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五

作者:神采与文质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在叙述罗马帝国曾以不同的方式对文化史所产生的影响之前,对罗马帝国的政治历史稍作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罗马帝国的政治历史

经过历次征战,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的疆界西起欧洲的莱茵河与多瑙河,东至亚洲的幼发拉底河,南至北非大沙漠。从公元前30年奥古斯都即位,到公元三世纪发生动乱的这整段时间里,罗马帝国总体上是歌舞升平的。

与此同时,罗马的国家体制也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历程。罗马由最初的小型城邦国家逐渐发展成辽阔的帝国。其政体也由最初的贵族共和制过渡到一种由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制度被理想地混合在一起的特殊政治制度。之后,由于元老院的日益腐朽,僭主制取而代之。直到奥古斯都统治期间(公元前30年至公元14年),这个伟大的皇帝结束了国内的争端并逐渐平息对外的战争,古代世界才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平与安全。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五

希腊式的政治体系因两个原因而被摧毁,一是每个城邦都要求享有绝对的主权;二是大多数城邦内的富人和穷人之间都有着激烈而血腥的斗争。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征战,第一个原因逐渐消失,但第二个原因却继续存在。最后,奥古斯都取得了这种斗争的彻底胜利,再也没有人能挑战他的权威。

罗马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下终于达到了之前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曾经奢求过的稳定和秩序,这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一种解脱。

伴随着幸福而来的却是冒险精神的消失。希腊世界失去了活力,变得既犬儒又富有宗教气息了。罗马的情况稍有不同,它受到了成功的帝国统治的刺激与激励。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向奥古斯都臣服后同时获得了和平与秩序。

罗马人的安定心绪尽管令他们满意,但却不具有创造性。奥古斯都时代的伟大诗人都是由之前的动荡不安的岁月塑造出来的,罗马世界开始变得墨守成规了。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五

公元98年,图拉真即位,直到公元180年马尔库斯.奥勒留逝世为止,这期间是罗马帝国的一段更美好的时代。到了公元三世纪,政局动荡、战争、财政崩溃、瘟疫等各种灾难接踵而来,不断袭扰着帝国。

有两个能干的人物极力避免了罗马帝国的垮台,一人是戴克里先,另一人是君士坦丁。他们将帝国大体上按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分界线分为东西两部分。君士坦丁将东罗马帝国定都于拜占庭,并将它更名为君士坦丁堡。戴里克先为强化军队的力量,将高级指挥官等重要职位向蛮族人(主要是日耳曼人)开放。这样的政策短期内有效,但最终被证明是一种引狼入室的做法。在行政改革方面,戴里克先采用地方自治政府负责自由征税并向中央政府缴纳固定税费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在经济繁荣时还行,但随着中央财政吃紧,地方自治政府的反抗情绪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君士坦丁最重要的革新是将基督教定为国教。这也使得日耳曼人在五世纪摧毁西罗马帝国后,他们也转而信奉基督教,而教会所吸收的那部分古代文明也得以保留。东罗马帝国则一直延续到1453年,直到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占领。阿拉伯人接受了被征服者的文明。正是由于东罗马帝国及阿拉伯人对希腊文明完好的保留,从十一世纪开始,西方才能重新获得曾经失落的希腊文明遗产。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五

罗马帝国影响文化史的途径

罗马帝国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影响西方的文化史。

一、罗马对希腊思想的直接影响

罗马对希腊思想的影响始于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和斯多葛派哲学家潘尼提乌斯。虽然在政治上希腊人是软弱的,但他们觉得自己相对于罗马人更文明。但也有少数人认识到罗马的伟大应该归功于某些希腊人所不具备的优点。

