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声音经济魅力起飞中,连YouTube 也忍不住靠拢

作者:司正益

10 月中连原本以影片为主的YouTube,也计画延揽高阶主管朝向Podcast 发展。究竟声音经济有何魔力?让以眼球经济的YouTube 也忍不住靠拢?

声音经济魅力起飞中,连YouTube 也忍不住靠拢

声音经济的时代即将来临!今年初多人语音社群Clubhouse 热潮席卷全球,而社群平台Facebook 也起而应战,陆续推出语音问答、语音聊天室、Podcast 服务,最新的动态是,10 月中连原本以影片为主的YouTube,也计画延揽高阶主管朝向Podcast 发展。究竟声音经济有何魔力?让以眼球经济的YouTube 也忍不住靠拢?

根据 而美国互动广告协会(IAB)统计,2020 年美国Podcast 市场成长14.7%,预估2021 年美国Podcast 市场规模将高达10 亿美元,2023 年又将再倍增成为20 亿美元规模。

声音商机迅速吸引更多平台与创作者投入

在台湾,根据天下杂志与东方线上合作的《2021 听经济大调查》指出,台湾Podcast 收听比例2021 年5 月已达20%;而超过四成听众会利用生活零碎时间收听,近三成听众在通勤时间及运动时收听,超过两成听众于睡前收听,成为听众日常生活的心灵陪伴。

Podcast 的日益普及,也吸引许多传统领域的名人投入,如作家吴淡如、艺人隋棠、杨千霈、主播夏嘉璐、名嘴彭华干等,而INSIDE、天下杂志、今周刊、ETtoday 也跨界开播Podcast,将内容转换成声音互动形式。

声音广告市场正要起飞,挑战传统「眼球经济」!

声音经济之所以可以如此百花齐放,也与声音广告商机的高速成长不无关系。

广告主的投入,不只反映了声音市场的快速扩大,也因为「声音」对消费者的说服力可能比「眼球」的影响力更大!

此外,2021 大约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认为播客广告与销售增长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SoundOn 先前做过近7 千份问卷也发现,台湾Podcast 节目听众,其男女比约是4:6,未婚与无子女者占大多数,有6 成听众为23~32 岁的职场人,近95% 的听众拥有大学以上学历,月收入达5 万以上的高含金量族群占近四分之一。近5 成听众曾经有过付费行为,近15% 的听众有购买过节目中的广告商品,有3 成以上的听众未来愿意付费购买节目中的广告商品、订阅播放器以及参加线下活动。

「声音经济」越争夺注意力越分散,「声音经济」越陪伴越促动

声音经济和眼球经济有何不同呢?从本质上来说,「眼球经济」是一个争夺的经济,抢夺用户注意力的行为,也因为争夺,所以用户越难专注,很容易又被另一个吸引眼球的内容带走。而「声音经济」则是一个「陪伴」的经济,消费者可以同时做其他事情(洗澡、通勤、工作时),边使用声音的服务,因此用户消费内容的时间更久、更黏。

以SoundOn 用户来看,用户平均每天花了50 分钟在我们的声音服务上,而IAB 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播客广告的时间超过30 秒钟,代表听众能够听得进更长的促销讯息,也允许广告主更有创意的讲故事。

从心理学来看,「眼球经济」属于中央说服路径(Central route to persuasion)意指当人们有动机、也有能力仔细理解讯息时,便较能够专注于讯息内容的逻辑论述,认真分析论证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性判断」。

而「声音经济」属于周边说服路径(Peripheral route to persuasion)则指当人们缺乏动机、或缺乏能力注意讯息内容时,便难以专注理解讯息内容的论述,而容易转而采用各种表面线索,来决定是否接受讯息的观点,例如情绪或感觉、文章或演说的长度、作者的身分、权威程度、甚至外貌、声音的吸引力。

因此,声音经济也是更洗脑的服务。相较于「眼球经济」的用户,更倾向在网路上搜寻、比较,并在众多讯息中进行判断及筛选,由于用户在历程中保持判断及筛选的态度,因此也更不容易被说服;「声音经济」的用户,是处于更放松、接受度更高的状态,因为信赖度和声音的高感染度,对于消费者有更大的促动效果及影响力。

回到人一生的起点,每个人在母胎的时候,就从肚子里开始倾听这个世界,直接怀胎十月出生后,才开始张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也就代表声音是跟接近原始、更本能的感官,也更容易受到感动与兴奋。身为「声音经济」的从业者甚至是摇旗手,我们也期待参与全世界的「声音经济」的革命,用声音连结世界,改变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