,十几岁爷爷也离开了,从小没有体会过家庭的温暖,更没有得到过父爱的垂青。师父的出现让他有了家,有了老师,更有了父亲。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外面的世界如何他不在乎,他只想帮着师父打理铺子,侍奉师父颐养天年。“我不想走……”师徒俩为这事磨叽了大半个月了,可陈大志还是不想走。“你怕什么呢,师傅在这里又走不了。你且出去锻炼锻炼,看看自己的手艺到底如何,你难道不想让外人看看你的工艺吗?”“就一年?”陈大志问。“就一年。”

于是陈大志背着行囊上京了。师傅说,只要能在京城挣到一万两白银,他就可以不遵守一年的约定提前回来。快到京城的时候,陈大志才听说不久京城要举办木匠大赛,所有人都可以参加,据说这次的评委是当今圣上,魁首之人不仅有御赐的封号,还有一万两黄金的奖赏。

陈大志心动了,初赛他用自己最拿手的枣核微雕参赛,毫不意外地晋级,但当他看到同样晋级的作品后,他忽然觉得自己有些井底之蛙。别说微雕,就是木工作品中,雕刻技术和制作工艺在自己之上的就不下数十人。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果然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陈大志不敢再怠慢,他用出师父传授的所有技法,寻了一块龟甲雕刻了一副山川图,瑰丽非常,工法更是精湛。到了决赛,如何才能胜出是关键。多日苦思冥想后,陈大志做了一个大胆的挑战。当日,陈大志的作品就是一粒白米,当白米呈上后,众人都惊呆了,用放大镜细细一看,这哪里是白米,而是一副闹市图,挑担的行商、叫卖的小贩、临街的店铺,在一粒米上被呈现得活灵活现,而在白米上微雕如此复杂的图景更是千古一绝。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明皇朱由校观赏后赞不绝口,赐封陈大志“陈巧工”的美誉,赏黄金万两。陈大志志得意满就急着回去告诉师父,可没等他回去,韩师傅就已经知道他赢得冠首的好消息了,于是韩师傅连夜离开了木匠铺,不知所踪。

奈何陈大志的故事被各地传得沸沸扬扬,各地的百姓官员无不帮他寻找师父,终于在一间破庙里找到了韩师傅。可师父却说自己不是他的徒弟。这下陈大志也惊呆了,他不知道为什么师父突然就不肯认自己了,一副要断绝师徒关系的样子。

“你如今声名在外,就是京城的达官显贵,哪个不想求得你亲手雕刻的物件。如此你还认我作甚?你且去吧,权当你我从未相识。”闻听此言,陈大志以为师父是责怪他太过出名,“可当初……”还未说完,韩师傅就打断了陈大志,“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如今你我身份地位悬殊至此,我一个山野莽夫怎能有你这样一个徒弟!你快去吧,以后莫要再跟别人说我是你的师父,你也不再是我的徒弟。”

是夜,当地的镇长请陈大志去喝酒,本来这种宴请他都会婉拒,可如今他心中郁结,便答应了邀约,希望镇长能帮自己出出主意。酒过三巡,镇长试探地问道,“大志,你可知道你师父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不知,我只知道师父姓韩,别的师父没跟我说过。”“那你可知道你师父曾经坐过牢、还受过黥刑?”闻听此言,陈大志也喝不下酒了。

原来,韩师傅原名韩远,当年为了研究一个上等的微雕,曾入室行窃,将微雕盗走,虽说后来主动给还了回去,但也碰巧被抓,念其并无大错,知府想着打几板子以示惩戒就可以了,但事主是当地有钱的商户,对此事不依不饶,最终不得已知府判他受了黥刑,在额头刺字。要知道,黥刑虽不重,却是一个记号,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犯过法受过刑。而当朝只有严重的盗窃犯才会受黥刑。自此,哪家店铺也不敢用他了。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古时对人口户籍管理也是很严格的,韩远当年带陈大志来东坪镇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户籍来历跟镇长交代清楚了。怪不得,怪不得师父终日围着头巾从不拿下,他一直以为师父是怕汗水滴到物件上影响干活,于是自己也有样学样,没想到……

突然,陈大志似是明白了什么,他站起来跟镇长道了谢,就急奔回家了。扑通一声,陈大志跪在了师父面前。

民间故事:学艺三年一朝成名,被师父厌弃,徒弟:你不是我师父

“师父,我自小无父无母,爷爷也离我而去,若不是您,我如今或许是个无德无才的废人,更有可能是作奸犯科的恶人。您不仅仅是把毕生的手艺传给了我,您还给了我一个家呀,给了我一个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我如今已从镇长那里知道师父内心的顾虑,我不在乎。但如果师父放不下,我愿自废双手,从此只给您当儿子,照顾您一声。”

说罢,陈大志给师父磕了三个头起身就出屋了。韩远起身忙追了出去,终是在板砖落下之前,拦住了他,保住了这双能工巧匠的巧手。

“傻孩子,你又何苦呢。”

“爹!”

这一声“爹”,陈大志终于堂堂正正叫出口了。自此,东坪少了一间木匠铺,多了一个韩家铺子,据说这父子俩雕工精湛,慕名而来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