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徙「屣」028

作者:语料汇总

敝屣(\敝蹝),◆1.破爛的鞋子。○《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戰國策‧燕策一》:“夫實得所利,名得所願,則[燕][趙]之棄[齊]也,猶釋敝蹝。”○[吳師道]補正:“蹝字與蹝、屣通。”○[南朝][陳]徐陵《梁禪陳策文》:“居之如馭朽索,去之如脫敝屣。”○[葉聖陶]《倪煥之》十一:“他是師範出身呢。不料他丟棄教育事業,這樣毫不留戀,竟是如棄敝屣。”◆2.視同破鞋,輕視。○[廖仲愷]《致蔣介石電》:“兄可敝屣尊榮,不能敝屣道義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二十世紀之中國》:“[嬴秦]暴興以降,獨夫民賊無代不作,率皆敝屣公理,私土地、人民為己有。”◆补义条目■喻指贱物,无价值之物。○清李玉《一捧雪·遣逻》:“富家郎性命如獃,棄前程敝屣丢開,況虚心陧杌,難容寧耐,定做個潛身遠害。”

婢屣魚(婢屣鱼),◆魚名。鰈魚目。分布於沿海。身體扁平,吸着力強,貼在海底,以沙中的小蝦、螃蟹、小魚為食。○《太平御覽》卷九四○引《臨海异物志》:“婢屣魚,口近腹下,形似婦人屣。”

弊屣,◆破舊的鞋子。喻無用之物。○《太平御覽》卷六九八引《孟子》:“[舜]視棄天下猶棄弊屣也。”今本《孟子‧盡心上》作“敝蹝”。○[宋][王安石]《我所思寄黃吉甫》詩:“[黃侯]可與談妙理,視棄榮官猶弊屣。”

步屣,◆1.行走;漫步。○[唐][元稹]《宿層峰館寄樂天》詩:“奏書金鑾殿,步屣[青龍閣]。”○[唐][司空圖]《修史亭》詩之一:“籬落輕寒整頓新,雪晴步屣會諸鄰。”◆2.指腳步。○[宋][王安石]《墻西樹》詩:“牆西高樹結陰稠,步屣窮年向此留。”

踩屣(\跴屣),◆趿着鞋走。○[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江城》:“二姊怒,操杖遽出。生見其凶,跴屣欲走。”

蔡屣延才,◆《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記有[蔡邕]倒穿鞋子,急起迎接[王粲]的故事。後因以指渴求賢才。○[宋][范仲淹]《上張侍郎啟》:“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鐸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遠者近者,鼓之舞之。”

倒屣(\倒屧),◆1.急於出迎,把鞋倒穿。○《三國志‧魏志‧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後因以形容熱情迎客。○[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魯望》詩:“敲門若我訪,倒屣欣逢迎。”屣,一本作“屧”。○[元][任昱]《折桂令‧同友人聯句》曲:“既有當壚,毋勞倒屣,便可投轄。”○[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吾輩得施為,正好談心花底;蘭友瓜戚,門外不須倒屣。”◆2.指從坐席上匆忙避開。○《西京雜記》卷二:“[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放屣,◆猶言邁開腳步。○《後漢書‧蔡邕傳》:“其進取也,順傾轉圓,不足以喻其便;逡巡放屣,不足以況其易。”

革屣,◆皮製的鞋。○《南史‧夷貊傳上‧林邑國》:“貴者著革屣,賤者跣行。”

亟縛屣(亟缚屣),◆靴子。○[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阿軬荼國》:“大竹林中,伽藍餘址,是[如來]昔於此處聽諸苾芻著亟縛屣。”原注:“[唐]言靴。”

利屣,◆即舞屣。頭小而尖的薄底鞋,綴珠,多有花紋。○《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宋][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詩:“輕裙利屣列名倡,春風踏謠能斷腸。”○[魯迅]《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漢]朝就確已有一種‘利屣’,頭是尖尖的,平常大約未必穿罷,舞的時候,卻非此不可。”參閱[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上‧裹足》。

芒屣,◆即芒鞋。○[清][曹寅]《贈卜者楊老》詩:“閒跨禿尾驢,緩曳欹芒屣。”參見“芒鞋”。

躡屣(蹑屣),◆1.拖着鞋走路。形容輕佻冶蕩的樣子。語本《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清][劉光第]《美酒行》:“後堂進高燭,躡屣來名娼。”◆2.謂奔波;遠行。○《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原]從行”[裴松之]注引《邴原別傳》:“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

棄若敝屣(弃若敝屣),◆亦作“棄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明][趙弼]《三賢傳》:“子食[漢]祿三世,而一旦棄之敝屣。”○[李大釗]《警告全國父老書》:“世俗相交,猶重然諾;國際宣言,棄若敝屣,是不信也。”參見“棄屣”。

棄屣(弃屣),◆扔掉鞋子。比喻輕視。語出《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朱熹]集注:“蹝,草履也。”○《廣韻‧去寘》“屣”下引《孟子》:“[舜]去天下如脫敝屣。”○[元][袁易]《寄吳中諸友‧湯師言》詩:“卓行拘常調,微官更數移。君懷同棄屣,吾道歎如絲。”

