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殷商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妖妃妲己,纵观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华哥历史观察站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在位的第九年,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讨伐孟方,得胜。

殷商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妖妃妲己,纵观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第二年,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于第二年得胜而归。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可以说,帝乙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但他晚年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个大错误。

帝乙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启,二儿子箕子,三儿子仲衍,四儿子受德。启和箕子处事懂得谦让,有长者风范。仲衍虽天资不如哥哥,但也谦逊稳重。但论起资质来,小儿子受德最为出众。据说他聪颖过人,与人辩论从没输过,而且是个大力士,敢于徒手和猛兽搏斗而毫发不伤。宫里的房梁坏了,工匠们要搭梯子更换柱子,受德说,不用那么麻烦!说完一手就托起了房梁,让工匠换了新的柱子。受德外表更是英俊潇洒,但他没有哥哥们的沉稳之相。帝乙想把王位传给启,但是一个掌管礼法的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启不是正妻所生,于礼法不符,而受德是正妻所生,有资格继承王位。帝乙这才考虑到礼法问题,而且想到小儿子的资质不错,就立受德为太子。三个哥哥历来谦让,也毫无怨言。但做父亲的心里很过意不去,他就给了启一块封地,叫做“微”,后来人们便称启“微子”;也给了次子一块封地,名叫“箕”,这就是箕子。

殷商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妖妃妲己,纵观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处处优秀的受德,却蜕化成了后来臭名昭著的暴君,他就是商纣王。王即位之初的表现,称得上英明君主。他亲率大军东征徐夷(今江苏徐州一带),在战场上往来冲杀、骁勇无比,吓得徐夷酋长反绑着双手、口衔国宝玉璧,穿着孝服、拉着棺材向商纣王投降。纣王率领军队一直打到长江下游地区,东夷部落纷纷臣服。当纣王凯旋时,他的叔叔比干带着文武大臣,步行几十里前往迎接。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

他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了,在大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渐渐地,连比干的话也听不下去。与此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直线上涨。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九重锦衣;大兴土木,修广厦高台,建造了一座高高的摘星楼,摘星不足观瞻,又另起鹿台。

苏姐己原本是有苏氏的公主,他爹是有苏氏的诸侯王,因惹恼了纣王,纣王一怒之下,倾兵攻打有苏氏。有苏氏不过是一个小部落,哪里能够抵挡?战败之后,苏姐己作为战利品之一,被带到了句歌。从此,商纣的颓靡生活开始了。

苏姐己是一个出了名的美人,传说她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长着一副妖媚的面孔,纣王见到第一眼就醉了……

殷商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妖妃妲己,纵观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纣王沉迷于姐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姐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涓创作靡靡之音,下流的舞蹈,姐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纣王于是不理朝政,在宫中朝朝笙歌,夜夜曼舞。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3000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

纣王有次正和姐己饮酒,远远望见一老一少正在渡河,小的走在前面,已经过河而去,老的落在后面犹豫不前。纣王说,小孩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怕冷。妲己不信,纣王就命士兵把两人抓来,用斧子砸开他们的腿骨让姐己看。这条河从此被叫做“折胫河”。妲己说她有辨认腹中胎儿是男是女的本领,纣王就抓来100个孕妇试验。姐己让她们先坐下再站起来,然后对纣王说:先抬左腿者是男,先抬右腿者是女。纣王不信,妲己就命人当场剖腹检验。

纣王还采纳姐己的建议,发明了令人发指的酷刑。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就滥用重刑。如“炮烙之刑”,就是将铜柱涂油,用火炭烧红,让犯人在上面走,受刑者忍受不住烫烙,就跌落火红的炭中,被活活烧死。“蘸刑”,是把人杀死后剁为肉酱。当时九侯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醒刑。“脯刑”,是把人杀死后做成肉干。鄂侯直言进谏,就遭此酷刑。

西伯昌仅仅暗自叹息,被小人告密,纣王便把西伯昌囚禁在美里7年之久。

殷商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妖妃妲己,纵观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西伯之臣闳天,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纣王,纣王才放了西伯。西伯回西歧后,表面上对纣王更加臣服,暗里修德行善,笼络诸侯。很快,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归依西伯。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纣,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地小了。

忠心的大臣无不心急如焚。贤臣祖伊奔告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早绝的。王打算怎么办?”纣王听后,坦然地说:“我的命不是天给的吗?他们的恶

言,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祖伊踉踉跄跄地走下殿来,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贤臣商容往谏,纣王甘脆把商容废黜为民。

朝歌一片欢腾。从前线来的战俘,正源源不断地送来京师。加上快到过年了,朝廷上下,一方面张灯结彩,辞旧迎新:一方面又要准备隆重热烈的祝捷盛典。至于如何对付东来的周师,纣王根木就没多想更没排到工作日程里面。

一句话:高兴昏头了!

