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作者:茅塞盾开

央视拍摄的长篇宏伟巨制《三国演义》从播出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如今,这部经典剧作,依旧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和好评。

其实,鲜为人知的是,《三国演义》当年在创作过程中,有很多不为人们所知的幕后冷知识,今天就来和各位分享一下:

1、关于这部剧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词是采用明代杨慎的《临江仙》)、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以及剧中的插曲《这一拜》、《卧龙吟》、《当阳常志此心丹》等歌曲,不仅雄浑大气、朗朗上口,而且脍炙人口、深受观众喜爱。这些充满阳刚之气的歌曲却是出自两位女性音乐人。其中作曲者是我国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师,词作者是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王健。这两位女性音乐人,凭借各自深厚的音乐素养,怀着对三国英雄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敬畏,创造了剧中一首首荡气回肠的音乐,尤其是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堪称是历史咏叹歌曲的巅峰之作。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谷建芬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王健

2、为了加快电视剧的拍摄节奏,《三国演义》由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分别担任分导演。其中,蔡晓晴导演作为唯一的女导演,负责拍摄第一集《桃园三结义》到第七集《凤仪亭》、第24集《跃马檀溪》至第44集《回荆州》,共计28集。其中,场面最为宏大的《火烧赤壁》的戏份就交由这位唯一的女性导演来拍摄完成。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蔡晓晴导演

3、该剧在创作之初,很多演员原计划要演的都不是后来他们确定的角色。比如刘备的饰演者孙彦军,原来是奔着曹操这个角色来的,但是主创人员认为他非常符合刘备那种“龙凤之姿”的神采,便决定让他饰演刘备。周瑜的饰演者洪宇宙,原计划主创人员一直希望他饰演赵云,结果试妆周瑜这个角色的效果非常传神,便由他演周瑜。而唐国强原计划是被安排演周瑜的,诸葛亮角色原计划是由知名表演艺术家李法曾饰演(李法曾在1985年电视剧《诸葛亮》中就曾经饰演过诸葛亮,比较成功),后因为诸葛亮需要从青年时期演起,李法曾年龄偏大,便改为唐国强来饰演。这个人员调整曾经在社会上引发很大的争议,最后还是总导演王扶林亲自拍板决定。理由是,王扶林导演认为唐国强已经沉寂了多年,正处于一个演员爆发之前的蛰伏阶段,如同剧中诸葛亮隐居山林期待一飞冲天一样。凭借俩人相契合的经历,唐国强一定可以把这个角色演好。后来,唐国强果然不负王扶林的期望,成就了中国影视史上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4、央视版《三国演义》总投资1.7亿元,动用了军队40万人次,平均每集耗费200万元。在拍摄之前,剧组先在涿州搭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摄影棚,每个棚的面积为1200平方米,两棚共耗资约4千万元;无锡的「三国城」和同期为电视剧《唐明皇》而建的「唐城」共耗资约2千万元;涿州的「汉城墙」、「街道」、「铜雀台」约耗资3千万元。服装千余种、3万多套,耗资约500万元;道具近7万余件,耗资约7万元,单是这些基础投资,就耗资一亿多元。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5、与上述巨额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中唐国强、孙彦军、鲍国安等主角一集的片酬250元,其他演员的片酬才180元,就算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也算是低非常低的演出报酬。后来,一位新加坡电影公司来考察,深受感动,对剧组的成员说“你们真的是为中华民族在拍戏啊!”

联想到现在那些小鲜肉、流量明星,动不动就几千万上亿的片酬,真是天壤之别。 然而两者贡献出来的作品,更是天壤之别。

6、虽然央视版《三国演义》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影视史上“无法超越的昆仑”,不过这部剧同样存在一些令不少观众诟病的地方,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剧中一些重要人物角色更换太过频繁。

比如赵云的饰演者,先后出现了三位,张山的饰演还算经典,令观众非常喜爱。杨凡的演绎和张山相比,增添了太多儒雅之气,而缺乏刚猛之气。而东吴鲁肃的饰演者,也先后出现了三位,第一版曹力饰演的鲁肃活灵活现,另外两个版本则是毫无存在感,完全令观众记不住。一个角色先后出现多个演员演绎的情况,也使得观众对角色的认知出现了违和感,影响了观赏效果。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幕后冷知识

写在最后

虽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央视版《三国演义》依旧无愧于中国迄今为止最为卓越、最为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之一。观众的眼光的雪亮的,对于这部恢弘、经典之作,大家会长久地记忆、流传下去。