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风云(一百八十)

作者:绍兴李珍

《春秋》风云(一百七十九)

成公十三年

第一百七十四回 天子威望欲比天 九师出击凯旋观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三月,公如京师。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卢卒于师。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冬,葬曹宣公。

十三年春季,天子周简王准备讨伐秦国,晋厉公急忙派遣郤犫(chōu音抽)前来鲁国,请求出兵援助王室,对于这么大一件事,郤犫不知恭慎。孟献子(仲孙蔑)一看情况,私下预言:“郤氏快亡了!礼为身体躯干,敬为保身根基。郤犫保身无根基,卿位是继承先父的,承受君命请求出兵,是保家卫国。竟敢怠惰是弃君命,不亡还能存吗?”

三月,鲁成公赴京都,宣伯(叔孙侨如)想得天子赏赐,请求走在前面,周简王用普通官员的礼仪招待。孟献子跟在鲁成公后面,周简王很看重,重礼相赠。可见,天子心中有数,常人的把戏一眼望穿。

鲁成公、晋厉公、齐灵公、宋共公、卫定公、郑成公、曹宣公、邾国、滕国九国诸侯朝觐周简王,跟随王室官员刘康公、成肃公准备讨伐秦国。先举行社祭,成肃公随意地接受祭肉。刘康公看在眼里,嘴上在说:“吾闻之:百姓秉承天地中气得以降生,才获生命。所以才有动静、礼义、威仪之准则,用来守护生命。有能力者守护得福,无能力者失去获祸。所以君子勤勉恭敬于礼法,百姓出卖劳力,笃厚守住祖业。国家大事,唯祭祀与战争。祭祀、战争都是在看分祭肉之礼的践行,因为这是与神灵交往之关键。今成子表现懒散与不恭,是自弃天命,恐难回来了吗?”

四月初五戊午日,晋厉公派遣魏相(魏锜)带着檄文先与秦国绝交,等于把晋惠公以后的历史说了一遍。但有一点必须记住:秦晋之好,确实是晋国寡德。但由于这次是周天子的命令,故而檄文可以借东风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也算是把以前友好关系全部撇清了。虽不能说是无理取闹,只是左史官丘明先生想告诉后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看历史不能只凭一家之言,必须综合整合资料才能看到历史的真像;还有,借东风之力,可以把无理说成有理,连追究都没有办法,下面请欣赏:

《春秋》风云(一百八十)

过去晋献公与秦穆公交好,戮力同心,既用盟誓表明态度,又用婚姻加固感情。晋国祸乱时期,晋文公去齐国,晋惠公到秦国。晋献公卒,秦穆公不忘旧德,让晋惠公回晋国主政,最后没有特别的勋劳,才有“韩原”(今陕西渭南韩城)之战。

——注意一:“韩原”之战,是借粮有借无还之事,还要再借;等到秦国受灾,还不愿意借,还说秦国没有功劳。

后来心中懊悔,但还是成就晋文公的功业,这是秦穆公的功劳。晋文公亲披甲胄,登涉山川,历经艰险,顺服东夷,今虞、夏、商、周后代朝见秦国,算是报答旧恩。郑国讨伐秦国边界,晋文公率众诸侯协同秦国围困郑国,您不与晋文公商量,私自与郑国结盟。众诸侯气愤,欲与秦国拼命,是晋文公安抚,才让秦师得以平安回国,这是晋国对秦国的大功劳。晋文公卒,秦穆公不善,不念已故国君之情,欺负晋襄公弱小,侵犯晋“殽地”(今河南洛阳洛宁北)。

——注意二:“殽地”之战,秦国根本不去侵犯晋国,而是去偷袭郑国,被晋国打了个伏击。

断绝友好,讨伐晋国小邑,灭“费滑”(滑国都城),离散兄弟姬邦,干扰同盟国,倾覆晋国。但晋襄公未忘过去功劳,又怕晋国倾覆,这样才有“殽地”(今河南洛阳洛宁北)之战,但还是希望得到秦穆公原谅,秦穆公不听而与楚国联合来害晋国。幸亏上天保佑,楚成王死了,秦穆公的阴谋不能得逞。等到秦穆公、晋襄公卒,秦康公、晋灵公即位。秦康公由晋国穆姬所生,又想伤害晋公室,颠覆晋国,率内贼晋公子雍,摇动晋国边疆,才有“令狐”之战(今山西运城临猗西)。

