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论语说文之六十一——为曹操翻案

作者:老赵论语说文

为曹操翻案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上期答案

1. 青梅煮酒论英雄。

2.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

刚才我们提到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被作为“奸绝”形象来描绘的,说到曹操的奸诈,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小说中、戏曲中找到很多例证,比如他痛恨弥衡,而假手黄祖将其杀害;忌恨杨修的才华,借扰乱军心的罪名将其除掉;为了防范别人行刺,诡称自己梦中杀人等等。毛宗岗评价曹操说:“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命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欲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

论语说文之六十一——为曹操翻案

然而真实的曹操是这样吗?《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赅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其中还说到:“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史书中还记载了曹操举孝廉、起义兵、除奸宄、兴屯田、纳雅言、招贤才、翦群雄的英雄事迹,这都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文武双全、胸怀博大、文韬武略的盖世雄才。毛泽东曾评价曹操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论语说文之六十一——为曹操翻案

曹操不仅“外定武功”,还“内兴文学”,为建安文坛领袖。他的诗继承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精神,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反映汉末动乱现实,表达雄心壮志;散文简洁朴素,清俊通俗,富有创作性,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古人说:“诗言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今天我们就以他的诗为媒介,走进曹操内心世界。

曹操有一首著名的诗,题目是《蒿里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写于各路诸侯联合讨董卓之后,曹操不满于联军的相互推诿,自保实力,独自带兵攻打董卓,虽然失败,但可见其讨伐董卓的念头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简单的作秀。他这种真实的想法就来源于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这首《蒿里行》就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

诗的前四句写合兵讨董卓,五至十句写各路诸侯的相互观望,各怀鬼胎,后六句写出了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不由得使人想到了张养浩的一句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论语说文之六十一——为曹操翻案

曹操还写过一首诗叫《薤露行》,可以说是《蒿里行》的姐妹篇,清人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说:“此用乐府题,叙汉末时事。所以然者,以所咏丧亡之哀,足当哀歌也。《薤露》哀君,《蒿里》哀臣,亦有次第。”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全诗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侧重写外戚何进与宠宦张让等相互谋杀及其后果;后八句为第二部分,侧重写董卓弑逆,宗庙化为废墟。“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辛辣的讽刺了智小而谋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高居庙堂之流,而后八句真实地再现了汉祚倾覆、洛阳焚毁、挟帝西迁及百姓受难等悲惨的场面。全诗笔墨简练,气魄沉雄阔大是东汉末年五言诗的上乘之作。如果说《薤露行》侧重于写政局的动荡、国家的倾覆,《蒿里行》则更侧重于写遍野的哀鸿、满地的饿殍,两首诗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清人张玉榖说“《薤露》《蒿里》本送葬哀挽之辞,用以伤乱后丧亡,固无不可。且上章执君杀主,意重在上之人。下章万姓死亡,意重在下之人,又恰与《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两相配合,勿徒以创格目之。”

论语说文之六十一——为曹操翻案

无论是历史资料,还是曹操的诗歌创作,都可以看出曹操绝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奸诈残忍,那么小说中为什么要这样贬损曹操呢?这一方面是《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思想倾向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文学创作的需要。文学创作需要丰满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等人物形象的人物性格都略显单一、不够丰满,而曹操则不然,既有奸雄的狡诈,也有一代雄主的胸怀;既有胜利者的踌躇满志,也有失败时的狼狈不堪,唯其如此,才能使曹操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更加生动。

本期试题

曹操在《短歌行》中为什么以周公自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