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作者:史里淘声

1896年,在北京天桥有一个叫王君的年轻人在此设摊为过往行人捏泥像。由于他的技艺精湛,经他捏出来的像与活人无异,几乎分不出真假,因此他的摊子生意很好,几乎天天站满了围观的人。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王君今年刚满20岁,老家住苏州郊外。他其实是跟父亲赌气出来的。

原来,就在一个月前,王君由于很喜欢家中的丫头佳慧,父亲责怪他只顾儿女情长而不专心学习祖传家业。这佳慧原是小时候被王全有从外面捡回来的。说是丫鬟,其实当作养女。她跟王君从小青梅竹马,相互暗生爱慕之情。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有一天,佳慧来到王君的房间,要拿他的衣服去洗。王君说:“我送你一样礼物。”佳慧问他什么礼物。王君拉着她来到一处隐蔽的地方,然后叫她先闭上眼睛。

只见王君把一块布掀开后,随即说:“看看是什么?”。佳慧睁开眼睛一看,见是一尊跟自己一般高大,与自己一模一样的泥像,而且嘴角边也有一颗痣。

佳慧心里十分喜欢,但又担心老爷责骂王君,于是说:“你不认真学手艺,偷偷玩这个,就不怕被老爷骂?”王君说:“没事,家传手艺我早已学会,这是我抽空捏的。”

“臭小子,你正经事不干,原来在偷偷玩这个,看来家传的手艺定会被你荒废。”王全有不知什么时候跟了过来,一看到这泥塑,便拿起棍子,一边说一边打碎了泥像。

这还不算,王全有又对儿子说:“如果你做不出让我满意的泥塑来,就休想回来。”看到父亲打碎了自己心爱的东西,王君已是大为不满,但是父亲又说出这话,叛逆的王君一气之下走出了家门。

离家几天后,王君听说京城天桥汇聚了各色卖艺的人,这才来到天桥设摊卖艺。

有一天,一个鹰钩鼻子、绿眼睛的洋人站在王君的摊前看了一会儿,然后对王君说:“小伙子,我叫BiDe,你能不能照我的样子,捏一个泥像。”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当然可以!”王君一边说一边看了洋人一眼,然后又说:“请先生半个月后来取便是。”

洋人暗自吃惊,于是问王君:“你不用我站在这里,让你照着做吗?”王君笑着说:“不用的,干我们这一行的讲究一眼过,就是看一眼我就已经记住你的样子了,先生你去忙你的吧。”

十五天后,洋人来到摊前,看到了自己的泥像,甚是满意,非常佩服王君的记忆和功夫,当即给了王君50两银子,带上自己的泥像高兴地走了。

谁知,第二天洋人又来了。王君问洋人是不是哪里不满意。洋人说是非常满意,只不过他有一个中国朋友看到他的泥像非常喜欢,于是定要王君去给他的中国朋友也捏一个。

王君觉得奇怪,问洋人他的中国朋友为何不自己来。洋人说如果捏得好,他的中国朋友可以给很多的钱,跟着他去就知道了。

王君于是上了洋人的马车,然后洋人把窗帘放下来。王君坐在车里不知道过了多少条热闹的街,又然后感觉外面安静了,而且看到车停下被检查了几次,最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地方。

王君下车后,看到的屋子都是红墙黄瓦,一问洋人才知道这里是皇宫。洋人这才跟王君解释,他所谓的中国朋友就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而他是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在和光绪皇帝接触的这些日子里,彼得老师终于了解到光绪皇帝想改革,但又很难通过他“亲爸爸”那一关,还有这个“亲爸爸”一直瞧不起自己心爱的珍妃,因此心中郁闷得很。

于是,彼得老师常常拿些新鲜玩意来给光绪他俩解闷。

珍妃看到彼得老师的泥像,觉得很可爱,于是说她也想有一个自己的泥像。彼得这才把王君叫来。

王君拜见完珍妃,觉得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性。这时突然来了一个太监,宣称带来了老佛爷的懿旨。

原来,光绪和珍妃两人的一举一动皆在慈禧的监控之中。这不,慈禧得知彼得给珍妃带来了一个泥像,而且她看了泥像之后,也很感兴趣,对彼得说:“这泥像跟真人一样,活灵活现的,我看比你们洋人照出来的像好看得多。”

当慈禧又得知珍妃这里来了一个捏泥像的艺人时,于是叫太监来传旨,要把艺人带过去看看。珍妃只好带着王君来见太后。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等王君拜过后,慈禧直接就说:“我看你的泥像捏的很好,今日叫你来,就是让你给我捏一个,也给珍妃捏一个。捏得好,重重有赏,如果不像,便治你的罪。”说完还白了珍妃一眼。

王君听后,不觉心里有些发怵,但还是无奈的回道:“启禀太后,要捏最好的人像,需用家乡特有的五色软泥,故请太后恩准小民回乡。”

慈禧“嗯”了一声,便是准了,随即又吩咐太监道:“赏他一个7品顶戴,让几个人跟随他。”

王君戴着官帽回到家乡,后边还有“护卫”跟着,让人看去好不威风,可王君心里却一直有些不安。

到了家门口,果然只有家人福安出来迎接。王君知道父亲一定还在生自己的气,于是找到父亲来拜见。王全有绷着脸说:“我说了,捏不出最好的泥像,休要回来!以为当了官就可以回来了么?”

