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文字,其二是文物——文字常常真假掺杂,但文物却能给我们勾勒出历史真实的面孔。
比如2014年4月13年,在四川彭山江口,挖掘出水文物三万余件,这才证明了流传了几百年的张献忠沉宝的传说是真实的。
文字是历史的皮相,文物却是历史的筋骨。作为一名中国史博士,我一直致力于用文物来探索中国历史,所以我对电影《古董局中局》特别关注。

电影讲述了许家三代人为了保护武则天时期的明堂佛头,与日寇、盗宝贼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个故事并不是纯虚构,现实中就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发生,比如山西天龙山石窟第八窟的佛首,于1924年前后被盗凿并非法盗运日本。后经过多方努力,日籍持有人决定将佛首捐赠中国政府,并于2021年7月2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佛首回归仪式。
正是因为我国的诸多被盗文物,都有这样颠沛流离的“回国”经历,所以在看电影时,这些故事才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产生真实感动。
首映礼上制片人透露,电影《古董局中局》中的道具,只要片中说的是真的,就都是古董原件,雷佳音在采访中也透露“拍摄时好多道具都是好几百万的真古董”。
古董电影不同于其他电影,如果用假古董来“演”真古董,这是对文化历史的亵渎,电影《古董局中局》冒着风险用真古董做道具,这足以体现片方的诚意——不但给观众普及了古董知识,还营造出了真实的历史氛围感。
用真实的古董来输出干货,靠强大的特效来刺激视觉,这是这部电影最吸引的我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佛头道具是3D打印出的,经得起大银幕的考验,细节之处也制作得十分考究。
此外,所有鉴宝时的特效做得都非常绝妙,能让观众跨越历史的界限,置身于古董之中——没想到鉴宝还能这样拍出来!
在电影院看到这场戏的时候,就觉得这票买值了,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才能享受到这种古今穿梭的视觉感受。
电影除了给我们普及古董知识外,还涉及到诸多传统文化知识。
比如通过武则天明堂佛头,讲解了武周时期的历史。
通过棋圣吴清源的下棋之道,来融汇破解机关的妙法。
唐代的侍女画卷里,暗藏着破解谜语的玄机。
最后还通过济公成道的传说,解开最后迷局。
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与电影情节丝丝相扣,在传达文化正能量的同时,还给我们讲了一个精彩刺激的冒险故事。
我走出电影院后,内心不断感叹:这才是文化自信呀,我们的老祖宗太厉害了!怎一个过瘾了得!
在此,给大家普及一个历史小常识——为什么佛头能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那是因为佛头是佛像最具代表性的部位,佛像的工艺价值关键在于佛头。
不同历史时期的佛头造像都有自己显著的时代特征,比如唐代丰润、宋代清秀、明代庄严,仅仅一个颗佛头,就能代表每个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
在电影中主角许愿就有对佛头的头部螺纹进行观察,通过这个就能辨别出佛头的年代从而判断真假,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另外,佛头便于携带运输,所以诸多古代石窟的佛头都严重被盗,极其珍贵+容易流失,使佛头的价值更加举足轻重,电影中的明堂玉佛头在90年代的背景下就价值1个亿,要是放到现在那就是稀世珍宝!
这也是电影《古董局中局》选择用武则天明堂佛头,来代表诸多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原因。
国宝是国之重器,代表一个国家璀璨的文化精髓,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当年日本侵华,许多人为了保证故宫国宝不被日寇掠夺,不惜人力物力将故宫国宝南迁。
还有一些国人自发地保护国宝,比如苏州的潘家,将大盂鼎和大克鼎埋在地下,躲过了日寇的掠夺。
《古董局中局》里许家三代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信仰。
在此感谢那些真实的护宝人,并希望更多流失海外的国宝能回家,也感谢电影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中国对国宝回家的态度——拿了我的东西都要给我还回来!
电影《古董局中局》,是我2021年看得最过瘾的娱乐大片,超沉浸式密室逃脱的桥段和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氛围,笑点与爽点兼备!情节紧张,不断反转,这份惊喜,推荐你们一定要去电影院体会。#《古董局中局》剧情里的真品都是古董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