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作者:时尚猎手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兴趣这条路比读书窄多了,雄厚的家底、天赋、热情、勤奋,缺一不可。普通人可要谨慎决策,切忌在孩子的兴趣上砸锅卖铁,孤注一掷。

作者:静思,独立撰稿人 蓝橡树

还有两个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目前,男子冰球队正在俄罗斯训练备战中。

这支队伍里,有一个人星二代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英达的小儿子——英如镝,他作为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为国出征。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父亲英达亲自担任球队领队

英如镝出生于 1998年,是英达与现任妻子、著名编剧梁欢的孩子。

与其他星二代相比,公众对他知之甚少。倒不是英达夫妻对这个儿子“藏得好”,而是他未曾出现在公众视线中。英如镝走上一条和很多星二代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冰球运动员。

英如镝3岁开始学滑冰,一玩就是好几年。后来有个冰球教练觉得他的先天条件更适合从事力量型更强的冰球,英达就建议儿子转冰球,没想到英如镝不仅更喜欢冰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冰球在今天也算是国内一项小众高端的运动了,更何况是十几年前,资源和环境更为稀缺。

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英达联合了一群热爱冰球的父母,在北京自发组建了北京虎仔冰球俱乐部。儿子在队里打球,很快就成为“虎仔队”的核心,而老父亲英达亲自担任球队的领队。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父亲成“候鸟”,母亲放弃事业

如此烧钱,全为孩子出成绩

国内的训练环境很快就满足不了英如镝的进步了。

冰球大国非加拿大和美国莫属,想出成绩就必须来这两个国家接受专业训练,还要多参加比赛才有可能。

9岁时,英如镝被父母送到了冰球运动发达的美国芝加哥留学、生活。

过去十几年,我们很少看到英达作为演员、导演有作品问世,顶多是参加或主持节目。他淡出人们的视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全家为了孩子打球,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国外。

冰球自带烧钱属性。十几年前,英如镝在国内的训练费3万元起步,头盔、面罩、溜冰鞋、球杆等装备添置下来轻松过万。

后来送儿子去美国留学加训练,每年所有支出不低于40万元。英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从儿子开始练冰球到现在,起码花掉了上千万。

家里的赚钱主力英达开始了多年每月往返与芝加哥和北京的行程,一边接节目赚钱养家、一边也尽量不落下对儿子的陪伴。

我认识一位在美国某高校冰球队打比赛的女生,她从小练冰球、经常在美国和加拿大打比赛。她告诉我,玩冰球的第一要义是:要有钱。

而妻子梁欢承担起所有英如镝在美国的训练、学习和生活,几乎贡献了自己全部的生活。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夫妻俩看儿子比赛)

梁欢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进入英氏影视传媒公司担任艺术总监和编剧,成功创作了《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家喻户晓的情景喜剧。刚开始她并不赞成唯一的儿子打冰球,又苦又累,还特别冷门。

但后来,她渐渐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庭和儿子身上,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变成了洗手作羹汤、为儿子苦练烹饪技艺打好身体底子的贤良母亲。

所幸,英如镝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和付出,在冰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8年英如镝10岁时,英达自费担任领队,与教练一道带领虎仔队去加拿大参加北美冰球少儿世锦赛。在100多支参赛球队中,虎仔队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冠军,英如镝被评为最佳得分手;

此战之后,2009年1月,NHL(北美冰球大联盟)联赛的波士顿熊队正式向英如镝发出邀请加盟该队的少年队;

18岁生日这天,英如镝与北京昆仑鸿星俱乐部签约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以年薪98万元的高薪成为这家俱乐部里年纪最小的职业球员;

2020年7月,英如镝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男子冰球集训选拔名单。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孩子的成功,

背后是父母的牺牲和托举

英如镝把兴趣爱好变成专业人士,背后是一条由海量金钱和父母牺牲事业铺就的道路。想要把兴趣变成专业、甚至能成为傍身的技能,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就像前段时间F1(一级方程式赛车)这项赛事终于迎来了首位中国车手,22岁的周冠宇和他的赞助商携带了3000万欧元(约合2.1亿元人民币)的赞助费与Alfa Romeo车队签了一份长达3年的合约,成为中国第一位F1赛车手。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周冠宇被称为“付费车手”,“付费车手”在赛车界属于“常规操作”,带资进组不代表车手技术不行,赛车是一项非常烧钱的运动。从车手的培养、旅途的开销到车队希望获得的赞助,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天赋再高,也很难在这一行出人头地。

周冠宇出生非专业赛车世家,作为一名外行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到F1专业赛车手这个位置,少不了天赋和努力,但更离不开雄厚的资本支撑。

