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榜样·走近预报员丨山东省气象台高留喜:勤勉多岁月 奋斗正当时

作者:中国气象局

1992年夏,22岁的高留喜以优异的成绩从兰州大学天气动力专业毕业,进入山东省气象中心(台)从事天气预报业务工作。回首一望,已是近30年预报生涯。勤勉多岁月,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敬业中追求“精”业

刚工作的高留喜,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业务。如何能让天有可测风云、更加精准把脉天公,这一直是高留喜努力的方向。

从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儿干起,高留喜在气象部门最核心的天气预报业务一线一干就是30年,如今已成长为省级首席预报员。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回顾多年的工作生涯,高留喜在攀爬气象事业高峰中一步一个脚印,力争走好走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夜,高留喜身为气象服务保障团队的一员,深知天气对于开幕式的重要性。“8月8日开幕式当天,北京北部、西部出现较大降水,降水区域离鸟巢最近的地方只有5公里,而鸟巢没有出现降水,预报服务非常精彩。”如今51岁的高留喜回忆起当时的服务场景,顿时眼里闪光。

作为山东省首批首席预报员,他善于总结和学习,专业理论扎实,预报思路清晰,对山东的天气系统及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有深入理解和预报服务能力。2018年以来,连续有7个台风影响山东,在他的带领下,省气象台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一次次把准确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送至省委、省政府及公众手中,为气象防灾减灾打响第一枪。

榜样·走近预报员丨山东省气象台高留喜:勤勉多岁月 奋斗正当时

山东省气象台正高级工程师高留喜。

用心中力求创新

“精准预报的难度很大,但我想做到极致。”近年来,随着预报复杂性的提升,为提高预报准确率,高留喜不断丰富技术内涵,多次主持参加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编写《山东气候》《山东灾害性天气预报手册》等多部著作。这些著作,成为推动全省新资料应用的行动指南,并在气象、国土和林业等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惟其笃行,方弥足珍贵。山东半岛海岸地形和鲁中山地特殊地形对降水影响大,“但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预报员的认识还不深”。为了填补这一空白,高留喜通过对山东地形暴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等综合观测资料和天气学分析、数值模拟、地形影响理论进行研究。在“非地转湿Q矢量在山东省强降雨天气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中,高留喜通过物理机制的探讨,发现预报山东强降水落区的简单指标,建立山东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极端强降水界定标准,为山东省极端强降水预警提供了业务标准。

众行中汇起众智

独行快,众行远。高留喜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示范引领,利用气象台科技成果交流会、全省重大灾害性天气总结等契机,与预报员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建立预报思路、提升科研能力,开展技术、科普培训和指导,培养了一批年轻预报人才。

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从青岛海军节到我国首次海上卫星发射,高留喜所参与的重大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不下30次,成为年轻预报员口中见过“大世面”的人。在人才的培养上,他春风化雨、因人制宜,将传帮带作用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实效上。

在他的带动下,山东大雾研究团队组建,通过总结大雾发生的有利形势和归纳预报指标,大雾预报水平得以提高。在每次重大天气过程后,高留喜都会带大家一起就天气形势变化情况进行复盘,把长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帮助他们逐步建立预报思路。

如果时间是生命的表现形式,那么勤勉就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必由之路。在精准预报的路上,高留喜把奋斗书写在时间里,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