——注意三:明明是晋国权臣赵孟让公子雍回去任君位,把这种罪也推给秦国。

秦康公不知悔改,又侵入晋国永济河道弯曲之地,讨伐“涑川”(今山西运城永济东北),掠取“王官”(今山西运城闻喜西)。

——注意四:指三年后秦国为“殽地”阵亡将士筑坟墓之事。

导致东路不畅,是秦康公造成的。等到晋景公上位,希望秦国安抚晋国,但秦国不与晋国结盟,利用狄人有河曲之难,焚烧“箕地”(今山西临汾蒲县东北)、“冀地”(今山西运城河津东),抢割庄稼,骚扰我边境,晋国在“辅氏”(今陕西渭南大荔东)之战。

——注意五:与白狄之战,秦国不参与;晋国在“辅氏”战胜秦国是真的。

我们怕战祸蔓延(看看这种说辞),(明明是)秦桓公派遣儿子公子伯车对晋景公说:“继续以前的友好关系。”盟约没有正式完成,晋景公卒,才有秦国令狐的继续。

秦君不善,背弃盟誓。白狄与秦君同在雍州,是秦君仇敌,是晋姻亲。上次说:“共同讨伐狄人。”我们不顾姻亲,讨伐狄人。但您又转念头,告诉狄人:“晋国将讨伐你们。”对您的做法,狄人告诉我们。楚国同样讨厌秦国出尔反尔,说:“秦国背弃令狐之盟,与我国结盟。”秦桓公与晋厉公已经在“令狐”结盟,今还诱导狄人与楚人讨伐晋国,所以,众诸侯愿意与晋国结盟,实际是借周天子的力量相助,即谓正义之战。

周天子召集众诸侯讨伐秦国,晋国栾书率中军,荀庚为辅佐;士燮率上军,郤锜为辅佐;韩厥率下军,荀罃为辅佐;赵旃率新军,郤至为辅佐。郤毅驾战车,栾鍼为车右。晋国等于六军出了四军。鲁国孟献子说:“晋国将士和睦,出师必有大功。”故而可知,秦、楚之霸都是被中原文明打击的对象。

《春秋》风云(一百八十)

五月初四丁亥日,晋师率九国之师与秦师在“麻隧”(今陕西咸阳北)开战。秦师完败,活捉秦臣成差、车右不更女父。曹宣公(姬姓,曹氏,名庐,位17年)战死。九师渡过泾水,追逐秦师至泾水南岸叫“侯丽”后回转,去“新楚”(陕西大荔境内)迎接晋厉公。

  王室官员成肃公死于“瑕地”(今河南焦作),刘康公在出师前的话得以验证。

  六月十五日丁卯夜里,郑国公子班(子如)从“訾地”(今河南安阳滑县西南)回郑国,请求入祖庙,不同意。干脆杀了郑穆公二子子印与子羽,把自己的亲军驻扎于市。十七己巳日,郑国子驷率国人在祖庙联盟,烧了子如一脉的物品,然后杀子如、其弟子駹;儿子孙叔、侄子孙知,全部予以清除。

  曹国派曹宣公两位庶子公子负刍留守、公子欣时去迎接战死曹宣公的尸体。

  秋季,公子负刍杀曹宣公太子自立曹君,诸侯请求讨伐。晋国因为曹宣公有功,准备以后再说。

冬季,安葬曹宣公。公子欣时(子臧)准备出逃,国人都愿意跟他逃亡。已立的曹成公负刍这时才深感恐惧,承认罪过,请求子臧留下。子臧返回,把采邑还给曹成公。

《檄文之契》

天子号令诸侯遵,九国联军唯有臣?

借助东风洗白契,一功抵过五十春。

巧言令色檄文混,尊者为正卑者瘟。

可怜穆公恩泽布,临了浊水畅游侵。

辛丑年九月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