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邳州游子最难忘那片水杉林 | 散文 王亮

作者:大洲文苑
邳州游子最难忘那片水杉林 | 散文 王亮

一周前,我接到了一个在外地工作的远房表哥的电话,他说自己已经十几年没回邳州了,最近有机会到连云港出差,打算顺便回家乡走一趟。

几天后,这位定居他乡的游子重新踏上了邳州这片土地。我开车带着他在新、老城区转了一大圈。看着熙熙攘攘的车辆和鳞次栉比的高楼,我问他感受如何。他禁不住地感叹:邳州这些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是城市面积扩大了好几倍,而且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城市环境越来越美、社会文明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了!在参观新城区时,他问我,为什么那个沙沟湖湿地公园要用“水杉”的名字来命名?我告诉他,水杉作为一种古老的树种,最早是由我们的李清溪老县长把它从南方移植过来进行栽培的。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现在已成为我们邳州的市树。水杉是在“第四纪冰川”中存活下来的幸运儿。同时,因为它是裸子植物,这就导致它群体的数量越多,生长得就越旺盛。对于邳州人而言,水杉树早已成为邳州文化的一个符号、一种图腾。几十年来,广大邳州儿女,就是在这种精诚团结、筚路蓝缕精神的指引下,负重奋进,开拓创新,终于迎来了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

说到这里,他打断了我的话。他说他的思绪被我的话拉回到了激情澎湃的学生时代。他是在运河中学读的高中。那时的运河中学,在教师办公室瓦房的南边,也有一大片水杉林。那时的他,学习很努力。每天总是早早地起床,洗刷完毕后就来到水杉林里背单词、读课文。可以说,高中三年,他几乎每一天奋斗的号角都是从这片水杉林里吹响的。十年寒窗,天道酬勤。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他最终被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录取。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又来到了水杉林,激动地拥抱着水杉树,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是的,这种泪水饱含了太多的艰辛,压抑已久的情绪今天终于可以在这里尽情地释放。

表哥说,二十多年来,每当他回忆起当年在水杉林中努力学习的情形时,都感觉十分美好。尽管今天,因为学校建设的缘故,这片水杉林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那种激励每一个有志青年积极上进的水杉精神,却早已铭刻在了每一个运中学子的心底。古老的水杉树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

和表哥一样,我也曾经是一名运中的学子。尽管没有像他那样经历过如火如荼的高中岁月,但是那片水杉林,却早已在我心中生长。师范毕业后,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在水杉精神的指引下,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教学五认真”的原则,始终以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都不会气馁。我会像心中那片挺拔的水杉林那样,永远都保持着一副昂扬向上、勇往无前的精神姿态。

最后,我们来到了人民公园。抚摸着一棵棵饱经历史风雨和岁月沧桑的水杉树,我们感慨万千。我们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李清溪老人带领邳州人民拿着传统的生产工具,披荆斩棘、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景。表哥说,作为一个客居异乡的邳州人,这片水杉林永远都是他心中的牵挂。他说自己虽然身在他乡,但也要学习和弘扬水杉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更好地为邳州人争光。他说,水杉树作为植物中的活化石,能从远古走到今天,能从温暖的南方移植到寒冷的北方,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在水杉精神的指引下,一个昔日落后的小县城,短短十几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更是一个奇迹!他这次回去以后,一定要给当地人讲一讲水杉树的故事。他希望水杉精神能够成为邳州文化的一个标识、一种传承,在中华的大地上,源远流长。

怀念那片水杉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