进入新春,纣王君臣又接连数日,在鹿台忙于计功授助,大摆九龙盛筵,欢庆征伐东夷的胜利。约王把周师东来的事,早已忘在了脑后。直到周师兵到牧野,军报传来,这才惊散了纣王君臣的欢宴。约王顾不上形象,“噌”一下就从鹿台上跳了下来,乘车来到牧色的黄土岗上。天色已近黄昏,临时筑起高台,放眼望去,只见牧野篝火处处,光烛夜空,犹如火的海洋。这得多少兵力啊!纣王根本就没想到脑袋“翁”的一声就大了。顾不上傻愣着了,纣王匆匆返回朝歌,组织兵力迎战。但此时国家的主力部队还在远离京师的东夷前线,只好把从东夷前线送来的战俘及大量奴隶,临时整编起来,作为前锋把京师小人及京师宿卫军,作为后卫,开赴牧野。

殷商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妖妃妲己,纵观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还真别说,这东凑西拼的,愣是组成了一个70万人的阵营。两军对垒,纣旅人数大大超过周朝兵力,但纣旅的士气,却极为涣散。

奴隶们都恨透了纣王,只是苦于平日没有机会下手,不然,早就你一拳我一脚地把这个“头上流脓,脚上生疮”的昏君给暴扁死了!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兄弟们,反吧!

于是乎,壮观的一幕发生了:纣这边的兵士都忽然转身,朝着商都杀过来了:“杀啊,杀死商纣,替天行道!”这可倒好,自己的军队成了对方的敢死队了。后面接着就是武王的军队,喊声震天,掩杀远来。当然70万人里面还有一部分死心眼的,愿意为纣王效命的,还有一部分或许是被刀驾着脖子给迅着留下来拼死的,但最终还是被周军打乱阵脚,溃退下来,一直退到了朝歌外城。在玉门关外,纣王整队伍,作背水一战。于是,纣王的王牌后卫军,与倒戈的奴隶及周师联军,展开了一场恶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血流漂杵,沧河水赤。结果玉门又败,纣王逃入鹿台,想登朝歌寨据险而守。周联军,攻下金牛岭,也冲进鹿台。在鹿台,双方又作了最后的拼杀。由于周兵身披坚甲,纣军的弓箭止不了周兵的追击。

纣王狼狈逃回宫中,换上最华贵的服饰,满身披挂珠玉,登上鹿台,举火自焚。一个立国600多全的殷商帝国,就这样在殷纣的手中被一个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给推翻了。

看来这个殷商帝国 确实已经走到头了!

后记结语

千百年来,人们讲到商朝覆亡,往往归咎于古书上所载的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妖妃妲己。小说《封神榜》更是把商纣写成有史以来头号暴虐魔王,“红颜祸水亡国论”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其实,只要仔细想想,这里存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如果抛开周朝为显示伐纣正义性而做的歪曲宣传和后世文学想象,以科学研究和考古成果为准绳,其实纣王还是有一定的功绩的。

殷商纣王荒淫无道,宠幸妖妃妲己,纵观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纣王继位时殷商王朝已是个烂摊子,朝廷内部因纣王以次子身份为王而产生了派系争斗,外部又有劲敌东夷的频频侵扰。面对内忧外患,纣王励精图治,决心宏振殷邦。

为了平定东夷,征服八方,建立统一霸业,纣王一边训练军队一边打造兵器,造就了一支攻无不克的威武之师。他率兵东出淇水关,与各路诸侯会师后转战安徽和山东征讨东夷盟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纣王平定东夷,迫使八方诸侯纷纷臣服,让殷王朝的疆域扩展到了江淮、浙赣、四川、陕西、内蒙等广大地区。

在征战当中,殷王朝获得了大量的财物和俘虏,国力大大增强。纣王为了巩固江山,在朝歌城外围扩建了三道城墙,城池规模庞大,坚不可摧,展现出邦幾千里的大国风貌。他又在先王王宫的基础上扩建纣王宫,纣王宫有宫殿区和御苑区两部分;在宫殿外修建社稷坛和宗庙;将王城向南扩展一倍以上,称为“二道城”。这些都显示出朝歌城的繁荣和坚固。因此,民间历来有“纣王的江山,铁桶一般”的说法。

纣王在位52年间,叱咤风云征战八方,开创了华夏统一的基业。在治国方面,纣王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兴利除弊。他即位后废除了杀戮奴隶和俘虏的旧制,让他们发展生产,为国家创造财富。纣王还积极推广使用耕牛,开展集体生产,普及雍土施肥和灌溉排水等先进的耕作技术。纣王统治时期,中国的文字、音乐、天文、历法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的高徒子贡就认为,纣王不像夏桀那么坏,讨伐纣王的人极力宣扬自己而诋毁纣王,是一种舆论策略。孟子也认为纣王“故家遗俗,流风善政”。

郭沫若也认为,纣王平定东夷,保卫了国家安全,创立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基业,是统一中国的最早奠基人。纣王死后却背上骂名,应该有人为他说说公道话。

公平地说,纣王的一生是功过参半。但史书上记载纣王的种种劣迹完全能让今天的人们忘记他的功劳。人们想起纣王,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暴行或者“助纣为虐”这个成语,这也是成王败寇的历史必然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