8岁时,周冠宇在父亲的陪伴下首次试乘双座卡丁车,格外喜欢,从此便开启了他的赛车梦。为了方便练车,爸爸为他建了一条卡丁车赛道进行专业训练。不过两年多的时间,10岁的周冠宇就包揽了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八个分站赛的全部冠军,展现了车手的天赋。

11岁时,他前往英国谢菲尔德一边留学一边进行专业训练,凭借着自己在英国及欧洲青少年卡丁车比赛中的优异成绩,最终成为法拉利青训车手,一路打怪升级成为今天的F1专业赛车手。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十四年来,周冠宇的前进离不开父母一路不遗余力的资金支持。给儿子建车道、为他买下一家F2 UNI-Virtuosi车队(“UNI”代表着“宇UNIVERSE”)、拉赞助,至少“烧了”数亿元。没有这笔钱,培养不出现在的“中国F1第一人”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周冠宇的父母

但从兴趣爱好转变到专业选手这中间,需要付出的可不只是每周接送孩子上下兴趣班、每年花十几万给孩子上课就够了。往往需要父母至少一人放弃很多东西,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培养。

游泳名将傅园慧的爸爸为了照顾女儿,很早便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为了方便照顾女儿,每天围着女儿转,为女儿打工。女儿去哪里就跟着去哪里,去哪里训练就去哪里租房子,担任了她私人生活顾问、按摩理疗师等多重身份。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16岁拿下世青赛花滑冠军的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周知方,他的母亲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曾在硅谷甲骨文公司工作。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女性,为了能每天开车6个小时送他训练,在孩子八岁时就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后来,母亲还为了让儿子专心训练,更是带着周知方搬到南加州,父亲和姐姐留在北加州,一家人分居两地。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妻子辞职全勤投入孩子的培养,家庭收入锐减、以及投入所有也未必能有结果的高风险。家长需要付出洪荒之力才可能培养出专业选手的勇气、能力和魄力,这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起的。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周知方的母亲接受采访

普通家庭培养孩子的兴趣

要有战略,更要放下执念,

我们每年花两三万元在孩子的兴趣培养上是起步价,中产家庭每年给孩子报兴趣班的费用投入高达十几万、几十万元的也不在少数。我们难免抱着功利心,希望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有所回报,考级、参赛、拿奖、甚至成为专业选手。但更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

哈佛大学执教近40年的罗纳德·弗格森教授在《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一书里提到:养育孩子多数父母靠的是战术,比如买学区房、培养特长、报名师辅导班等;但优秀的父母靠的是战略优先、再讲战术的育儿方法。

战略养娃的父母有两根主要支柱:

第一根支柱:对孩子的充分了解。

不少父母为孩子报兴趣班,虽然投入了时间、精力、金钱,但大部分抱着“跟风”、“从众”、为进入好学校加分的心理。

作者十五年来采访近200位高成就者,他们的父母无一例外都认可孩子的独特性,并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质。正如罗纳德教授所说:“父母首先是孩子的学生”。比砸钱更重要的是要有策略地去了解孩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

就像周知方的父母曾给他报过棒球、篮球、游泳、网球、滑雪、下棋等诸多兴趣班,最后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天赋与热情,要求他在足球和花滑中挑一项作为长期爱好全力投入。

在全职打冰球之前,英如镝在钢琴方面也显示出了超于常人的天赋。但考虑到人的精力有限,英达最终还是劝说儿子放弃了钢琴,全身心投入冰球训练。

第二根支柱:角色的适时升级。

那些高成就孩子的父母从来不会只有一种“人设”,他们在孩子的某个阶段是“飞航工程师”和“救援者”的角色,发现孩子需要帮助,在适当的时候马上介入,确保一切正常;在孩子成长的另外阶段,会变成“哲学家”、“全球定位系统”等角色,告诉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认识价值、如何过好人生,或者在孩子独自前行时,以回声给孩子指明方向。

演员英达、名编剧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代表中国队出征冬奥会

父母的八种角色

换言之,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家长们不应将自己视为一个执行者,而应该将自己视为一个组织者,不断寻求并达成合作。随着孩子学有所长,父母的角色不断升级,要知进也知退。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比如,从“组织者”、“监工”变为引导者、资源提供者等。

无论是用心挖掘孩子的独特性、还是能够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这对家长来说都是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兴趣这件事上,如果孩子能够成为专业人士靠此安身立命当然很好,但父母也不必抱着过强的功利心。从兴趣转变为特长、再到专业本领,是一条需要集齐诸多要素、全力以赴的艰难道路。

我们花钱花时间培养孩子的这些兴趣,即便将来不能让他们安身立命,至少也能成为孩子未来人生路上的一种点缀。在他们需要时,能够透过音符、颜色、挥汗如雨的运动来为自己的生活找到另一个抒发和表达的渠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些足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