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熊猫繁殖有多难?要看“小电影”助兴,终于明白为何那么稀有了

作者:科普脑洞

今年的7月份,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喜提“降级”,从濒危降为易危,野外种群数量已经增长到1864只。

大熊猫数量的增长,得益于我国的不懈努力,保护力度空前强大;但即便是这么多年的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增长还是比较缓慢的。“熊科”出身的大熊猫是顶级掠食者,应该站在食物链顶端,怎么会混成濒危动物呢?

大熊猫繁殖有多难?要看“小电影”助兴,终于明白为何那么稀有了

老规矩,烦请各位读者老爷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作者点个免费的赞和关注,谢谢大家。

别看大熊猫外表脑袋圆圆、身体圆圆,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们可是不折不扣的猛兽,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在古代甚至有“食铁兽”的称号。

即便是老虎这种凶猛的捕食者,都不敢轻易招惹大熊猫。能和棕熊、黑熊相提并论的大熊猫,差点灭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是大熊猫自身繁殖比较困难。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大熊猫数量逐渐下滑,从食肉动物变成靠吃竹子维生的濒危动物。

大熊猫繁殖有多难?要看“小电影”助兴,终于明白为何那么稀有了

根据专家研究,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它们在我国至少生活了800万年,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在800万年前,大熊猫还不喜欢吃竹子,而是和其他熊类一样吃肉,体型也比现在大一点。

可后来随着环境的变迁,一种体型更小的熊猫出现,它们开始转为杂食动物,不再单纯依靠肉食生活。这个转变,让大熊猫得以撑过后来生存环境变恶劣的时期。

大熊猫繁殖有多难?要看“小电影”助兴,终于明白为何那么稀有了

随着地球进入冰河期,陆地被冰川覆盖,食物稀缺。原本广泛分布的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幸存的一部分找不到食物,只能啃竹子。于是,以竹子为生的熊猫得以留存下来,一直活到今天。

但竹子纤维素太多,不能给大熊猫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它们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吃饱了就趴着一动不动,避免消耗过多的能量。由于长期营养不足,严重限制了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长,还间接导致它们生育能力出了问题,繁殖极其困难。

大熊猫的产仔率低,幼崽死亡率很高,成为它们濒临灭绝的一个原因。那么大熊猫的繁殖到底有多难,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大熊猫繁殖有多难?要看“小电影”助兴,终于明白为何那么稀有了

由于交配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所以雌雄大熊猫每年只有在春节竹笋大量生长的时候才会发情,因为竹笋能给大熊猫提供足够的能量。

可竹笋终究只是素菜,和肉食没法比。所以雌雄大熊猫形成了发情时间短的特点、并且能顺利怀上幼崽的窗口期只有24到72小时。如果雄性大熊猫没能在这个时间内和雌性交配,那就只能再等一年了。

不单单是雌性,雄性大熊猫也一样。每年的3、4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期,期间雄性大熊猫的睾丸增大,排出的精液量也是非繁殖期的数倍。可过了繁殖期,雄性大熊猫就变佛系,过起无欲无求的生活。

大熊猫繁殖有多难?要看“小电影”助兴,终于明白为何那么稀有了

以前很多圈养的大熊猫,都需要依靠人工授精完成繁殖。可这对于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没有帮助,毕竟野外没有人能帮它们人工授精。

所以,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保护中心的熊猫专家们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给熊猫们播放“性教育片”,其实就是放熊猫交配的纪录片画面。

这个独辟蹊径的办法还真的有效,看完“小电影”助兴的大熊猫,交配欲望有明显的提升,保护中心里大熊猫自然受孕的概率也提高了许多。

大熊猫繁殖有多难?要看“小电影”助兴,终于明白为何那么稀有了

圈养的大熊猫有“小电影”能看,野生的大雄猫就没有了,加上大熊猫喜欢独居。一雌一雄两只大熊猫相遇,刚好都处于最佳繁殖时机的概率太低。

因此,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仅增长了700多只,这还是在国家大力保护的情况下取得的结果。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啥大熊猫那么稀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