棄之敝屣(弃之敝屣),◆見“棄若敝屣”。

棄如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语本《孟子·尽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宋陈亮《祭钱伯同母硕人文》:“大家世族,垂三百年,方其盛時,二浙惟錢。被兵日少,有此山川,尺寸必争,俄而華顛。棄如敝屣,聖明當天。”○明张岱《述史·延陵季子》诗:“於戲有吴,延陵季子。解劍其傍,不倍其死。畀以千乘,棄如敝屣。”

如棄敝屣(如弃敝屣),◆比喻如丟掉無用的東西,毫不可惜。語本《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蹝,後多寫作“屣”。○《宋史‧汪應辰傳》:“尊號始自[開元],罷於[元豐],今不當復,況太上視天下如棄敝屣,豈復顧此?”[葉聖陶]《倪煥之》十一:“不料他丟棄教育事業,這樣毫不留戀,竟是如棄敝屣。”

踏屣,◆猶行步。○[南朝][梁][柳惲]《贈吳均》詩之二:“[邯鄲]饒美女,豔色含春芳。鼓瑟未成曲,踏屣復翱翔。”踏,一本作“跕”。

跕屣(\跕蹝),◆1.拖着鞋子,足尖輕輕着地而行。○《史記‧貨殖列傳》:“女子則鼓鳴瑟,跕屣,游媚貴富,入後宮,遍諸侯。”○《漢書‧地理志下》:“女子彈弦跕蹝,游媚富貴,遍諸侯之後宮。”○[顏師古]注:“[如淳]曰:‘跕音蹀足之蹀。蹝音屣。’[臣瓚]曰:‘躡跟為跕,拄指為蹝。’蹝字與屣同。屣謂小履之無跟者。跕謂輕躡之也。”○[清][饒學曙]《估客行》:“彈弦跕蹝市門倚,目成眉語歌兒憨。”◆2.指挾妓冶游。○[宋][毛珝]《踏莎行‧題草窗詞卷》詞:“紅燭呼盧,黃金買笑。彈絲跕蹝[長安]道。”○[清][王韜]《擬請建蔣薌泉中丞專祠議》:“[粵]東風俗強悍,戶多游民,學[東府]之呼盧,效[中山]之跕屣,以樗蒲為生活,至淫蕩以傾家。”

脫屣(脱屣),◆比喻看得很輕,無所顧戀,猶如脫掉鞋子。○《漢書‧郊祀志上》:“嗟乎!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顏師古]注:“屣,小履。脫屣者,言其便易,無所顧也。”○[唐][李頎]《緩歌行》:“一沈一浮會有時,棄我翻然如脫屣。”○[宋][王禹偁]《潘閬詠潮圖序》:“脫屣場屋,恥原夫之流;棲心雲泉,有終焉之計。”○[清][侯方域]《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夫[魯公]之見厄於當時,而直伸其志,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加裏波的]之脫屣爵祿,兔起鶻落于[卡菩列拉]之一孤島,其高風亮節,為史家所津津樂道。”

屣步,◆猶徒步。○[南朝][齊][謝朓]《永明樂》詩之九:“飛纓入華殿,屣步出重宮。”

屣履,◆拖着鞋子走路。多形容急忙的樣子。○《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攬衣曳長帶,屣履下高堂。”○《後漢書‧鄭玄傳》:“國相[孔融]深敬於[玄],屣履造門。”○[李賢]注:“屣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言趨賢急也。”○《南齊書‧蔡約傳》:“[高宗]為錄尚書輔政,百僚屣履到席,[約]躡屐不改。”○[唐][韓愈]《後漢三賢贊‧王符》:“衣不及帶,屣履出迎。”

屣脫(屣脱),◆脫下鞋子。語本《漢書‧郊祀志下》:“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後以“屣脫”比喻輕棄而無所顧戀。○[明][李東陽]《送戶部尚書翁公致政序》:“若屣脫軒冕不復關天下事,此逸民隱士之所為賢,豈大臣所以自處者哉!”○清李玉《一捧雪·诛奸》:“白刃從容掣,形骸屣脱,超仙界、生天闕。”

遊屣(游屣),◆1.指游覽者的步履。○[明][袁宗道]《小西天記二》:“余欲與同遊諸公,各斥月俸,增刻數片,為後來倡,但遊屣匆忙,不能知洞中所缺何經。”◆2.借指游蹤。○[清][李調元]《得袁子才書奉寄》詩之二:“詩名不讓[少陵]占,遊屣惟應[宗炳]知。”

朱屣,◆紅絲鞋。○《文選‧張衡<西京賦>》:“振朱屣於盤樽,奮長袖之颯纚。”○[李善]注:“朱屣,赤絲履也。”

倍屣,◆見“倍蓰”。

蹝屣,◆趿着鞋走。○[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辛十四娘》:“頃之,門外譁然。蹝屣出窺,則繡幰已駐于庭,雙鬟扶女坐青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