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纠结的乡情

作者:西安高中实验
纠结的乡情

乡情

作者:陈安红

下午六点了,小东依然在汽车站门口等着。天阴沉着,略带着寒意的风使得小东下意识的裹了裹衣服,脸上显出了一丝烦躁和不安。繁忙了一天的人们驮着疲惫的身躯匆匆往各自的避风港赶去,车水马龙的街道与两旁林立的高楼交织成一幅归意横生的归程图。路边那一排排枫树也己失去往日的风采,片片枫叶都红了,一阵风吹过,叶片就像是一些花瓣似地飘落下来,倒也给这枯黄的空气里凭添了一些秀美。然而,人们只顾埋头赶路,没有人愿意驻足欣赏这幅美妙的画卷,哪怕只是一秒钟。于是,这丝美好便在不经意间被遗漏,也许树下的蜗牛正贪婪地注视着这一切,痴痴地笑着,替路人惋惜这一丝擦肩而过的美好。

纠结的乡情

终于,一辆从山坪开往县城的班车来了,小东赶紧跑到车门口张望,王叔从后排走了过来。

“王叔,我在这”小东喊着。

“哦,小东呀,好,好,我来了。”王叔笑呵呵的应着声。

王叔下了车,班车开进了站。

王叔来到小东身边:“小东,等久了吧?今天这趟车路上出了故障。给,这是你妈给你捎的凉粉,你妈听说我今天要进城,昨天晚上打电话,让我给你带点凉粉下来,我说城里现在啥都能买到,凉粉也便宜,别捎了,可她就是不听,大清早走了五六里地送我家里来,让给你捎下来,说是今年新苞米收了,昨天她做的,你小时候爱吃苞米凉粉,非要让你们尝尝”。

小东听到了这,心里不由的思绪万千,大山里妈妈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

小东家住在离县城四十公里外的山坪镇,世代是老实本分的农民,父母亲在离镇子五公里外的小河村生养了他们兄弟姐妹四个,随着姐姐的外嫁和哥哥们结婚分家,剩下了小东和父母依靠着几亩土地相依为命。高中毕业后,为了年迈的父母有个依靠,小东留在了家里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休的农耕生活,看见满心抱负的小东下巴顶着锄把傻傻地望着天空和这片土地唉声叹气,父亲过来告诉他:“孩子,在家里靠这点庄稼也挣不下几个钱,你还年轻,不行就出去闯闯吧,我们身体也硬郎着,你哥离咱们也不远,放心去吧,我们没事的。”但是小东己深深的体会到农民的不易和艰辛,还有身躯佝偻的父亲,心中有了太多的难以割舍,低声地回应着父亲说“没事的”。父亲也摇了摇头叹了声没再说什么,狠狠地抽了口旱烟袋转声走了。

纠结的乡情

夕阳己经渐渐落下,牧人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小道上,老黄牛慢悠悠的迈着脚往回走着,清脆的牛铃声洒满了整个田野。屋顶上飘起了一缕缕炊烟,女人们开始喂猪喂鸡,边“噜噜噜”的叫着边有节奏地用搅食棍敲打着木槽,还有“咕咕咕”鸡抢食的声音;“汪汪汪”狗叫的声音和着母亲呼唤在田野里嬉戏的孩子们回家吃饭的声音,使得这平静地山村沸腾了起来,小东也扛着锄往家里走去。

小东坐在院子边洗完手脸和脚,进去换了衣服和鞋出来,夜色已经胧罩了整个大地。大哥也来家了,院子里,母亲把饭菜己经摆上桌了,一大盘土豆片炒腊肉,一盘花生米和一大盘母亲用玉米面做的凉粉,父亲拿出了自家酿的包谷酒,给每人倒了一杯,母亲把凉粉给小东往跟前挪了挪,心疼的说,“小东,你爱吃的凉粉,快,多吃点”。看着小东大口大口的吃着,母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吃完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母亲用塘瓷缸给每人泡了一缸茶,然后也坐了下来,山里的夜很静,星星在天上眨着眼,虫儿在草从中呤唱着,萤火虫在树丛中穿梭着。

大哥开口了:“小东,家里有大哥在,你出去闯闯吧,这农村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挣不下钱,你还这么年轻,出去干点你想干的事……”。

父亲母亲也语重心长的劝说小东出去闯闯,别担心家里,我们都盼望着你能有出息而不是围着土地转一辈子……。后来在家里人的期望和母亲带着哽咽的声音下,小东决定了,要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那天,父母和大哥二哥都来送他了,他接过行李,望着亲人们,眼泪己滚落下来,母亲也噙着泪望着他,父亲从口袋里拿出了五百块钱:“孩子,你把这点钱带上,出门事事难,你第一次出远门,在外面别让自己做难”。