“儿子这次回来,正是要捏出最好的泥塑。”王君认真地回答道。然后王君走进作坊,吩咐差役在门外站着,不许放任何人随意进来,自己在里面认认真真的干了起来。

过了两个月,王君完成慈禧和珍妃的泥像后,心想这下子父亲看了一定会满意吧。不过,王君此时又想起被父亲打碎了的佳慧泥像,于是又想起佳慧不知到底到哪里去了,这些天吃饭时多次问福安,得到的回复就是被老爷赶走了。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想着想着,王君于是决定出去走走。可是回来后却觉得不对劲,仔细一看,才发觉泥像被人动过。只见慈禧的脸上的皱纹没了,也不见了暴戾之气,看上去年轻了许多,俨然一个端庄慈祥的贵妇人;而原本美丽善良、光彩照人的珍妃,却看上去暗淡了些许。

王君心里一惊,是谁在泥像上动了手脚呢?于是问门口差役。差役只说只有老爷进来过,因为是令父也就没有阻拦。

王君生气地来问父亲:“父亲,以前是儿子不肖,惹您生气。所以此次儿子回来是要捏出最好的泥塑,发扬家传绝活。这两个泥像是儿子的心血,可父亲为何要偷偷改动?”

王全有心平气和地说:“你觉得我改的好,还是不改的好?”王君认真地答道:“恕儿直言,当然不改的好!我是见过老佛爷和珍妃娘娘的,所以我捏出来的肯定更比父亲的逼真。”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珍妃像

王全有又耐心地解释道:“你在外面这么些日子,难道就没听说老佛爷和娘娘水火不容?”

“这倒是听说过,可是与这又有何干系?”王君不解地问。王全有又解释道:“你傻呀,老佛爷和娘娘合不来,但是如果看到你捏出来的娘娘相比她老佛爷的好看,她能不生气?”

王君此时才想到,自己从宫中出来,一心想从实际出发,认真完成任务,却没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想来,和当初慈禧太后说过的那句话,才觉得父亲说的有一定道理。

看到儿子挠头,王全有又问:“现在你觉得改了好,还是不改好?”

谁知王君沉思了片刻,认真的回道:“难为父亲的一片苦心,只是儿子觉得还是不改的好!”王全有心里一惊,随即又听得儿子说:“父亲从小教导儿子,咱们王家的‘捏活人’,要想把人捏活,自己要先成为一面镜子,照出对方的样子来,但是镜子须越干净,照得才越清楚,捏出来的像才越逼真。所以儿子要做一面干净的镜子,把真、善、恶照得清清楚楚!”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王全有听了,不由得赞赏道:“嗯,说得好,不惧权势,不愧是我王家的儿子!既是如此,那你将泥像仍旧改回去。这两个泥像定是我王家捏活人真正的作品,为父自愧不如啊!不过我还是不服,我要去捏一个今生最满意的,与我儿子一比高下。”说完便走进后堂去,吩咐福安不许任何人来打扰。

经过王君认真改过来后,两尊泥像显得更逼真了。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劳累,王君身体患上了疾病。王君只得让差役把两个泥像送到北京,自己在家休养。

十几天后,王君感觉身体好得多了,于是出去走走。

当王君回来时,却见大门关得紧紧的,一敲门,只见开门的福安看到自己后吃了一惊,随即说:“少爷不是和老爷一起逃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王君被他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福安拉他进里屋坐下后才又解释说:“少爷出去不久,便来了一大群官差,说是老佛爷看了你捏的泥像,非常恼怒,要将你治罪。”福安歇了口气又说:“老爷先是好酒好肉稳住了他们,而他则去后堂磨蹭了一阵。然后出来时分明看到老爷和你骑着马逃出了门外。那些官差一看也去追赶了。”

原来,王全有知道慈禧会来问罪,于是假装说去做一个最满意的泥像与儿子比个高低,实则是偷偷去捏儿子的泥像。所以福安看到和王全有骑在马上的是王君的泥像。

王君听完,问清福安是从什么方向跑的,然后也骑上马去寻找了。

王君最后追到一处悬崖边,又发现了许多马蹄印,于是断定父亲骑着马从这里跳了下去。王君一想不由得悲痛欲绝,便也想跳下去算了。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少爷请留步!”王君正想跳,突然听到身后有女子叫。回头一看,却是思量已久的佳慧。

没错,那女子正是佳慧。王君忙问:“你怎会在此?”佳慧说:“你先跟我走,这里不方便。”

佳慧说完,便拉他上了马车。也不知走了多少里山路,他们终于来到了一处绿水青山的小庄园。

下了车后,王君问佳慧这是什么地方。佳慧羞涩地告诉他,这是老爷为他们俩准备的安身之处。原来,王全有担心儿子沉迷于儿女之情,于是把他赶出家门,然后将佳慧安排住在这里。

王君回来后,王全有知道儿子脾气倔,便也没有让佳慧回来见面。在与儿子的交谈中,王全有知道儿子捏的泥像肯定会得罪慈禧。所以才让佳慧在此苦心经营,为王君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当福安看到出事后,于是把情况告诉了佳慧,佳慧这才追了上来。

儿子逞能惹怒慈禧,父亲凭绝活全力救子,自己最终丧命

至此,王君终于明白了一切,禁不住流着眼泪道:真是父爱如山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