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温酒斩华雄的经典之处是在温酒吗?

作者:豹眼看历史
温酒斩华雄的经典之处是在温酒吗?

“温酒斩华雄”这绝对是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的故事,完全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塑造的一个经典的桥段。

在以往的文章中,豹眼总是以虚构为由,简略地把这个故事一笔带过,但今天豹眼专门说说这个故事,并且豹眼认为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而且极具艺术魅力。

了解历史,当然以史实为依据,但作为文学作品,还是要欣赏其艺术效果。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也?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的经典之处是在温酒吗?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在汜水关前,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耀武扬威,连续斩杀了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击败长沙太守孙坚并斩杀其部下大将祖茂,引起了关东联军极大的震动。

就在联军盟主袁绍一筹莫展之际,举目遍视,发现了北平太守公孙瓒背后站着三位大汉,当得知刘关张兄弟三人的身份后,并没当一回事,只是给刘备在末尾安排了一个座位,也没指望他们能做点啥事。

这时候,关前华雄挑着太守孙坚的头巾前来搦战,不得已后将军袁术部将俞涉出战,立马就被斩杀。冀州太守韩馥命上将潘凤出战,旋即被斩首。

看到场面如此狼狈,袁绍无可奈何地说:“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没来哦。”

就在这时,刘备账下关羽挺身而出主动请战。但袁绍却因为关羽在江湖上毫无地位,很是藐视。幸好曹操“英雄不问出处”,给了关羽一个出头露面的机会,而且酾热酒一杯为关公壮行。

关公只说了一句:"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之后,关羽提刀上马,各位诸侯只听鼓声大作,还没弄明白啥事,就见关羽已经把华雄的人头取来掷于地上。

此时,其酒尚温。也就是曹操给关羽的壮行酒还热乎着呢。

这就是“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温酒斩华雄的经典之处是在温酒吗?

罗贯中不仅塑造了这个故事,而且振振有词,说后人有诗为证:

这是罗贯中在故弄玄虚。

仔细品味,有几个情节值得玩味:

第一,袁绍说我的上将颜良、文丑都没来,只要有一个来了,就轮不到华雄嚣张逞能。

那么,讨伐董卓这么大的事,作为盟主不把手下得力干将带了,你难道是来免费旅游的吗?

没有史料佐证颜良、文丑是否跟随袁绍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役,但袁绍这番话切切实实道出了十八路诸侯各怀心态的情况,都想保存实力,并没打算真心除贼。

第二,温酒斩华雄这不过是关羽斩杀颜良、文丑的前奏,是为关羽在江湖上立足做得铺垫。

刘关张三兄弟不似十八路诸侯,需要保存实力,恰恰相反,他们需要机会在江湖上争得一席之地。

就实力而言,既然关羽能够秒杀颜良,而颜良被袁绍认为能够抵抗华雄,这足以说明关羽“温酒斩华雄”并非仅凭想象,而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在真实的历史上,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威震华夏”的“万人敌”关羽,除了斩杀颜良这一高光时刻,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更何况关羽斩颜良是在曹操的团队配合下完成的,这对于罗贯中要树立刘备集团的形象是不利的。

“威震华夏”的襄樊之战以失荆州谢幕,实在是无法展示关公的正面形象。就算罗贯中妙笔生花,但读者依然无法把襄樊之战看作是关羽的胜利之战。

第四,关公被后世尊为“关圣大帝”,早在元末明初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前就已经确立了的江湖地位。

如果实话实说,没有一些虚构的情节,关公在小说中的形象就不会丰满而是非常单薄,这对小说的影响力不利。

罗贯中很聪明地塑造了关羽这个丰满的艺术形象,无疑对其小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这就是《三国演义》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温酒斩华雄的经典之处是在温酒吗?

对于这个故事,豹眼的关注点在“温酒”二字,原因有二:

其一,关羽斩杀了华雄,其酒尚温。这说明了此战关羽是干净利落脆,非常艺术性地表现了关羽爆棚的战斗力。

其二,古人喝酒,都要“煮酒”或“温酒”,“煮酒论英雄”就是一例。

因为这样喝酒不仅口感很好,还不会伤脾胃,有益于身体健康。

这是很难得的生活小常识,而且温酒喝起来甜绵可口,让人体会到"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的情趣。

罗贯中以“温酒斩华雄”来描写这场战斗,把血淋淋的战场厮杀演绎成很温馨的一个场景,给读者一种很愉悦的感官享受,就好比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般。

对于一个残酷的战斗场景,一般写法总是大写特写双方交战的情形,比如三英战吕布这个桥段,一战就是几十几百回合。

但在这里,罗贯中却不去直接描写战斗场面,只听到鼓声、杀声、呐喊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厮杀的惨烈。

尽管罗贯中是在轻描淡写地述说这个过程,但最终"鸾铃响处,马到中军"的刹那之间,就见关羽将“华雄之头,掷于地上”的英雄壮举。

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由此可见罗贯中高超的艺术手法。

温酒斩华雄的经典之处是在温酒吗?

《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个故事情节,尽管是虚构的,但作者以此突出了关羽“神速”的战斗风格,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富有特征的情势和氛围,从而使小说的中心人物关羽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烘托,可谓是匠心独具。

豹眼认为,阅读小说不同于阅读史书,不必去计较故事的真实性,更应该欣赏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如果没有罗贯中创作的“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借东风”、“空城计”这些经典的故事,那么《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必定会逊色不少,也就不会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那岂不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呢?

温酒斩华雄的经典之处是在温酒吗?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