“爸,我不要,我有钱”看着父亲树皮一样枯糙的手,小东心碎了。

“小东,拿着,是妈和爸的心意”,母亲抽泣着把钱接过来塞进小东的上衣口袋里说。

小东再也忍不住了,抱着父母哭出了声:“爸,妈,你们以后要照顾好自己”。

班车来了,小东又冲两个哥哥躹了个躬说道:“大哥二哥,我走了,以后家里就辛苦你们了。”说完头也不回的跳上了班车,车启动了,他透过车窗还看见母亲在父亲的搀扶下站在路边,眼泪再一次涌了出来……

纠结的乡情

外出五年,小东凭着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厚道的为人,在外面拜了师傅学了水电安装,并干了几个小工程,手上也有了点积蓄,当他事业正值发展的时候,父亲的身体却不行了,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放弃了外面的世界,回来在离家不远的县城里买了套房子,又干起了水电工,这样既能挣钱还能经常抽空回家照看父母。后来他结了婚,就在婚后第二年,父亲去世了,家里剩下母亲一个人,他多次提出要接母亲来县城,但母亲舍不得守护了一辈子的老屋和土地,加之身体还算硬郎,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小东只好依着她。只是一有时间他就带上妻儿回家小住,母亲仍然会做上一大盆他爱的玉米凉粉,还说吃不完走时候再带一些。还有地里的蔬菜,都会装满一袋子,虽不值钱,但是自己种的,带下去尝个鲜。但我知道,这是母亲装的一份心底最淳朴的牵挂和最真的爱。

就在昨天,接到母亲的电话,在絮絮叨叨的一番话后,说又用今年的新玉米搅了凉粉,明天村子里的狗娃叔进城来呀,让给我捎了点,我说:“妈,别捎了,城里现在买起来很方便,你往狗娃叔家去还有一段路,我这几天也忙”。母亲又说虽不值钱,但是是自家玉米做的,吃着放心。小东又想起了每次回家时的场景,于是说:“妈,那我去取”。听到这话,母亲在电话那头开心的笑了。

小东回到家给媳妇儿说了,说让下午去车站取一下,自己明天下午和周亮有一家活要去干。媳妇说自己也没时间,下午要去超市上班,店里有制度,不能说不去就不去了。以后别捎了,想吃了买点就行了,一天都忙,那有时间去取呀。小东笑着说那是妈的一片心意,他知道媳妇说的也是实情,于是拿起电话给周亮打通说道:“亮哥,我明天下午可能去不了了,你和小四去吧,我妈给我捎了点凉粉我要去车站取,你收工了过来一起吃点……”。

“什么?凉粉?你不会算帐呀,下午咱们每人可以挣二百块的,那得买多少凉粉呀……”。

“你不懂,收工了等我电话,咱一起聚聚”,小东笑着挂掉了电话。

“小东,想啥呢?”王叔看着象发呆的小东问道。

“哦,没什么,只是想我妈了。叔,她最近怎么样,还好吧?”

“小东啊,你也是个孝顺的孩子,有空就多回去陪陪她,你妈虽然身体还算好,但是,看的出她有心事,就是想你们呀。有几次我去你家,都看见她站在路口望着大路发呆,唉,人老了却也孤独了”。

纠结的乡情

听了这些,小东的心象刀割一样的疼:“王叔,走,去我家住,晚上咱爷俩喝两杯”。

“不去了,我去我姑娘家,都等着我呢,你快回吧。”王叔笑呵呵地边说边走了。

小东用手把凉粉托着捂在了胸口,泪水从眼角滑落了下来,他似乎看见了母亲那瘦弱的身影在路口那棵枯老的大树下站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就像隔夜的菜叶子,布满皱纹,眼巴巴地望着远方。

他再也忍不住了,摸出了电话,拨出了那一串熟悉的号码:“妈,凉粉我取到了,很香,我们都爱吃,妈,明天我们就回来了”。

“真的吗?那太好了”。电话里传出了母亲开心的笑声。

小东使劲的点了点头“嗯!是真的,明天正好周未了,我们带上你的大孙子回来看你”。

说到这里,小东觉得轻松多了。风又从对面吹过来,在风的气息里,他似乎又闻出家乡的味道,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美好的年代。于是,他骑上了电瓶车轻快地回家。

纠结的乡情

陈安红,洋县华阳人,喜爱文学,先后在各公众号发表文学作品多篇。现华阳街村委会就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