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狗“小白”

作者:三颗柿

三嫂家杀猪,刘大带着我们一拨人浩浩荡荡进村了。

我们要进的这村子叫百岱底,看“百岱底”这三个字,你就可以想见这个村子离城市得有多远。我们沿着十八弯的山路,上坡下坡,左拐右拐,一路摇过来晃过去,就连林志玲都忍不住安慰我们说“今日弯路已行尽,来日终将是坦途”。

百岱底的有名主要还是因为银杏,这里存留有好几棵六七百年的老银杏树,树干粗壮需二三人合抱,枝叶扬起尽可遮天蔽日。每年黄叶翻飞的时节,总会有很多的游人慕名前来,三年前我们也曾来过一次,当时就是冲着这几棵银杏树来的,不过这次不一样,这次我们主要冲着杀猪来。

杀猪在农村是件大事,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一大早三嫂就把猪杀好了,等我们到的时候,肉已齐整整摆上案台,大块大块地一字排开,阳光下泛着耀眼的白光。那天三嫂家不知道摆了多少张桌子,反正她的儿女们兄弟姐妹们都来了,闹哄哄的,比过年还闹得凶。杀猪的日子,肉是绝对管够的,现割现切现煮,从猪头到猪脚,一碗一碗上,一碗一碗进锅。满锅的白肉红肉,冒着腾腾热气,看得人是心花怒放,吃得人更是不亦乐乎!

三嫂提前给我们留了二楼的桌子,我们一到就开吃。到底是三嫂养的猪,姜都不用放一片,清水下锅,水开捞起,蘸点盐水即可入口,甘甜脆爽,唇齿留香。我们一桌人如饿虎出笼,狂吃猛嚼,大有把猪肉堆身上的气势。我吃东西向来克制,但在一桌人吧唧吧唧的感染下,竟也跟着狼吞虎咽起来。

三嫂家杀猪堪比过年,人来得多狗也来得多,一院子人来狗往的很是热闹。三嫂忙着给我们送肉,一碗接着一碗地端,狗们就跟着她来来回回地窜,在一众穿梭不停的狗中,我又看见了小白。

小白比三年前壮实了许多,已经是只成熟的老狗了。三嫂说它已满七岁,这在狗命里也算得上是年过半百了。我看小白还是和当年一样,性情没什么大改变,还是喜欢跟人在一起,仿佛它前世就是个人一样。那天我们在厨房里烧烤,一帮人说啊笑啊唱啊,发癫了一样。小白来了,它就站在门边,一声不吭地看着我们闹,你和它说话它就望着你,眼睛眨都不会眨一眨。那种很懂的神情,让你很愿意相信它上辈子就是人。

萍萍最爱小白,老丢肉给它吃,还不停“小白小白”地唤,还摸它的头。小白也爱萍萍,它有事没事总坐萍萍身边,仰着脸看她,一动不动,一脸的深情,就像前世曾见过萍萍一样。我觉得人和人讲缘分,人和狗也讲缘分,萍萍和小白天生是有缘分的。

小白三岁时腿曾被野猪夹子夹断过,走路一跛一跛的,现在身形壮大起来,走路就愈发显得跛了,或许小白自己也知道“身体不够精神来凑”的道理,在做狗上,小白总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度。小白从不跟别的狗抢东西,你要想给它肉,你得让它明白这肉就是专门给它的,而且你还得把肉丢得离它近一点,否则它就会纹丝不动站着看别的狗去争抢。而且小白吃肉,肥腻的不吃,味重的也不吃,它吃相也很斯文,细嚼慢咽的,不像别的狗粗鲁。我师傅说它是老了,我不同意,我觉得这是风度。

小白生活在农村,肉是不常吃的,小白的主食是白米饭。那天我看三嫂从锅里舀了一大勺米饭放进小白碗里,又从汤锅里舀了一小勺肉汤给拌了拌,喊声“小白吃饭”,小白就乐癫癫跟过去了。这次杀猪,小白有肉吃有汤喝,可平时呢?我看还不就一碗白米饭打发。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养狗,我看到过她们是怎么宠溺自己的狗狗的,专门的狗粮,专门的卧具,专门的洗澡盆沐浴露,每天帮着洗澡带着出门玩,抱着哄着,生怕有一点点亏待。同样生而为狗,我看小白这样,当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人常说同人不同命,殊不知,同狗亦不同命啊!

刘大觉得我有点癫,就说,城市狗能翻田埂越山沟漫山遍野自由自在奔跑吗?狗各有命,活得高兴就是好命,城市狗衣食无忧,农村狗自由自在,都是好命。

说的也是,世间事哪得两全,能取得其一就谢天谢地了。那天我看三嫂三姐妹在厨房里大声说笑,嘻嘻哈哈你推我我推你,后来两个姐夫也加入了进来,一起围在火塘边,边说边喝,说到好笑时二姐会紧搂着丈夫咯咯笑个不停。这样的和睦亲厚,是我在城市都不容易见到的。城市是富裕些,农村是贫穷些,可你能说生活在城市就一定比生活在农村更快乐吗?

小白是没有专门的狗粮专门的卧具专门的洗澡盆沐浴露,是没有人帮它洗澡带它出门玩,是没有人抱着它哄着它,可你能说小白没有它的快乐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小白,安知小白之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