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开国少将陈波的党证上,为何沾满了血迹?

作者:红船编辑部
2021年,党中央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革命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活教材”。红船编辑部推出《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专栏,通过革命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革命历史,让读者在具体的物件和个体故事中,感受历史温度,感悟先烈精神。

在河南信阳市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陈展着一张沾满血迹的党证,它是1934年,川陕苏区颁发给优秀共产党员的,当时共颁发了两千张,但新中国成立后仅发现这一张。党证为布制,呈长方形,中上方印有两颗五角星、列宁和斯大林头像及党证字样,下方印有一个宽1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形表格,栏内写有持证人的姓名、参军入党时间、颁发单位及颁发时间等。

这张党证的主人就是开国将帅中13位独臂将军之一,开国少将陈波。自颁发给他这张党证后,陈波便一直将其带在身上,这张小小的党证,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见证了陈波的戎马一生,也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一片赤诚之心。2010年,陈波之子陈铁生将党证捐献给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开国少将陈波的党证上,为何沾满了血迹?

陈波血染的党证

身负重伤,党证被鲜血染红

陈波,原名陈汉青,出生于1908年,麻城乘马九乡(现属河南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曾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9年12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1929年初春,20岁的陈波在黄安(今湖北红安)七里坪参加红军。因为他当过裁缝,组织上分配他到被服厂工作。同年7月的一个夜晚,被服厂党支部在一棵大树下召开支部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秘密阶段举行的特定方式:借助夜幕,不准点灯,也不必举手表决,只需说一声“我同意”或者“不同意”就行了。在这个“黑灯”会上,陈波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在川陕苏区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红四方面军党组织为激励广大党员奋勇前进,决定给优秀党员签发党证。每一位党员都要在支部会上交代自己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个人简历、作战表现等,再经群众评议、支委会通过,呈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才能签发党证。

在评议发党证的支部会上,宣传委员徐向前说:“我们的支部书记陈汉青同志出身贫苦,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同意发给党证。”陈波领到党证后,十分珍惜,特地缝了一个小皮囊别在腰带上,专门放置党证和交党费的铜钱。

1941年3月的一天,时任八路军前总特务团副团长的陈波向战士们介绍完滚雷的使用方法,并开始做示范。他命令大家后退300米,然后抱起西瓜大的滚雷向山丘走去,团长欧治富拦住他说:“这是新制的,有危险,我来吧!”陈波说:“你是一团之长,还是我来吧!”待大家进入安全地段后,陈波开始按雷、擦火,“嘣”的一声,不合格的滚雷一触即发,陈波倒在了血泊中。

经过奋力抢救,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仅剩一条胳臂和两条无法弯曲的残腿。醒来后,他用仅有的那只右手摸到裤带上,发现少了什么,便焦急地问护士:“小皮囊呢?”护士不明其意,陈波解释说:“火柴盒大小,裤带上的。”护士将他的血衣翻遍,终于找到被鲜血浸透的小皮囊,党证也已被鲜血尽染。

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开国少将陈波的党证上,为何沾满了血迹?

陈波少将

成为“东干团”一名特殊成员

受伤后的陈波,虽说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冲锋陷阵,但他决心要为党做更多的工作。由于从小家境贫寒, 从没进过校门的陈波在参军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次养伤的时间成为他学习文化的极好时机,一本《论持久战》既是政治和军事的教科书,又是文化读本。失去左手,他便用木尺压平书本;没有老师,医生护士就是教员。

半年后,陈波“毕业了”,并成为一所“荣誉军人”学校的校长。从此,他带领30多名残疾军人在河北的一个小山村养伤治病、练文习武。1944年,随着日军侵略日益加剧,党中央命令陈波等人转移到延安养伤。陈波等人在没有部队护送的情况下,一次次闯过敌人的封锁线,最终顺利到达延安。延安的老战友见到陈波后,激动不已:“ 面对那么多鬼子的围追堵截,你们创造了奇迹。”

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为抢夺东北的抗战果实,向东北大肆增兵,党中央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组建了“赴东北工作干部团”,简称“东干团”,紧急向东北驰援,陈波看到东北的紧张形势,便提出要参加“东干团”,领导似乎在故意考验他,指着那匹烈马说:“上马兜一圈,不从马上摔下来,就让你去。”陈波接过缰绳,右手一按马背,稍一纵身便越上马背,十多分钟后回到了原地。就这样,他成了“东干团”的一名特殊成员。

日军投降时,按照党中央的指示,陈波一个人接收了日军的一个军用仓库,他昼夜守卫,枪不离身。当后来为支援东北而伧促赶来的359旅官兵在为棉衣和枪支弹药发愁时,陈波挥动着仅剩的右手说:“快来拿吧,这儿应有尽有。”

艰苦的长征、血战甘南、宁夏、山西……、赴延安、战东北,陈波一直将党证随身携带。在穿越日军的封锁线时,为防备落入敌手而暴露身份,许多人都把党证销毁了,陈波说:“就凭我这一只胳膊两条残腿,不是红军就是八路,有无党证一个样,落到敌人手里都是死。”所以他一直揣着党证打天下,伴随党证渡难关。

这张小小的党证,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见证了陈波的戎马一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历史转变,也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一片的赤诚之心。

编辑:周晓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