希腊的阿卡狄亚人波利比乌斯(公元前200年出生)是作为一名囚犯被送到罗马的,不过他幸运地结识了小西庇阿。波利比乌斯精通拉丁文,为了希腊人的利益他记述了后两次布匿战争的历史。罗马人正是通过这两次战争才征服整个古代世界的。他在记述中表达了对罗马体制在稳定和效率方面的钦佩。不过他的著作对希腊人而言似乎晚了一些,而且希腊人是否愿意接受他的观点也是值得怀疑的。

潘尼提乌斯是波利比乌斯的朋友,也同样受到小西庇阿的庇护。他多次造访罗马,对罗马具有的和政治活动的机遇相联系的希望和乐观非常赞赏。潘尼提乌斯的学说比早期的斯多葛派少了些犬儒的成分而更具有些政治性。罗马人对柏拉图的敬慕影响了他,使他和他的继承者波西多尼乌斯将一种更宽泛的形式赋予了斯多葛主义,这也反过来更强有力地吸引了罗马人。

之后的普鲁塔克(46年-120年)著有《希腊罗马名人传》一书,他显然是想在人们的思想中促成希腊和罗马的和解。

总的来说,罗马对帝国东部说希腊语的地方所起到的只是枯萎的作用,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逐渐衰败了。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五

二、希腊和东方对罗马的影响

影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希腊的艺术、文学以及哲学对那些有教养的罗马人所产生的影响,二是非希腊的宗教与迷信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及其产生的影响。

罗马与希腊人相比,优越只体现在其军事策略及社会的凝聚力,其他诸如文化、艺术、生产技术等方面,希腊人都显得无比优越。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的年轻人对希腊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他们开始学习希腊的各种文化,最终罗马成了希腊文化的寄生虫。

老加图非常痛恨罗马的希腊化使罗马人的行为举止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萎靡,这是随着突然之间出现的巨大财富而产生的。不过,即使在罗马帝国最放荡的时代,普通的罗马人依然认为他们一直在与希腊的腐化堕落相对抗,拥有着更加纯洁的伦理规范。

希腊对西罗马帝国的影响在公元三世纪之后迅速衰减,这主要是因为文化的普遍衰败。军事暴政成了常态,他们不再重视文化,最终导致只有少数知识渊博的人还能够阅读希腊文。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五

与之相反,非希腊的宗教和迷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进来。这是一个轻率的年代,皇帝们普遍相信预言以及一些迷信的观念。极力想要控制军队的皇帝们也都需要宗教所提供的稳定性,这也就催生了新的宗教的诞生。

与之前引进的种种失败的宗教不同,君士坦丁采用基督教在政治上是成功的。这种成功可能依赖于罗马世界的不幸与疲惫。而基督教在成为罗马的国教时,已经吸收了不少希腊的东西,并将其连同犹太元素一起,传承给西方的后代。

三、政府与文化的统一

希腊文化之所以没有失传,是与亚历山大和罗马分不开的。希腊的征服者,不论是马其顿人还是罗马人,他们都热爱希腊文明,并没有像其他征服者那样去摧毁被征服者的文明。(比如成吉思汗或薛西斯)他们具有清醒的头脑,去欣赏甚至仰慕他们所统治的文明,且尽力去保护它。

在政治和伦理学方面,亚历山大和罗马人甚至促生了一种更好的哲学。斯多葛派信仰一种人类的兄弟之爱。基督教会称自己为“公教”。罗马在扩大文明区域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五

四、伊斯兰教徒作为希腊文明传播的媒介

伊斯兰教徒征服叙利亚、埃及、北非,甚至西班牙都非常地轻松,他们也并不是非常的狂热,没有侵扰缴纳税赋的基督徒和犹太人。阿拉伯人学习了东罗马帝国的文明,他们中间的博学之人阅读并翻译希腊的著作,并加以注疏。在哲学上,阿拉伯人是更好的注释者而非原创思想家,是他们直接继承了仅存于罗马帝国的希腊传统。经院哲学的产生正是源于西方与在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徒的接触。如果不是阿拉伯人保留了这些文化,文艺复兴也就不会产生了。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西方哲学史》系列二十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